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沐留守娃

2018-04-12罗丽

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爱心爸爸妈妈儿童

罗丽

开栏语:

吕梁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是全省关爱留守儿童的重点,为了让更多的人关爱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吕梁市委宣传部和山西日报青少年日记编辑部联合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主题活动,记者深入基层,倾听留守儿童心声,挖掘留守儿童的积极典型,特开辟专栏报道留守儿童现状,选登部分留守儿童的日记、绘画作品。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不再孤单和寂寞,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四月春光,记者走进吕梁市方山县城内第三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的大字出现在操场正中央的大礼堂上,在弥漫着书香的走廊里,朗朗书声悦耳,校舍干净整洁……正如五年级的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的那样:“学校不仅环境漂亮,这里的老师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学校就是我们快乐的家。”

留守情况特殊 责任重于泰山

城内第三小学校长王秀梅、副校长任彩虹感慨万千地给我们介绍起了学校的情况,学校地处城村结合部,主要服务进城务工子女及留守儿童,学校现有343名学生,特殊学生(留守、单亲、贫困、残疾、弱智)就占全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寄宿生129名,单亲、离异孩子150名,特困生181名,弱智、残疾学生20名。

的确,留守儿童教育涉及情感、学习、道德、生理和心理等问题,如何细致地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成了学校教育面临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问题,学校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作为了重要的教务课题。

谈到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校长王秀梅更是对孩子们周五放学回家的安全问题充满了担忧,由于学校有一百多名寄宿生,每周都要回家,学校全力保障孩子们都能安全地坐上公交车。可是都是留守孩子,到了村口没有家长接,能否安全到家,成了王校长每周的心病,为了确保安全,老师们分组管理,送孩子们依次上车,叮嘱好司机师傅一定安全驾驶,然后打电话和孩子的监护人联系孩子是否安全到家,周一孩子们都返校了,校长老师才把提着的心放下,“安全重于泰山”的使命要求全校师生严格执行。

针对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现状,学校更加感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刻不容缓,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2016年10月山西省慈善总会在学校挂牌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大家统一思想,明确分工,班主任做好出勤登记、安全管理等工作,“爱心妈妈”做好科学文化知识辅导及开展文体活动等。

社会大力幫扶 学校尽显关爱

为解决留守儿童亲情失缺、学业失教、安全失保等问题,学校在努力探索一条“以校为家”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吃在学校有保障、住在学校受关怀,不仅能在学校学习知识,还体会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解决了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爱心妈妈”韩丽红给记者介绍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和教育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首先在校内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其次老师上门走访摸底调查、对贫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进行物质帮扶,举行献爱心捐助活动。除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两免一补政策外,学校还多方筹资,用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解决特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问题,县领导多次来看望留守儿童,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及家庭状况后,通过多方筹集资金,每年拿10万元“兴方爱心资助金”资助学校的贫困学生;2015年县妇联联系鸿基金给孩子们捐助了50个“爱心背包”;2015年冬县团委联系吕梁青年志愿者协会捐助了孩子们20个“爱的包裹”;市城建局为学校捐助了价值2万余元的音响设备;三年级的孤儿赵彤彤受方山县新兴冶炼公司阎财旺董事长全程资助;方山县文明办为学校捐助图书500册;糜家塔村委为我校资助了1万元的“六一”儿童用品。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帮扶留守儿童,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搭建爱的家园,多一点帮助,多一点关怀,多一点爱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相信他们一定会健康快乐地长大。

留守生活改善 学生健康成长

在“留守儿童之家”的餐厅里,香喷喷的饭菜,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学校食堂严把食品安全关,科学搭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吃得健康、营养、安全。

走进学生宿舍,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摆放有序的洗漱用品和干净的地板,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留守儿童的寝室。“爱心妈妈”韩丽红满怀感恩地告诉记者:“这是我县爱心人士刘乃顺出资300万修建的‘方乃公寓,在2014年的9月份开学之际已正式投入使用,刘董事长还为孩子们送来了新被褥、卫生纸等生活用品。”为了让留守儿童过得更舒适,班主任、生活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叠被子、洗衣服、扫地等,学校还备有洗衣机定时为学生清洗被单,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安全主题活动,请交警讲述交通安全知识、“五老”专家为学校作安全常识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开展防震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学校定期举办班主任经验交流座谈会,由专门的“爱心妈妈”,以课题、个别谈心等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为了搭建留守儿童沟通平台,学校设置了“心理信箱”“爱心电话”;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组织留守儿童打篮球、爬山、踏青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为了让留守儿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学校要求学生校内做好事、家中干家务,并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

在学校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关爱和在校老师的辛勤付出,只有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才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沐浴着爱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心声 李秀秀

有那么一群儿童,每天在家盼望着父母的归来;有那么—群儿童,只能在照片里回想父母慈爱的笑容;有那么一群儿童,生病时没有父母温暖的怀抱做依靠;有那么一群儿童,拿着红红的奖状和一本本荣誉证书回家,却没有人和他们一起分享……这群儿童独守家中,感受着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孤独。我就是那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寂寞的留守儿童

在我的记忆中,留守儿童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是永远抹不掉的。因为在那一段时间中,我的心像针扎似的疼痛。

在上三年级时,由于某种原因,父母要去外地打工,当时完全不知情的我像遭受了晴天霹雳一样。当时我的泪中带着痛苦,带着无奈,但是我最终没能阻止即将远去的父母。

每一天晚上,我都会从梦中醒来,带着甜蜜的微笑叫着爸爸妈妈,奶奶急忙跑过来,说:“哪有你的爸爸妈妈呀,他们可是去外地打工了,你别胡思乱想了。”这时我心里在想:妈妈呢,爸爸呢,你们到底在哪儿啊?这时我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已经到达了极限。

有一次,去同学家玩,看着阿姨慈祥的笑容,我不禁想起了远在外地的爸爸妈妈。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想让他们尽快回来,但是刚接着电话,一阵阵嘈杂声从电话那头传来,接着不到一分钟就挂了。

又过了几天,我感觉妈妈应该快回来了,可是她却在电话中说:“宝贝,妈妈这边有事,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家了。”听了这句话,我并没有哭,只是想:妈妈那边可能真的有事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天我都在等待着父母的归来,终于,爸爸妈妈说他们再也不会去外地打工了。

现在想想,妈妈和爸爸是为了给我挣钱,供我上学才到外地打工的。而我,當时非但没有好好学习,还从原来的优秀生变成了中等生。我现在应该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呼唤

三年前的那个凌晨,你们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

从此开始了我孤独的成长。

没有了爸爸高举我的臂膀,没有了妈妈温柔的脸庞,再重的担子只有自己承担,再苦的泪水只有自己品尝。多少次在梦里和你们相拥,醒来却只看到冰冷的房梁。

最害怕的是每次的家长会,在亲情萦绕的校园中却看不到你们的模样。回来吧,我的父母!回来吧,我的爹娘!

三年前的那个凌晨,你们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

从此开始了你们四处的奔忙。

离开了熟悉的故土,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村庄。

只为了让我住进漂亮的楼房,只为了让我活得精彩,长得更壮。多少次电话里听到妈妈的叮咛,多少次电话里传来爸爸的期望。其实你们也渴望着回家,就像我深爱着你们一样。谢谢你,我的父母!谢谢你,我的爹娘!

三年前的那个凌晨,你们背起行囊离开了家乡。

从此我学会了坚强。

距离,影响不了我们的思念,困难阻止不了我的成长。没有你们的日子我学会了洗衣,做饭,学会了铺床。别担心黑夜里我会害怕,因为有众多的朋友在我身旁。你看,叔叔阿姨们给我的关怀,就像你们一样。放心吧,我的父母。

您的鼓励让我进步

爸爸妈妈走了好长时间了,我好想他们呀!这两天心情好郁闷,我根本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上课时,我不认真听讲,在下面搞小动作,常常被老师罚,我也越来越灰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所以成绩一直处于下游。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下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别难过,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也是为了让你有更好的生活,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向老师说,老师会像你的爸爸妈妈一样满足你的要求。”

您的关爱如点点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我受到您的鼓励与启发,我知道了自己并不笨,只是不学,又缺少父母的管理与关心,所以导致我变成了一个坏学生,知道这些以后,我真正认识到自己错了。

想到这里,我开始努力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了,但还明些听不懂,因为我落下太多了,但是老师放心,还是有些听不懂,因为我落下太多了,但是老师放心,有您的支持,我有信心赶上去,谢谢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努力,我会在您的帮助鼓励下一直进步的!

微笑生活

“鸟有一个巢,人有一个家。”对每个人而言,家是感受亲情的港湾,父母的爱,给了我们无限的温馨。可是,我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所以,我们有了一个特殊的称谓“留守儿童”。虽然没有了父母的陪伴,但是我们没有自卑、没有放弃、更没有埋怨过自己的父母亲。我们在这种生活的磨练中,学会了适应,学会了改变,学着以自己的力量振奋自己的精神,增强自己的斗志,活出了一个感恩的、自豪的、快乐的精彩自我!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作为留守孩子,我们更加应该感到自豪!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拥有与同龄孩子相比最顽强的品格。我们不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呵护,照样生活得很好很好。虽然过早地承担了分别的痛苦,但是,对父母少一份依赖,就多了一份在困境中的磨炼。这正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让我们一起宣誓:“草是生命最顽强的象征。既然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家庭环境给予了我们草一样顽强的种子和生命,那么,我们就要像草一样地顽强,草一样地团结,草一样把根扎进深深的土壤,像草一样永远充满绿色的希望,以蓬勃的姿势向上生长!”

作为留守孩子,我们更加要学会坚强!没有父母在身边鼓励你,相信你。但我们还有胜似亲人的朋友和这个社会。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我们,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在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下,我们茁壮成长。所以,我们要不懈努力,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在没有母爱、父爱的情况下,我们最终能成为一盏明灯,熠熠生辉,引人注目。我将会朝着我的人生航向继续向前!

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城内第三小学

指导老师:林海霞

猜你喜欢

爱心爸爸妈妈儿童
爱心树(下)
爱心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爸爸妈妈,我能行
爱心的奉献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