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你可曾听闻?

2018-04-16徐世芬编辑苏二

科学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运动障碍帕金森病西药

文/徐世芬 编辑/苏二

帕金森病发病率逐年递增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见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65岁以上发病明显增多。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万,每年新发患者多达10万以上。若在起病初期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治疗,多数患者在发病数年内仍能继续工作或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若待疾病发展至晚期,由于严重的肌强直、全身僵硬,可至患者卧床不起。故帕金森病及早诊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帕金森病患者究竟都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非运动症状不容小觑

患者首发症状常以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为主,逐渐累积对侧肢体。临床表现以静止性振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和姿势平衡障碍四大运动症状为特征。近年来,许多非运动症状,如便秘、失眠、抑郁和焦虑、疼痛、麻木等也成为患者的主诉。研究表明,有些非运动症状可早于运动症状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彰显优势

目前,帕金森病的治疗仍是医界难题,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特效药。通过西药为主的内科治疗,仍是人们首先想到的治疗方式。虽然西药治疗该病具有起效较快、可一定程度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的特点,但有些药物存在便秘、失眠、抑郁等不良反应,反而加重患者非运动症状,且患者服用西药数年后常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障碍等现象。如何突破治疗瓶颈?针灸疗法可视为一条重要途径。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颤证”,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为本,风、火、痰、瘀等为标,主要涉及肝、肾、脾等脏腑。中医运用针灸治疗颤证具有明显优势。①改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针灸治疗该病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充分调动患者机能,对震颤、便秘、乏力、疼痛、失眠、抑郁、焦虑等症状均有主观改善,其中艾灸在改善肌僵直方面表现突出。②减少西药用量。帕金森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常需不断加大剂量或增加药物种类,针灸治疗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迟“开-关”现象、“剂末”现象的出现,从而有效降低西药用量。③减轻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西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伴有头晕、失眠、嗜睡、运动障碍(异动症)、便秘、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精神抑郁、错乱等并发症,加重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和运动障碍,联合针灸治疗可降低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④延缓病程发展。通过对比针灸联合西药治疗和单独运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发现,针灸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发展。⑤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生存质量越来越受到医者和患者的重视,逐渐成为临床疗效评估的一部分。针灸治疗通过纠正患者“阴阳失衡”的状态,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动态调整患者生存质量。

针灸如何起效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活化脑内神经电位活动、调整抗氧化酶系统、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脑内神经传递物质水平、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凋亡、加快脑血流速度、调节异常细胞免疫、抑制神经变性等多靶点、多途径起效,亦体现出针灸治病整体调节的优势。

猜你喜欢

运动障碍帕金森病西药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
帕金森病的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98例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