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進入2.0時代 私人美术馆再掀熱潮

2018-04-10鄭玉燕

台商 2018年2期
关键词:藝術發展中國

鄭玉燕

2017年9月20日,昊美術館(上海館)開館;11月2日,北京松美術館舉辦開館展;11月18日,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

昊美術館(上海館)、北京松美術館、上海寶龍美術館開館,這三家美術館無一例外都屬於中國收藏界赫赫有名的個人或企業。

加強學術性及辨識度

昊美術館(上海館)正式亮相前已籌備長達5年。開館展展出了德國知名藝術家朱利安·羅斯菲德的作品《宣言》,這是一件13屏同步播放的電影裝置,奧斯卡影后凱特·布蘭切特在電影中分飾了13個角色。

從早期的畫廊到昊美術館(溫州館)的啟幕,再到萬和昊美酒店的開業和昊美術館(上海館)的亮相,一路走來,昊美術館的主人——溫州企業家兼知名藏家鄭好表示,他希望美術館能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中重要的一部分。

事實上,藏家要轉換角色成為美術館創始人,中間的過程並不簡單。最大的轉變就是要把自己的審美情趣轉換成公眾的。

近年來,華誼傳媒董事長王中軍在海內外拍場頻頻高調出手,松美術館的建立,終於可以讓公眾對其藏品有所了解。即使已經被譽為北京「顏值最高的美術館」,松美術館首展「從凡·高到中國當代藝術」,還是聘請了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擔任學術主持,青年策展人常天鵠擔綱策劃,展出王中軍20多年來的經典藏品以及他個人的部分畫作。在範迪安看來,王中軍站在中國和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路徑上形成了自己的收藏序列,是一個學術亮點。

私人美術館的發展重點

學術性成為這一批私人美術館的發展重點。上海寶龍美術館學術定位的核心則是探尋東方藝術文脈。開館展特別邀請了上海藝術機構的資深人士吳從容為策展人,提出「尋脈造山」的開館展主題,為現代以來東方美學在當下時代的發展現狀,與未來的趨勢和可能性,進行系統性的梳理,另辟一條與當今西方主流完全不同的途徑。在寶龍美術館創始人許健康看來,美術館是一個高地,要辦好必須很努力,細致到每一張畫值不值得掛上去展覽都要考慮。

事實上,就在前兩年,業內還在批評,大陸不少私人美術館都缺乏學術性,甚至缺失個性。展覽沒有辨識度,展廳中的藝術品大同小異,難以吸引觀眾。因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私人美術館在正式開館之前,往往會梳理出與自己藏品相符合的學術內涵,對於自己的定位有清晰的認識。

私人美術館更注重體驗

現在主流的策展方式是讓觀眾慢慢體會展覽。因此,不少藝術家的作品也越來越注重視覺效果和心理感受,比如曾經在龍美術館舉行大型回顧展的詹姆斯·特瑞爾。這位藝術家本身就是一位運用視覺效果的高手,大型回顧展上,刻意打造空間佈局的獨特組合,讓觀眾在仔細品味作品前先進入一個特殊的展覽情境之中,有意識地去調動他們的情感和心理,由此完成一次難忘的深度審美體驗,這無疑是許多人至今對於特瑞爾回顧展記憶猶新的原因之一。

從目前全球美術館以及博物館的發展來看,除了硬件以及館藏的比拼之外,佈展水平的高低,越來越成為其專業水準以及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事實上,近年來私人美術館以及博物館建設的力度不可謂不強,但是能夠讓人們記得住的展覽卻不多。除去展品本身的因素之外,更為重要的還是佈展水準。因而王中軍表示自己對於松美術館的硬件超級講究,「不敢說它最具規模,但我敢說它最具匠心」。

投入大 面臨一定發展瓶頸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大陸就有了第一波中國私人美術館的浪潮。公開資料顯示,亞洲71%的私人美術館建於2000年以後,中國的私人美術館在近幾年才得到較為迅速的增長。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這些近年來建成的私人美術館,因其兼具開放性和公益性,藏品、展覽、管理更全球化,開始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私人美術館也因此成為了整個美術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西岸館,市民每個週末不光可以看展覽,還可以在戶外休閑,美術館周邊有挺好的氛圍,給市民一種舒適的感覺,」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說,「我們建立龍美術館,是企業家對社會的奉獻,希望藝術能夠感染觀眾,提升思想與精神方面的修養。而另一方面,國際化也是我們的發展重點,我也很希望未來龍美術館能夠與國際知名私立美術館相比肩。」

據Larrys list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共同推出的首份《全球私人美術館報告》,截至2016年初,全球共有317間私人美術館,其中中國共有26間,位居第4位。從《全球私人美術館報告》中也可以發現中國當代私人美術館在現階段的發展態勢,以及經營現狀所凸顯出的特色,可以總結歸納為以下幾點:展覽數量多,員工數量多,運用投入大,場館面積大,缺乏穩定的資金來源及盈利機會,缺乏專業的人才以及政策支持。

雖然新一輪的私人美術館開館潮已經出現,但是要真正展現出符合其投入規模的影響力,依然任重道遠。

猜你喜欢

藝術發展中國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粤港澳當代水墨 藝術展:梳理灣區 當代水墨藝術發展
日本海報設計藝術展
China-Bangladesh Cultural Exchange A“Belt and Road”Success Story
《爍園─管懷賓作品展》結合傳統與創新
类比联想 发展思维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发展中的怀化学院
中国哪里最AI
開闢發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