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限量套餐或成5G发展的新契机

2018-04-12

互联网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限量频段套餐

□ 文 刘 冰

一、移动网发展影响因素

当前移动网经历了1G到4G的发展过程。从移动网发展历程来看,可以将影响网络发展速度的众多因素分成驱动力和抑制力两类。驱动力与抑制力并非独立存在,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转换,共同作用并决定着网络演进速度。而众多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策导向、业务需求、终端能力、建网成本和价格策略。

1、政策导向

一张网络的建设与否、使用何种网络制式,其国家政策是起确定性作用的。例如3G时代欧洲各国主要以WCDMA为主,美国以CDMA为主,而我国则是CDMA、WCDMA、TD-SCDMA三网并行发展;又如我国三大运营商对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全覆盖,而在全球其它国家,还有很多农村区域没有被移动网络覆盖; TD-SCDMA更是我国国家政策驱动的典型例子。

2、业务需求

一张网络能够提供的业务是有限的,而正是这些有限业务激发了用户灵感,使之提出了更多新的业务需求。谁先一步满足了新业务,谁就将在市场上拥有一足之地。

用户对移动语音的需求促使了电话从有线到无线的发展,1G就此诞生;而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又促进了2G网络发展;多媒体业务需求致使3G网络的出现;宽带业务需求又催生了4G。

可以说每一代移动网络的诞生都是在上一代移动网络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满足用户新的业务需求发展而来的。新的移动业务需求正是移动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大推动力。

3、终端能力

终端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条件,没有终端,再好的网络也只是摆设,没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终端再好的业务也无法实现。反过来,终端功能的突破可以快速促使网络发展,使用户从旧的网络快速迁移至新网络。例如2G时代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手机的出现,助力2G网络飞速发展,1G网络迅速消失;智能手机的出现带动用户快速从3G网络迁转到4G网络,3G网络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而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4G建设初期,由于市场上少有能够同时支持CDMA和TD-LTE的终端,导致中国电信迟迟不敢规模化发展TD-LTE,而是等到获取了FDD LTE牌照后才开始大力发展4G网络。

4、建网成本

3G时代中国电信获得CDMA网络后,直接将CDMA 1X升级到CDMA EVDO,很快的实现了2G/3G一致的网络规模;与此同时中国移动由于GSM无法直接升级到TD-SCDMA,需要全部重新建网,导致TD-SCDMA成为全球发展最差的3G网络(其中也有技术原因)。

4G时代由于CDMA和TD-LTE无法兼容(升级),终端产品极少(同时支持两种网络),中国电信在2013年获取到TD-LTE拍照后也未大力发展TD网络,而是等到2014年FDD牌照发放后才迅速通过利旧网络手段使得自身4G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并且中国电信选择了800M频段覆盖农村策略,以此降低建网成本。

由上可见,建网成本是影响网络建设速度和网络建设规模的重要制约因素,相对低廉的网络建设成本才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

三是关注边缘声音的浮现与书写。在台湾文学史脉络之中,许多以往被忽略的边缘性声音应该重新被思考、被关注。台湾“重写文学史”的多元化诉求,以及对于以往的中心与边陲、经典与通俗、男性文学与女性文学二元对立关系的质疑和重新考量,都是一种“去中心”的做法。在文化研究的导入过程中,以往被压抑和被忽视的女性文学、原住民文学、底层文学以及被遮蔽的文学创作重新浮出了地表,进入我们视野之中。文化研究创造性地挑战了传统文学史的僵化立场、评价体系与言说方式,同时也拓展出一系列新的论述空间。

5、价格策略

价格策略是影响网络规模化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传统的流量策略是按流量收费,高昂的使用价格倒逼用户使用免费WiFi,从而导致网络利用率低,严重的抑制了网络发展。然而差异化的价格策略和低价策略往往能够激发用户使用热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

校园套餐的低廉性表面看来增量不增收,但从长远来看却是获得未来潜在的用户的有利手段。而2G时代推出的1毛钱短信业务直接推动中国移动成为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

二、5G规模发展的不确定性

1、国家政策推动有利于5G快速实现商用

2015年开始,全球主要国家开始积极部署5G试验。美国运营商Verizon成立5G技术论坛,并计划于2018年开始商用;欧盟5G PPP预计将于2018年启动5G技术试验;日本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实现5G商用,支持东京奥运会;韩国将于2018年初开展5G预商用试验,支持平昌冬奥会,重在移动宽带应用,计划2020年底实现5G商用。

2015年9月28日,马凯副总理在出席中欧5G战略合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时指出,中国将力争在2020年实现5G网络商用。从中国移动力推TDSCDMA可以看出,我国一直想要打破国外对移动通信的垄断地位,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从TDSCDMA的失败到TD-LTE的成功突破,中国必然会加大5G研发力度以求占得先机。按照目前的研发速度,5G在中国的商用将会按计划表在2020年之前实现。然而,网络的商用和规模性部署是有一定距离的,5G想要规模性发展,除了政策因素外,还要综合考虑业务、终端、建网成本和价格策略等因素。

某运营商3G/4G用户迁转情况图

5G主要业务类型图

中国车联网规划图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WRC-15 IMT候选频段的立场图频段(MHz) 欧洲 美国 日本 韩国 中国470-698 待研究 支持 反对1350-1400 反对1427-1452 支持 反对 支持1452-1492 支持 反对 支持 支持1492-1518 支持 反对 支持1518-1525 反对 反对1695-1710 反对 支持 反对2700-2900 反对 待研究 反对3300-3400 反对 支持3400-3600 反对 待研究 支持 支持3600-3700 反对 待研究 支持 支持 反对3700-3800 反对 待研究 支持 支持 反对3800-4200 反对 待研究 支持 支持 反对4400-4500 反对 支持 反对4500-4800 反对 支持 支持4800-4990 反对 支持 支持5350-5470 反对 支持5725-5850 待研究5925-6425 待研究 反对

某运营商ARPU增长趋势图

不限量套餐类型表

2、5G业务驱动略显不足

ITU将5G应用场景分为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物联网两大类。我国IMT-2020(5G)推进组将其进一步提炼为“连续广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率大连接”四个主要的技术场景。

“连续广覆盖”和“热点高容量”场景是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是在4G基础上实现更快的速率和更高的容量;而“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率大连接”则是移动物联网场景,主要实现低、中、高速的万物连接,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移动互联网主要业务包括语音、视频、移动在线游戏、AR/VR、云存储等;移动物联网主要业务包括车联网、智能家居控制、移动医疗、机器控制等。

很容易发现,5G互联网业务大多数已经由4G网络或WiFi实现,部分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也可以由未来的4G+技术(峰值速率可接近1Gpbs)所实现;而窄带物联网业务也将由NB-IoT承载。

未来移动通信业务中必须由5G承载的业务(1-10Gpbs峰值速率、0.1-1Gpbs体验速率、500Km/h移动性、104/Km2连接密度、ms级时延)目前看来尚属研发阶段,距离商用还早。如车联网的发展除了需要自身技术达到要求外,还需要交通法规的配合,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想要一蹴而就并不容易。我国工信部对车联网的政策规划为2020年掌握辅助驾驶关键技术,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关键技术,而交通部要到2030年才有具体的车联网规划。

3、超高频段的应用增加了国内厂商研发难度

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工作在特高频(UHF)300 MHz~3000 MHz,例如中国运营商移动通信主流频段为800M频段、1800M频段、2100M频段、2600G频段。我国国内厂商生产的设备器件均以此为基础。而5G工作频段则建立在超高频(3 GHz~30 GHz)和极高频(30 GHz~300 GHz)上,如美国FCC在2016年7月14日正式划定大约11GHz的6GHz以上高频段资源用于5G部署(包括27.5-28.35GHz、37.5-38.6GHz、38.6-40GHz、64-71GHz),成为首个确定5G高频段的国家。而我国支持的5G的工作频段也在3GHz以上。

可以发现现有设备、器件无法支持高频段部署的5G网络。从目前国内厂商研发能力来看,研发支持超高频和极高频的通信器件对国内厂商提出了严峻挑战。若不能及时的生产出合格的设备器件,将严重的抑制5G网络规模化发展。

4、高昂的建设成本让运营商望而却步

上述讨论了5G将会运行在超高频和极高频上,现有器件无法支持5G网络,即5G网络建设无法利旧已有器件,需要重新建设(包括室外站、室分系统)。这将给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建设成本。

另外,无线传播特性表明频段越高,空间传播损耗及穿透损耗越大,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5G的运行频段越高,站点密度就越大,建网成本就会越大。从目前研究情况来看,若我国采用3.5G频段组网,想实现规模化部署,即实现全覆盖的话,将首先利旧所有4G站址,之后采用大量微站补盲,整体建站数量将是4G的2至3倍。不仅是我国,从全球范围来看,巨额的建设成本将会是限制5G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

5、传统价格策略抑制了网络利用率

4G初期的按流量收费策略严重抑制了网络发展,后来的套餐策略虽然释放了部分潜力,但收入仍然增长缓慢。究根结底还是用户消费能力与价格策略不匹配造成的。

若5G时代仍然采取目前价格策略,0.1-1Gpbs的体验速率会快速消耗掉客户的流量包,这将是用户无法承受的。没有用户使用,网络能力就无法发挥,导致严重的浪费,巨大的建网成本加上低廉的利润,将打击运营商网络建设的积极性。

6、总结

新增不限量套餐1 0万户分布图

不限量套餐迁转前后流量行为分析图

各区域日均流量变化图

不限量套餐对网络负荷的影响图

国家政策的推动有利于5G快速实现商用,但实现规模部署的驱动力仍显不足,5G运行频段也增加了厂商研发难度以及建网成本,传统的价格策略制约了网络发展。总体看来,国家政策导向必然会推动5G商用早日到来,但实现规模发展,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三、不限量套餐或成5G规模化部署的新契机

2017年7月某运营商针对通信市场竞争状况,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推出了5款不限流量套餐,在特定区域进行了试点。套餐具体介绍如下:

1、不限量套餐触发新增用户快速增长

该套餐一经推出立刻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短短1个月累计新增用户10万,套餐用户达到23.4万(其中20.5万活跃用户);13.4万张副卡中,8月份11万为活跃用户,其中6.8万日均流量大于150MB(即月户均流量大于4.5GB)。

2、不限量套餐改变用户习惯,激发流量成倍增长

试点区域8月份不限量套餐已生效且流量活跃用户(日均>1MB)13万,占4G活跃用户数的2%;而日均流量8月环比增长52 TB,不限流量套餐用户贡献了17 TB,占33%。也就是说2%的不限流量套餐用户贡献了总流量增长的33%。

不限量套餐迁转后,月户均流量较迁转前增长3.1倍。按套餐维度,迁转前5.2GB/套餐,迁转后16.2GB/套餐;按用户维度,迁转前1.8GB/户,迁转后5.7GB/户。

不限量融合套餐用户晚间使用4G网络的用户数和流量均增加:晚间使用4G网络的融合套餐用户由62%上升至93%;流量大幅增长,每套餐流量由13MB/小时上升至30MB/小时。家庭用户晚间WiFi使用行为发生变化,使用4G网络的融合套餐用户由62%上升至93%,每套餐4G流量由13MB/小时上升至30MB/小时。不限量套餐推出后,室外站场景流量平均增幅达176%,室分场景流量平均增幅达161%。

3、不限量套餐直接推动网络扩容

8月新增下行高负荷小区454个,其中75个小区新增流量50%以上来自不限量套餐用户;8月新增下行高流量小区1064个,其中172个小区新增流量50%以上来自不限量套餐用户;忙时连接次数和用户数保持稳定。

按套餐饱和达量降速3G测算(迁转后流量迁转后流量达40GB/套餐),100%迁转后全网34%小区高流量。综合五个不限量套餐当前占比和达量降速3G标准,100%迁转后,将有29287个高流量小区。

4、总结:不限量套餐将成为推动网络更新的新动力

不限量套餐在推出短短1个月时间就为运营商带来了约3倍流量的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习惯的改变会带来更多的用户,更大的容量需求。不限量套餐的推出有可能打破目前竞争格局,促使更多的低额度套餐迁转,并带来更多的新客户。遥想2G时代中国移动推出的1毛钱短信业务,不禁让人对不限量套餐产生无尽遐想,不限量套餐将为5G规模发展燃起新的希望。

四、结束语

从传统的行业发展驱动力上来说,5G发展潜力略显不足,高端业务尚在研发阶段,短期内无法应用。从5G投入成本上看,其高频段特性以及高容量目标决定了全覆盖时站点密度大,站点数量多,建设成本高昂;从价格策略上看,按流量收费策略制约着用户容量,从而抑制了运营商5G规模部署的热情。不限量套餐的推出将会激发用户流量消费,导致流量井喷式发展,促使运营商更快、更好的部署5G,成为5G发展一剂强心剂。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将衍生出更多的新业务,反过来给运营商带来更多收入。两者相辅相成或能推动行业提前步入5G规模发展的全新时代。■

猜你喜欢

限量频段套餐
闪电对n79频段5G微带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研究
全球限量一台宾利Ice GT定制版
全球限量40套 Simaudo惊雷推出四十周年纪念版新品
《加什么不要钱》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限量发售,喜欢请收藏 Esoteric(第一极品)K-03XD黄金版
三大运营商下架多款4G套餐
推挤的5GHz频段
LTE扩张计划
婚姻是一份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