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与幸福之辩

2018-04-16杨丹编辑一帆

科学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追求者幸福观层次性

文/杨丹 编辑/一帆

快乐与幸福有什么区别、二者的关系又是什么?这是本文要讨论的。

我认为,快乐至少包含如下特点:片刻性、层次性、易获性。

快乐具有片刻性。单一的快乐是不可持续的,某些快乐甚至不应该持续。设想一下,假如有人希望获得来自美酒的“可持续”快乐,这将意味着什么。又如,来自饕餮大餐的快乐、来自无休止运动的快乐,甚至来自不停歇大笑的快乐,莫不如此——不可能也不应该持续,除非你不想活了。

快乐具有层次性。一是生理层次,例如疲惫至极时洗个热水澡再睡个好觉、饥寒交迫的人喝到一碗热腾腾的鲜美鸡汤,当然还有我们作为动物绕不过去性欲释放等。二是心理层次,例如夺得某项冠军、买到一本渴望已久的好书、一次心旷神怡的旅游、与良师益友的沟通等,这些快乐具有精神需求的含义。

关于快乐的层次性,可以参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更细化的界定。该理论把我们的需求分为多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快乐的层次性——如同需求层次性——并非“你的需求越高尚,你的快乐也就越有品位”。现实中,我们更需要立体化的、同时包含五个层次的快乐。一个心智高尚的人,不是没有源自低级需求的快乐,只是不会被这些快乐所征服罢了。

快乐具有易获性。易获是相对幸福而言的。一次美妙的周末远足会带给我们快乐,但它显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换了一个新款手机、恋人送来一支漂亮玫瑰、某人说了一个令人捧腹的段子,都体现了快乐易获性,却都不能带给我们幸福。

快乐的易获性具有丰富的商业内涵,值得深刻挖掘。例如迪士尼乐园,它根本不会给人以幸福,而是基于快乐的易获性把“快乐”这种一时的感觉聚集起来,成功地做成了某种业态。快乐产业的供需关系本质在于,努力满足“快乐欲”引起的消费。

幸福,是满意的生活状态。主要特点包括:持续性、价值性、难获性。

幸福要素必须可持续地存在。这些要素通常包括:免于贫困或忧愁的财富水平(不是贪得无厌的无限拥有)、基本良好的身体状况、完整并且和睦的人际关系、理性并且健康的幸福观念等。它们显然不能像快乐那样只是某种“一时感觉”,必须相对稳定和持久。

幸福的“价值性”,是指人文精神意义上的价值观或者“幸福观”,而非可结算的财富额数。我并不藐视财富在幸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却注意到纯粹的“财富价值”对幸福的解释缺乏彻底性。换言之,只有财富却没有健康、亲情等,能幸福吗?

另一方面,许多苦行僧或献身某种“发不了财”事业的人,他们的幸福感不乏坚定和持久,却显然无法用“财富=幸福”来解释。因此,如果你的生活状态基本达到了你自己的幸福观要求,那么,你大体上就是幸福者了,别去管别人怎样评论。

与快乐相比,幸福还具有“难获性”:不容易获得。财富导向的幸福追求者们,对于难获性多有直观认识,这是因为财富的拥有程度没有标准,而“人比人,气死人”这个古老箴言的反复应验,让这类幸福追求者承受了太多的内心纠结。

另一方面,即便是那些“去财富化”的幸福追求者们,其幸福同样不易获得;在与社会上主流的幸福观背道而驰时,他们要用较大的精神力量来平衡自己的内心。

以上区分意味着,能够充当快乐元素的某些事物,并不能一概而论地充当幸福元素;反之亦然。圆满的快乐只能实现快乐本身所需的圆满,却不能实现幸福所需的圆满。但是,快乐与幸福并非一刀两断,而是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相向而行,衍生出某种局部交集。

为什么会有这种交集?原因在于,一方面,尽管快乐是短暂的,但无数个短暂的快乐环环相扣、绵绵不绝,就会冲淡我们对“幸福匮乏”的焦灼感,甚至重建我们的幸福观。另一方面,幸福是一种“状态”,却不是一种“静态”;它是运动的,并且孕育着快乐的爆发点。于是有人认为“快乐是幸福的元素,幸福是快乐的汇总”,有一定道理。

这种交集或联系对我们表述“快乐与幸福”构成了语义性挑战。中文时而用“快乐”,时而用“幸福”,时而二者混用。而在英文里,二者干脆纳入同一个单词happy(或happiness),只是在理解时一事一议而已。

猜你喜欢

追求者幸福观层次性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光明的追求者
小学数学层次性问题设计初探
光明的追求者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追求者多,不见得是好事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