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2018-04-12朱丹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

朱丹

摘 要 从基地条件、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科学管水、收获储藏、中耕除草、培育壮秧及品种选择等方面,探讨无公害水稻的实用化栽培技术,望能为此领域种植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獻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6.0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各种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持续增大,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率呈持续超标状态,已经对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切实有效而又全面的推广无公害农业,预防可能出现的农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时下全社会范围的共同话题。基于此,结合当前实况,探讨无公害水稻栽培的实用化技术讨。

1 基地条件的选择

从本质上来讲,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就是选择那些大气清新、生态条件较好、灌排方便、不含有害物质与残毒、土壤肥沃及没有受到污染的稻田,此类稻田需与NY5116-2002所规定的关于生产基地土壤、水、大气等质量控制标准相符[1]。

2 选择优质品种

在选择无公害水稻品种时,需选择具有较强抗逆性、较好丰产性、较优质、较广适应性,以及经过国家及地方严格审定的优质、高产品种。当前,比较适合重庆种植的水稻有特优航1号、特优175、T优7889、Ⅱ优航1号、两优2186及两优2163等,而对于常规种植的优质水稻而言,则有台农67、佳辐占等品种。在种子的质量方面,需严格按照水稻二级良种标准来选择(GB 4404.1—1996)。

3 培育壮秧

3.1 处理种子

在种子浸种前的2~3 d内,需进行晒种处理,时间为3~4 h。在浸种过程中,需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500~800倍液,或者用浓度为25%的使百克2 500倍液,浸种时间为24~36 h。当完成浸种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便可着手催芽操作,当超过90%的种子已经露白后,便可播种。如果选用的是杂交稻种子,需选用更为适宜的间歇浸种法,以此来最大程度提升发芽率[2]。浸种4~6 h后,捞出并晾一段时间,通常为3~4 h,反复此操作,直到种子水分饱和。

3.2 播种期

在选择播种期时,需依据水稻的生育期与季节来确定。如果是迟熟品种的早稻,需要在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初播种,秧龄控制在45 d。针对中熟品种的水稻,需要在每年的3月10—15日播种,秧龄为30~35 d。对于中稻,其播种时间应控制在每年4月的下旬到5月的上旬,秧龄同样是30~35 d。对于稻迟熟品种的晚稻来讲,其播种时间为6月下旬到7月初,秧龄25~30 d。除此之外,对于早中熟品种的水稻,其播种时间以7月10日前后为宜,秧龄为15 d。

3.3 播种量

稀播种育壮秧,可以为实现高产奠定基础。湿润育秧,控制播种量,常规水稻为460~600 kg·hm-2,杂交稻为87.4~224.1 kg·hm-2;如果采取的是软盘育秧,大田的用种量需要控制在18.74~22.45 kg·hm-2,所需要的软盘量为600片/hm2;在常规水稻方面,需控制在37.4~45.0 kg·hm-2,需要软盘760~900片/hm2。针对旱育秧播种量而言,杂交水稻需控制在380~450 kg·hm-2,而常规稻则需要控制在760~900 kg·hm-2。在实际播种过程中,需做到定盘、定量与匀播,完成播种后,需及时蹋谷,并且运用细土或谷皮灰覆盖。

3.4 育秧方式的选择

需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推广软盘育秧或者是旱育秧,如果是早水稻,则选用薄膜育秧为宜,提升抗寒保温水平,强化秧苗质量。

3.5 秧田管理方法

1)选好秧田。在选择秧田时,需选那些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灌便利及避风向阳的田块。2)控苗促蘖。当秧苗已生长到一叶一心与二叶一心期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喷施多效唑,在喷施浓度方面,中晚稻控制在300 mg·L-1(浓度为15%多效唑按照1.2 kg·hm-2兑水850 kg)、早稻为200 mg·L-1,使秧苗变得矮壮、多蘖。3)水肥管理。完成播种后,当苗生长至一叶一心期,并且多以扎根立苗时,需要使畦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当到二叶期时,则可灌浅水上畦面;如果有寒流,那么在其还未来临之前,需灌深水,用于保温护苗,当气温已经有一定程度回升后,便可排干田水,并再次灌浅水;如果采用的是软盘育秧,需要在移栽前2~3 d将沟水排干,便于抛秧[3]。此时的秧田需要施充足的基肥,以农家肥为宜,另外,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磷钾肥,以此来最大程度提升秧苗的抗逆性;如果处于二叶一心期便可施断奶肥,于将要移栽的3~4 d前施送嫁肥,带肥移栽,提升秧苗的整体质量。4)防治病虫害。当整好秧畦之后,用浓度为70%的敌克松500~800倍液喷施,用于土壤消毒,预防出现烂秧、死苗情况;在秧苗的生长期,需重视预防各种病虫害,在移栽之前的1~2 d内,全面喷药,带药下田。

4 合理密植

1)插植密度。需要依据品种的分蘖力、稻田地力以及全生育期等,进行灵活化掌握。如果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力,土壤肥力高,并且苗生育期长,那么可以选择稀植,每1 hm2插19.4万~22.45万丛,基本苗控制在90万~125万个;而对于、肥力中等田及品种中熟、分蘖力中等,可以选择适当密植,每1 hm2插24万~27万丛,基本苗控制在120万~130万个;对于田块肥力低、早熟且品种分蘖力比较弱,可插足基本苗,每1 hm2插27万~33万丛,基本苗控制在135万~145万个。2)插秧方式的选择。可以选择窄株、宽行的插秧方式,此方式对通风透光有利,可发挥出边行优势,有利于光合作用,能够构建高产群体结构,为稳产、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5 中耕除草

如果选用的是化学除草,通常情况下,会早移栽后的5~7 d内完成,用浓度为35%的丁苄按照1.2 kg·hm-2的比例,或者选用浓度为15%的樂草隆按照75 g·hm-2的比例拌化肥。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人工方式来中耕除草,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化学除草剂。如果是人工中耕除草,可以适当的疏松土壤,对土壤通气度加以改善,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

6 平衡施肥

如果是早稻,施肥方法则以“前促、中控、后保”为主,若为中晚稻,施肥方法为“攻中、稳前后”。可以积极开展平衡施肥,施肥过程中,可以将有机肥料搭配无机肥料,合理搭配氮、磷、钾,切实做到前期早追施,中稳不疯长以及后健不早衰。另外,还需结合本地区实际,在施肥过程中依据前作情况来施肥。如果前作所种植的是蔬菜,那么可以少施或不施磷、氮肥,需施300~375 kg·hm-2的氯化钾,分作穗肥与蘖肥来追施,以此来提升植株的抗性。对于空闲田而言,可以施纯氮150~180 kg·hm-2,控制氮、磷、钾的比例为1∶0.4∶0.8。通常情况下,氮肥基肥在总施肥量的占比应为60%,多为有机肥,穗肥10%,蘖肥30%。

7 科学管水

在管水方面,应始终秉持前期薄水促蘖、中期晒田控苗及后期干湿养根的基本原则。插早稻且有20~25 d时,晚稻为15~20 d,应及时排水晒田,如果存在过于旺盛的营养生长,需适当重烤,以此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达到增强植株抗性的目的,另可实现防病、抗倒及壮秆的总体效果。当处于幼穗分化至抽穗阶段时,此乃水稻最需水阶段。在此时期,于幼穗分化二、三期,应该及时的复水,另与追施穗肥相结合;在灌浆到成熟阶段时,需做到间歇性灌溉,还需干湿交替,直到成熟;在将要收获的前7 d,需断水,预防由于过早断水所造成的早衰。

8 收获与储存

1)收获。通常情况下,如果稻谷的成熟度达到90%~95%时,便可将之收获,收获过晚可能导致营养物质损失,对米质造成影响;如果是提前割青,会导致灌浆不足、垩白多、青米率高,会对出米率、品质及产量造成影响。2)干燥。水稻完成收割后,需及时将其晾晒,在晒谷时,需做到匀摊勤翻,当稻谷水分已经降至13.5%以下时,便可收获储存,不可过干,必然会使整精米率下降。不得在沥青路、已被化工污染的场地进行脱粒与晾晒,减少污染,便可储存。

9 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中药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整个粮食体系中发挥着核心性作用,因此,保障水稻安全至关重要。在水稻的生产环节,采用合理、规范的种植技术,合理预防各种不利因素,对于水稻增产、保守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魏玉波,梁乃亭,王奉斌,等.新疆水稻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1):102-105.

[2] 郑建平.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3,33(8):101.

[3] 李保同,石庆华,方加海,等.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149-15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