APP下载

城乡规划图件制图表达提升初探

2018-04-18安丽超张海鹏

地理空间信息 2018年8期
关键词:图面图件规范性

安丽超,蒋 雪,张海鹏

(1.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重庆 401121)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城乡统筹”的目标后,全国各地区陆续开始编制“城乡统筹规划”[1]。但目前学者主要对城乡统筹规划编制体系的改革、重构进行探索与实践,而城乡统筹规划图件作为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组成部分,还没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本研究主要剖析城乡统筹规划图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件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城乡规划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

1 城乡规划图件编制若干问题

从大量的城乡规划地图看,即使在同一规划管理系统下,由于规划编制单位背景不同,图件的编制体系、编制风格差异大,导致规划图件不具系统性、规范性、艺术性,不利于规划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

1)缺失地图基本属性。地图要具备数学要素、专题要素、底图要素、图外要素等基本属性,由于规划编制人员不具备地图编制人员的专业知识,导致所编制地图的数学基础不完备,如有些图件无投影、比例尺等数学基础的概念,导致地图存在扭曲现象,不可量测[2]。

2)地图规范性差。主要体现在:①无统一的图件内容组织体系,不同的规划编制单位规划侧重点不同,其编制的城乡规划地图内容体系、图件数量不同,如《城乡空间结构图》,有的城乡规划图集中不包括该图件,有的城乡规划图集将其拆分为多个图幅进行详细呈现;②无统一的图名规范,同样的图件内容,其图名千差万别,如同样表达城乡应当控制开发性建设的地域,便具有《城乡资源空间分布及分析图》、《城乡空间管制图》等多种图名;③无统一的图式规范,基础底图、专题要素在不同单位编制的规划图上,甚至同一规划单位编制的不同图件上表现形式不一致,导致图集地图语言不规范,如学校符号,有些图件设计为文字符号,有些图件设计为象形符号,造成读图困难,给人杂乱的印象;④无统一的图面整饰规范,按照《城市规划制图标准》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图应有图题、图界、指北针、风向玫瑰、比例尺、规划期限、图例、署名、编制日期、图标等图外要素,但仍有不少图件存在部分图外要素的缺失。

3)地图美观性欠佳。规划编制单位侧重在规划的文本编制方面,由于缺少地图编制知识,导致图件出现要素压盖、要素顺序不准确、要素层次不分明等现象,使地图美观性欠佳。

2 问题解决思路

国家提出“城乡统筹”目标后,各地区已相继完成城乡规划体系的探索阶段,为解决相关问题,需要从图集规范性、艺术性两方面出发。在规范性方面,规划管理单位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地方相关规划条例及《城市规划参考图例》,结合规划工作实际,制定规划图集编制大纲、成果技术要求、质量保障体系等相关指导意见,确保地图的政治性、科学性、规范性。在艺术性方面,需要充分运用多样与统一、对比与协调、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整齐与错落、节奏与韵律、重点与层次等地图美学规律提升地图艺术性,使规划图件在科学传达信息的同时又兼具欣赏性[3]。

3 规范性

3.1 数学基础的规范性

使用了特殊的数学法则,地图才具有可量测性,人们就可以在地图上量测两点间的距离、区域面积等。特殊的数学法则包含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3个方面[4]。规划图件的数学基础体现在基础地理底图上面,它们是专题地图的控制基础和骨架,其作用是反映专题要素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地理底图选取合适,会更好地反映制图对象的地理分布规律与区域差异[5]。因为规划编制单位不具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协调地理信息行业部门,获取规划编制地区的框架数据(具有统一数学基础的地理底图),提高规划图件的科学性。

3.2 内容组织体系的规范性

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图件总体设计书,规定整套图件的内容组织体系、图件的图幅顺序、图幅名称以及单张图幅的图幅内容,从而在内容组织体系上保障整个地区城乡规划图件的协调性及规范性。

3.3 表现形式的规范性

地图上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过地图语言来实现的,地图语言包括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两部分。规划管理部门根据规划图件总体设计书,编制图件详细设计书,制定图件通用符号、注记、色彩标准,并依据标准制作符号库[6]、注记库、颜色库供规划编制单位使用,在同一个规划管理系统下,不同地区的城乡规划图集的地图语言保持了统一,增加了地图的易读性。

4 艺术性

上述规范性研究使同一个规划管理系统下的规划图件整齐划一,增强了地图的易读性,也体现了地图的整齐美。规划图件相较于普通地图,地图内容丰富多样,表现形式也更加自由,本文紧扣规划图件的艺术特性[7],从符号、色彩、字体、图面构成等四部分出发,提出提升规划图件艺术性的方法。

4.1 符号艺术性设计

地图上点状、线状及面状符号是显示地图肌理美的主要方面。点状符号主要强化图面节奏感,其设计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尺寸及密度,使图面层次分明,富有节奏感。在符号类型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地图内容、地图功能合理选择具象符号或抽象符号,还要强调符号的逻辑性及系统性设计。线状符号则强调韵律感,直线刚劲、曲线优美、细线精致、粗线粗犷,设计时需粗、细线并用,呈现刚柔并济之美。面状符号则主要做好颜色、密度、纹理等的设计。另外细节彰显品质,可有意增加羽化、阴影、立体化、透明度、渐变等细节设计,进一步提升地图美感。以上是从微观层面分别阐述点、线、面状符号的美观设计,在设计整幅地图时,还需要在宏观层面构建意象地图,运用美的规律统筹设计点、线、面间的关系。

4.2 色彩艺术性设计

马克思认为色彩为“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图的艺术性表达。地图色彩除了提升地图美感外,还承担符号的功能,需要根据地图性质、内容、色彩的象征性慎重用色。地图用色需要从全局出发,不同要素、不同层级间需要有绿叶红花之感,相互映衬。从色彩三属性上看,色相区分类别,纯度提高美感,明度增强空间感,需要根据色彩三属性合理选择规划地图符号用色。从地图性质出发,规划地图相较于普通地图,其用色要更加大胆、饱和、对比强烈。从规划图件自身特点上看,需要通过色彩三属性的对比,区分规划专题、基础底图视觉层面,将规划专题处于第一视觉层面,基础底图退居底层视觉层面,给人以清晰易读的感觉。通过色彩三属性的调和,使专题要素间更加和谐。总之,运用美的规律来使规划图件更加和谐美观,形成自身特色。

4.3 字体的艺术性设计

注记主要用于说明地图内容,若在地图上占据了较大的图面面积,有碍美感,所以文字设计应当以弱化和协调为原则。每张地图采用3种字体来划分图面层次及图面动感比较合适。

4.4 图面构成的艺术性设计

图面构成主要指宏观层面上的地图整饰,图名、图例、图廓、署名、编制日期等图外要素的设计。规划图件在整体性方面,要有端庄典雅的效果,图面构成需要运用对称、均衡美规律,使图面简洁、统一;在图面要素布局上,要“计白当黑,宁空勿实”,图面要有节奏感,不能填得过实、过密,要留有空白;在图面构成上,要通过尺寸、位置、色彩的设计,明确图件表达重点,体现主次。

5 结 语

分析了城乡规划图集编制的若干问题,并从规范性、艺术性两方面提出问题的解决思路,从而保证规划图集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美观性,有效提升了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水平。

猜你喜欢

图面图件规范性
一种地质图件数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遥感解译成果图件矢量化方法技术研究*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基于MapGIS和ArcGIS的遥感解译成果图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带状地形图断面数据采集的程序化实现
基于生产实践若干需求完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面表达方式的探讨
专题地图图面要素自动配置方法的研究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