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陂区标准茶园建设探究

2018-04-12李琳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茶园建设

李琳

摘 要 建立标准茶园,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注意生态平衡的原则,做到茶、林、果、牧有机结合,以梯田化、良種化、园林化、自流灌溉化、生产机械化和栽培科学化为目标。并在建园中坚持等高梯层、缓路横沟、深挖下肥,良种壮苗和密植绿化五个高标准。基于此,概述茶园基地的要求,选择、规划、设施建设、环境、品种选择、种植规格、施肥、定植。

关键词 茶园;建设;黄陂区

中图分类号:F326.12;TS2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13

武汉市黄陂区位于长江中游,大别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为江汉平原与鄂东北低山丘陵结合部,大体上是“三分半山,一分半水,五分田”。黄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无霜期255 d。春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干燥阴冷。多年均日照时间1 917.4 h,多年均降水量在1 202 mm,为中南地区降水量较均衡的地区。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7~16.4 ℃,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75.5%,年平均降水日数(≥0.1 mm)为121.5 d。

近几年,武汉市黄陂区把握市发展茶产业的政策机遇,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规模、品牌、效益,着力发展茶产业。2006年以来,每年按万亩以上的规模速度、跨越式推进茶叶基地大开发。现全区茶园总面积已超过8 000 hm2,成为武汉茶叶第一大区。2018年,计划新开发茶叶基地667 hm2。目前,已完成开发土地流转面积1 093 hm2。黄陂农委近年来致力于打造茶叶标准园,坚持高标准建园,依托黄陂区优良生态环境,建设生态高效茶园,现从基地选择、规划,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施足底肥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黄陂标准茶园建设。

1 基地要求

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园地,主要考虑山地开垦后的水土保持、生态平衡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劳动力来源等条件。1)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2)远离化工厂等污染源,离公路干线200 m以上;处于平地或缓坡,坡度在25°以下;3)土壤可耕深度大于60 cm,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不低于10%,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土壤酸度4.5~6.5;4)年平均气温12 ℃以上,年有效积温(指平均气温在10 ℃以上)4 000 ℃左右,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14 ℃,年降雨量1 500 mm左右,生长期月降雨量100 mm以上;5)山地周围,有一定水源,交通运输方便;6)与改造后的茶园可联成较集中连片的茶叶生产基地;7)基础设施完善。

2 基地选择

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园地,主要考虑山地开垦后的水土保持、生态平衡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劳动力来源等条件。基地远离化工厂等污染源,离公路干线200 m以上;处于平地或缓坡,坡度在25°以下;土壤可耕深度大于60 cm,土壤结构良好,有机质不低于10%,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土壤酸度4.5~6.5;山地周围,有一定水源,交通运输方便。

3 基地规划

3.1 土地整理

3.1.1 梯层设计

1)坡度小于15°缓坡园地,采用等高横坡开垦,设宽梯层,便于机耕、机采。初垦深度不低于50 cm,复垦深度30 cm左右,平整地面。

2)坡度在15°~25°的丘陵山地,建等高水平梯级茶园。梯壁高度尽量不超过1.5 m,梯面宽度应在2 m以上,梯层两端要与斜坡道路连接,坡度过陡的地带一般不宜开垦。

3.1.2 构筑方法

沿道路基线,按路宽要求开出路面。路外侧用石头,草皮砖构筑或心土夯筑。构筑中,应尽量少填方。填土部分要分层夯实,坡度大的向内侧多挖,路边树不妨碍操作应多保留。

3.1.3 梯层构筑

将把已测好的各等高点划成等高基线,垦带采取由上向下挖筑水平阶梯。本着“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筑成内侧低、外缘高的水平阶梯。心土夯筑梯壁时,要求牢固,一般梯壁倾斜度70°左右。

3.1.4 深垦

梯壁构筑后,全面深垦50 cm左右,打碎土块、清除杂草、树根、石块等,并整成外高内低的梯田。

3.2 基础设施建设

1)规划设计出主干道、支道、机械作业道和人行道,以满足机械化生产及乡村旅游步行需要。主干道路宽3.5~4.0 m,支道路宽3.0~3.5 m,机械作业道宽1.5~2.0 m,暂为沙石路面,待条件成熟后再改造为水泥路面;人行道路宽0.8~1.2 m,沙石路面。

2)虑雨水流向,预留开好主沟(纵沟)、支沟(横沟)、隔离沟(与其他地类隔开),尽量做到小雨中雨不出园,大雨暴雨不成灾,排蓄兼顾,灌溉方便,减少或避免水土流失,以确保茶树生长具有良好的水分条件。

3)做好梯层、梯壁保护和水土保持。最好同时考虑配套的灌溉设施,按每667 m2茶园3 m3用水量配置蓄水池,增设喷灌系统。

3.3 基地生态环境改造

保留原有山顶和山腰的林木植被。根据地形和土地条件,选择山桐子、枇杷、香枫、桂花树作为行道树、遮阴树和观赏树、防风树,同时可新增部分经济效益。

4 品种选择

根据黄陂区现有茶产业基础,以及茶树的适应性和适植性,选择中茶108、龙井43和浙农117三个国家级无性系良种作为当家品种,同时根据品种特异性和观赏性,选择紫鹃、安吉白茶、黄金芽等特色品种。

5 种植规格

根据地形特点和厢面实际情况,采用大行1.5~1.8 m(其中含40 cm小行在内),小行40 cm,双行条栽,丛距30~33 cm,每丛1株,每667 m2用苗2 500株。

6 施足底肥

按确定的茶行宽度用小木桩或石灰划好茶线,挖出一条深30 cm条状施肥沟,并按每667 m2堆沤发酵腐熟农家肥2 t,或腐熟饼肥300 kg,或商品有机肥400 kg,施入底肥后再盖土回填。

7 茶苗定植

调运回的茶苗要及时下车,打开包装,分品种放在阴凉处或室内,并及时定植。移栽茶苗时,要用撮箕或篮子装好送到大田,不可随意乱丢乱放。品种不要搞错,若遇有太阳,苗子上面要用湿稻草盖住。移栽时,手持茶苗1株,按30 cm丛距移栽沟中,接着用沟旁的细土偎好盘根,土要偎至根颈部以上2~3 cm,随后用双手在根颈的周围用力朝中间按挤,轻轻把土压紧。

茶苗移栽定植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一般每丛需浇水2~3 kg(园地的土干多浇、土湿少浇)。苗木移栽后,要注意天气情况,若久旱无雨或茶苗已出现旱象时,要及时浇水。

浇足定根水后,及时培土,培土高度可高出茶苗原剪口4~5 cm,培土宽度为两小行加起来共60~70 cm。移栽定植后,苗高超过20 cm的,在距根茎15~20 cm高度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以减少苗木在恢复生长的过程中的需水量。苗高在15 cm以下的,第一次定型修剪推迟到秋季进行。

为确保茶园全苗壮苗,茶园移栽定植后要及时用稻草或茅草覆盖行带,以起保温、保湿作用,促进苗子发根。盖草宽度两小行加起共60~70 cm,盖草厚度5~6 cm,每667 m2需干草500 kg。也可用地膜覆盖(在茶苗定植或培土前覆膜)。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茶园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杭州龙井茶园
冬樱花绽放粉嫩香艳空中俯瞰美翻天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