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国家账本

2018-04-17汪德华

紫光阁 2018年3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财政收入税收

汪德华

日前,财政部公布了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财政收支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支从不同渠道影响经济发展;财政收入来自于经济发展的成果,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又会通过财政收支,特别是通过财政收入体现出来。一般公共预算是国家预算体系的第一本大账。阅读、理解这本大账,既可以从中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又可以总结财政政策运行的一些特点。

财政收入增速扭转放缓趋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

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17万亿元,收入增速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逐年放缓的态势,同比增长7.4%,较2016年的4.5%提升近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主要贡献来自于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

一是财政收入增速扭转放缓趋势的成绩,是在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取得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既有可能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有可能来自于增税性政策。但分析2017年税收政策运行情况和相关税收收入数据,可以看出财政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经济发展成果的反映。

在政策层面,2017年税收政策有增有减。增税政策,主要是自2016年7月1日起,实施了资源税全面从价计征改革;由此使得2017年上半年相对于2016年上半年有增税政策的变化,加上2017年若干资源品价格上涨,2017年资源税收入达1353亿元,同比增长42.3%。资源税的大幅上涨,既为财政增收做出贡献,又可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收获了双重红利。在减税政策方面,按照国税总局公布的数字,2017年因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全年共减税9186亿元,比2016年增加3450亿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共减税454亿元。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开展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政策试点、商业健康险税前扣除政策试点以及部分延续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合计减税200多亿元。两相比较,减税政策力度远超增税政策的力度。与之同时,2017年还以较大力度推进全面清理涉企收费、取消或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非税收入同比下降。由此可见,2017年财政收入的增速回升,并非是因为出台了增税或增收措施,而是在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取得的。

因此,2017年财政收入能够取得稳中向好局面,特别是税收收入增速的大幅回升,还是要从经济基本面上找原因。具体说来:一是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工业生产有所回暖、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企业效益明显改善等,为财政增收奠定了良好的税源基础。二是工业品价格较快上涨。2017年,全年PPI由上年下降1.4%转为上涨6.3%,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快速增长;同时,出厂价格上涨也相应带来企业利润和企业所得税的增长。由此使得全年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8%和11.3%。三是部分大宗进口商品量价齐升,带动进口环节税收较快增长。2017年,一般贸易进口同比增长16.8%,相应带动全年进口环节税收(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同比增长23.3%。这些财政增收背后的经济基本面因素,或者从供给侧,或者从需求侧,都验证着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二是从收入结构看,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以及财政收入“注水”问题,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每当税收增长形势堪忧时,一些地方政府都会采用“注水”等手段虚增财政收入,其主要的注水渠道就是非税收入或一些地方独享的小税种。因此,税收收入占比与主要税种收入占比一向被认为是衡量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指标。2017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全国税收收入特别是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均增长较快。非税收入则一方面受一些减收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受部分地区挤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反而同比下降6.9%。由此使得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比和主要税种收入占比分别达到83.7%、75.1%,较上年分别提高2个、1.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和主要税种收入占比回升,都说明财政收入质量在显著提升。

三是产业和行业层面的税收增长变化,反映出经济结构更合理,经济增长新动能动力充沛。从产业层次看,2017年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9.9%,占税收的比重为56.1%,比第二产业高12.3个百分点。相应地,以对税收增收的贡献率来衡量,2017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48.4%、51.7%,几乎平分秋色。二产、三产税收增速的变化,反映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得到强化。这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具体行业层次看,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税收增势强劲。受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以及居民文化、旅游、信息等新兴消费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影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分别增长17.4%、55.1%、36%。高端制造业税收增势较强。2017年,通用设备、通信设备、专用设备等高端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23.5%、21.6%、20.9%。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在税收上体现得更加明显。

总体而言,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充分体现了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反映出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有明显提高。而经济发展也与财政收入形成了良性互动,从而使得收入增速扭转了自2012年以来逐年放缓的趋势。

西藏經济发展为民服务本级财政七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支撑高质量发展

2017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超过20万亿元。从支出结构看,继续大力调整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推动创新发展,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促进区域均衡发展。这充分体现出财政支出政策在着力促进新发展理念落地。

一是为推动创新发展,加大了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支出力度。2017年,全国教育支出3025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7286亿元,增速分别为7.8%、11%,均高于全国财政支出增速。教育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科学技术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科研项目,支持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工程建设,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高质量发展。2017年,全国节能环保支出5672亿元,增长19.8%,主要是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其中,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60亿元,增长43%,支持地方落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222亿元,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城乡社区支出21255亿元,增长15.6%,继续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的短板。三是提高民生领域经费保障水平,各项支出增速均超总体支出增速。根据中央部署,大力支持脱贫攻坚,扶贫支出3171亿元,增长38.7%。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61亿元,增长30.3%;农业、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资金同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力度,支持精准扶贫。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600亿元,增长9.3%,主要用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等。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812亿元,增长16%,用于支持按5.5%左右的幅度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低保补助标准,解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问题等。

四是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安排上,着力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65218亿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5168亿元,占全部转移支付的61.6%,比2016年提高1个百分点。同时,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重点向经济发展落后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其中,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1843亿元,增长19.7%;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2239亿元,增长9.5%;资源能源型和东北地区阶段性财力补助300亿元,增长50%。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财政收入税收
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加强事业单位非税收收入管理的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各项税收收入(1994 ~ 2015年)
农业主要税收收入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