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2018-04-14王秋语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历史长河科举制度官吏

王秋语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在科举制度之前,我国主要采用察举制、征辟制及九品中正制来选择官吏。这三种选拔制度均需要特定官员的推荐,方可进行下一步考核,再加上魏晋之时,庞大的士族之力对官吏选拔制度的强大影响,导致所有官吏选拔的决定权均由士族掌握,最后产生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科举制度则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公卿大臣的推荐,任何人都可能通过科举制度实现自己的目标。科举制度的出现,大幅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为国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才。然而,如此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最终依旧消亡于历史长河中,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就此展开了一番探究。

一、科举的起源

对于科举的起源,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正式诞生于隋朝;有的学者认为科举制度诞生于唐朝。前者认为隋炀帝于大业三年便开设了进士科,通过“考试”来选取进士,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后者则认为《隋书》及相关史料记载了众多科名,但“进士科”这一名称没有记载,也没有记载有人考取了“进士”,最早载有“进士科”是出现于唐朝。

通过对众多学者之间争论的研究,笔者认为隋朝时期的科举是完整科举制度的雏形,其在唐朝进行了改善,达到了完整形态。

二、科举的发展

科举制度前后共经历了一千三百余年,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人才选拔制度。在这段历史长河中,科举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中。科举制度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唐朝——起始

唐朝是科举制度创立、完善的最初时期,也可以说是完整科举制度的诞生时期。唐朝时,科举考试的科目分为两大类:常科与制科。常科是定期举行的科举,制科是皇帝临时起意举行的科举。如今,人们熟知的“秀才”“进士”“明经”便是主要科目。其中,“秀才”由于难度过大被取消,“进士”和“明经”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进士”主文章、诗赋,“明经”主经义与时务。之后,“明经”虽然考核内容有所改变,但主要方向一直如此。

2.宋朝——改革

较之于唐朝,宋朝的科举制度大体上没有改变,也设有常科与制科,但宋朝科举的录取范围与数量较唐朝时期有了较大改变。宋朝将进士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唐朝时,进士的录取人数少则数人,多则二十余人,至宋朝时名额却成倍增加。在考核内容上,宋朝同样也有改变,取消了从唐朝沿用的诗赋、经帖,改以经义、策、论来取士。

3.元朝——中落

元朝科举制度基本沿用宋朝,唯一不同的只有一科并分为左右榜。左右榜,即左榜与右榜。其中,左榜供色目人、蒙古人考试,右榜供汉人考试。虽然元朝时科举考试要求同样严格,但最终所选人才并没有受到重视。

4.明朝——鼎盛

明朝建立后,科举受到了高度重视,成为官方选拔官吏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时期,科举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严密度,均超过了以往所有朝代。明朝之前,学院主要担任教导、培养之责,至明朝时,学院成为科举的必要前提,即只有進入学院,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在形式上,明朝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5.清朝——结束

清朝之时,科举制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最初,康有为等人提出“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最后因变法失败,而导致科举制度“悉照旧制”。1901年,清朝实行“新政”,1904年,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出现了如今“学校”的雏形。但由于科举制度的中举之人所获好处巨大,学校难以有效发展,最后清朝廷宣布:“自丙午科(光绪三十二年)为始, 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至此,历经一千三百余年的科举制度结束了。

三、结语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都充斥着传奇色彩,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完美体现。虽然科举制度从诞生至灭亡持续了一千三百余年,为历朝历代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其弊端同样明显,如麻木精神、使人愚昧、腐蚀灵魂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历史长河科举制度官吏
70年70个瞬间
说算筹
聪明的官吏
一钱斩吏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穿越历史长河
从历史文献看唐代官吏管理制度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