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4-12曾广荣张富兰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社会保障

曾广荣 张富兰

摘 要 针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状况,分析影响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因素有土地流转市场、农民享有社会保障以及土地类型等。

关键词 农村外出劳动力;土地流转;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44

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土地流转,从我国实际情况可知,全国各地已初步建立起了流转市场,但市场程度较低。在产权主体的界定方面不够明确,其中的相关权利相对模糊。我国土地所有权掌握在集体手中,国家对土地进行管理,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基于此,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 土地流转概述

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民,将土地的经营权和使用权转让给他人或者经济组织,也就是承包权保留,但使用权转让。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或者互换等,主要模式如下。

1.1 土地互换

土地互换指的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户,为了促使耕种以及各自需求更加方便,针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做出简单的交换,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农民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在30多年前,我国农村实施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促使农民分到了土地。但因为土地“肥瘦不一”,将大块的土地切割成一条一块,对土地具体划分时,遗留下诸多弊病,这就对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产量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让土地集中连片生产,进而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这就出现了互换土地的形式。

1.2 土地出租

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农民将承包土地经营权租给一些大户、业主或者企业法人等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由双方商讨决定,承租方后的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则通过实物或者货币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

1.3 土地入股

入股也被称作“股田制”或者股份合作经营,这种流转方式主要指的是在坚持承包用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当成介入股,建立股份公司。这种土地流转形式的最大优势是其产权清晰,利益也相对直接,通过价值形态的形式确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期,农民不仅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利益的所有者。

2 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

2.1 土地流转市场

农民所享有的土地收益分类权利在边界上不够清晰,导致农户难以预期土地留置为自身带来的利益,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带来影响。此外,当下土地流转大多是在农户之间自行发生,土地流转双方通过自主协商的形式确定价格[1]。乡镇组织参与到农户和土地转入方之间,实现规模化土地流转,价格的确定也是通过协商的方式完成的。我国土地流转市场上缺乏专业的服务中介机构,市场上的土地流转信息的流通渠道较为缺乏,农户土地向承包商企业转入时,难以有效对接,易发生纠纷。这些因素的存在增加了土地流转的难度,导致土地流转市场难以顺利运行。

2.2 社会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处于二元化分割状态,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工作,户籍在农村,主要收入是工资,但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是农村的,加上外出劳动力较为分散,落实相应社会保障比较困难。同时,农民在城市的身份不够明确,基本上相对排斥,难以将其作为城镇居民提供相应社会保障。农民外出务工相对辛苦,和普通农民相比,其对土地的依赖性较低,但如果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困难,则选择回乡生产。这种情况下,若农民非农就业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们对土地的依赖性,进而促使外出务工人员参与到土地流转中去。

2.3 收入

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决策两者的先后顺序影响着其参与土地流转的进行。土地为农民提供就业和生活保障,这种情况下,如果非农就业没被确定,农民则不会轻易选择参与土地流转。非农就业收入的高低,影响其是否参与到土地流转中[2]。收入越高,参与性越大,收入越低,参与性越低。此外,参与土地转让和外出劳动力所从事的非农就业为其提供的社会保障有着一定联系,如果外出就业者所享有的社会保障较好,则对土地的依赖性越低,从而有利于促使其将土地进行转让。

3 提出假设

从上述影響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转让的因素中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1)土地市场越健全,农村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越大;2)外出劳动力所享有的社会保障越完善,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越高;3)我国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越稳定,完备、越对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有利,外出劳动力越容易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去[3];4)年龄越大、学历越低的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越低;5)家庭土地规模较小,或者处于平原地区的农户,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越大;6)外出劳动力所从事的非农就业收入越高、时间越长、距离家乡越远,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可能性越大。

4 实证检验

因为本研究所分析的农民参与土地流转重点放在“是”和“否”的二元选择问题上,因此所被解释的变量则为一个“土地流转”是与否的无序二分类变量,因此本研究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当中的logistic模型对其进行估计,具体变量假设见表1。从影响外出劳动力参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因素中找到宏观因素代理变量,以某一农村为例,反映土地市场。

农村外出劳动力是否享有社会保险,能够反映出社会状况以及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而制度变量,使用近5年是否进行过土地调整进行表示,证明政策以及相关制度的稳定性。剩余变量主要有外出劳动力个人、家庭和外出就业情况等。以上变量和本研究的假设相吻合,这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土地类型以及就业状态能够表现出和理论假设相反的影响,和平原地区相比,土地流转发生在山地丘陵区域的较多,原因有待研究。被他人雇佣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概率比自我雇佣小,究其原因,可能是自我雇佣农民创业经营初期需要投入相应资本,因此通过土地转让的方式实现[4]。

5 结语

相关政府需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高度重视,妥善处理,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防治农民将土地转让出去之后,今后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为外出就业农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确保外出务工劳动力在城市当中拥有足够的就业,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瑶.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1):1-3.

[2] 陈素琼,李杨,张广胜.代际差异间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以辽宁省501个农户样本为调研分析数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6,18(1):1-8.

[3] 张会萍,刘如,马成富.土地流转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宁夏银北地区的调查[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8):187-192.

[4] 邵夏珍.“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试验与农村转型:黔省500农户样本[J].改革,2014(12):70-8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社会保障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