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雄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思考

2018-04-12郎学敏申顺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土地资源经济发展

郎学敏 申顺

摘 要 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镇雄县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十分缓慢,加快推动土地流转成为全县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于此,结合镇雄县流转土地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镇雄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 流转速度;经济发展;土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45

1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

截至2016年,镇雄县处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整体的流转量达到7 267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其中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流转方式:1)转让,流转土地面积为64 hm2,占流转总面积的0.9%;2)互换,流转面积达到340 hm2,占到总流转量的4.7%;3)出租,流转面积达到2 713 hm2,占比达到37.28%;4)转包,流转面积达到3 260 hm2,占比达到44.8%;5)其他方式,流转面积897.2 hm2,占土地总流转量的12%。

2 土地流转的特点

1)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目前,主要有转让、互换、出租、转包等土地流转方式,其中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它们的流转量几乎占到总流转面积的82%,而转让和互换等流转方式占总流转面积的18%左右。2)土地流转地区显现集中性特点。土地流转比重大的乡镇土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发展较慢地区的流转比重较小,边远乡村的流转较少;流转率较高的区域主要在规模化条件优越、农业产业化发达以及土地集中连片的地区,流转率较低的区域主要为人均土地面积少、地势恶劣的地区例。如,云南滇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在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经济较好的泼机镇庙山村、张基屯村流转土地733 hm2,公司规划10年内建成667 hm2板栗生产基地。3)流转主体明显,主要包括农户、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近些年,逐渐从小规模流转朝着龙头企业流转、合作组织流转以及种养大户流转方向发展。4)土地流转组织化水平稳定提升,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土地流转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力度,逐步由农民自发流转朝着组织化模式方向发展。有乡村基层组织记录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乡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 806.7 hm2,占总流转量的38.5%,受到委托的乡村组织土地流转量达到1 580 hm2,占总流转量的21.71%。

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3.1 自然条件制约土地的流转

受地理重要条件的限制,镇雄县乡镇土地大都属于分散性、不成块、不成方类型土地,大多数的家庭只有几亩地,少部分家庭的土地拥有量超过667 hm2。土地在耕种时,易受到沟壑、山梁、林地等自然因素影响,一户可能山脚到山腰甚至山顶都有耕地,且距离远、通行不便,日常耕作费时费力;加之立体气候突出,“一山有十里,十里不同天”,给土地的经营管理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客观上造成了人们不敢、不愿意流转土地。

3.2 土地流转受到生产生活方式的制约

对于农村的居民来说,拥有土地便代表着拥有了一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1)只能凭借种地获取经济收入的家庭非常重视土地,大多数都不愿意流转。2)农村外出务工的人员想要在外地寻求稳定的工作非常困难,但拥有土地便相当于有了二次保障,即使难以在城市打工挣到钱,还可以回到农村继续种地。3)国家政策的变化,农村不仅不需在交纳税,国家还给与一定的惠农补贴。

3.3 土地流转受到投入产出率的制约

受地形地面貌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镇雄县耕地零星、分散、土质贫瘠,大都“靠天吃饭”,属中低产田地,现代生产技术和较大型机械设备难发挥作用,一季无收,需几季的收成来弥补,如果进行大规模流转土地,势必需要进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大量劳动力,从而加大了经营生产成本,从根本上降低了市场主体从事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3.4 信息不畅通制约土地的流转

镇雄县农村的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通讯、交通设施等,导致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农民对市场上需求产品的类型、自己应该生产什么产品、产品如何销售、到什么地方销售的问题心中无数,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和习惯来进行,种地的主要目的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不具备扩大生产规模的能力。所以,重复性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制约了土地流转。

3.5 发展落后制约土地的流转

农村的居民大多综合素质不高,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只有极少数的农户能够经营大面积的土地;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较慢,尤其是相关的合作组织数量较少,缺少相应的经营投资者和农业开发人员,缺少载体来大规模经营土地。同时,农村土地流转在整体的服務机制和监管机制方面有待完善,缺乏有效的服务和规范制度。

4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提升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观念

土地流转的主体人员是农民,要想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快速发展,要促进农民群众树立积极流转的意识。1)要加强土地流转相关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并理解土地流转的好处,让农民群众从心理上接受土地流转,同时要加强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从而在根本上转变农民的观念,促进农民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提升农民的参与积极性。2)解放思想、转变群众观念。促使农民改变小农经济意识,学习新的市场理念和观念,懂得土地效益的概念,采取群众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和村组干部会等方式,引导农民理解土地流转的政策、土地流转的意义,以及通过土地流转能够获得怎样的经济效益,使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促进土地流转健康快速实施,发展属于当地的农业产业,从而帮助农民脱离贫穷,走向富裕的道路。3)树立坚定的信心,积极应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组织有关农村的干部群众去土地流转成效显著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从而真正理解土地流转所带来的效益,进而有效打破人们的旧观念。同时要积极树立正面的榜样,例如种植大户和回乡创业人员,将他们的情况进行有效宣传,从而让农民亲身体验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好处,进而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对土地流转的信息,从而有效加快土地流转的进程。

4.2 严格遵循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所以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对自己承包的土地具有流转权、收益权以及使用权,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侵犯农民的以上权利。所以,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依照以下几项基本原则来实施:1)有偿原则,即农户享有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转让费、转包费等收益,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扣缴或截留;2)自愿原则,实施土地流转必须是农户自己来做决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强迫农户进行土地流转;3)依法原则,即依照中央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土地流转。

4.3 应用有效的流转方式

在实施土地流转过程中,不能打破国家在土地方面的设计与规划范围,基层的农业主管单位要提升对农用土地的管理力度;依照当地的土地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流转方式。在应用不同的土地流转方式时,要积极维护农民的权益,遵循农民的意愿。明确土地流转的承包关系,签订的流转合同要有效备案,避免基层村委会或村集体采取先租用农户承包地再转包出去的形式对农户承包地流转。

4.4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农民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相对较低且风险日益增加,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合体系、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从而保证镇雄县农村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来源,快速推进土地的流转。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土地资源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探索山东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试述土地资源管理利用的内核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浅谈村镇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建议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