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价波动十年

2018-04-10罗佐县

能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油价勘探油气

文 | 罗佐县

从十年间的这两次油价大波动里,石油公司和业界人士得到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在面临新的能源结构和能源产业时,石油行业准备好了吗?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际油价出现过两次“断崖式下跌”,一次发生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时期,一次发生在2014年7月。

十年前的2008年,国际油价由140美元/桶跌至37美元/桶谷底之后,旋即出现爬坡上行,用了两年时间重新破百。之后油价延续了3年的百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2014年油价再次大幅下跌之后,有不少机构基于惯性思维对下跌之后的油价进行预测,认为油价依然会延续之前的“V”字型走势。但这一次的油价出现了“L”型走势,且持续至今。

就目前形势看,国际油价保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低油价下的应对

油价大幅下跌且低位运行之后,石油行业的业绩遭受重创。以五大石油公司为例,低油价下投资收益率大幅下滑。已占用资本回报率由20%左右降至3%甚至更低,个别公司在一些特殊时段跌至负数。分析这些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的财务指标可以发现,他们的业绩其实在2012年的高油价时期就已经开始下滑了。这一现象说明3年的高油价有虚高成分在其中。油价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是经济的晴雨表,在当时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增长乏力及需求不旺的形势下,油价高位运行多少有些不正常。因此,本轮的油价下行可以视为油价“去泡沫化”。

面对低油价,石油行业采取了系列措施予以应对,采用的手段大体可以分为4类,分别是降薪、裁员、削减投资及资产优化组合、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就实施情况看,降薪和裁员具有短期效应,属于应急手段,削减投资、资产优化组合和技术创新应用成为常态化手段。2014年伴随油价下跌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显著下降,2014年投资额7000亿美元,2015和2016年降至5000亿美元和3800亿美元。2008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总额大约在700亿美元,到2010年降至640亿美元。之后随着油价的上扬,油气勘探投资重新出现增长,2014年增长至950亿美元。2014年油价下跌之后,油气勘探投资再一次大幅下降,2016年投资总额400亿美元。

勘探投资削减的直接后果是勘探成功率的下降。2008年和2013年两个价格高点年全球井深超过6000米的新增勘探井分别达到80口和60口,到2016年数量降至10口左右。2010年至2013年全球油气勘探成功率在35%-45%之间,2014年之后则降至30%-35%。数据显示,全球油气勘探成功率与勘探深井的数量高度相关。在勘探向深水、深层及复杂地区进军的形势下,勘探深井数量下降成为导致油气勘探成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勘探成功率下降产生的连锁反应是石油公司的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青黄不接”。在保持产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05-2014年全球主要跨国石油公司平均储量替代率为122%,2014年油价下行之后降至80%。

同期,中国的油气勘探投资也大幅减少。2015年全国油气勘探投资600.1亿元,同比下降19.2%,2016年降至527.5亿元,同比下降12.1%。上游投资下降,勘探投资削减,但勘探投资占比提升。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也随之下降。2016年全国新增探明地质储量9.14亿吨,同比下降18.3%,近十年来首次低于10亿吨。面对低油价,石油企业主动关闭低效益井,削减开发投资。2016年全国油气开发投资为1333亿元,与2013年投入高峰相比,下降53.6%。2016年全国完钻开发井同比下降23.5%,开发钻井总进尺减少25%。2016年全国石油产量跌至2.0亿吨,同比减产1500万吨,降幅7%。2017年全国石油产量约1.95亿吨,同比下降500万吨。

石油公司资产整合、技术创新意愿强烈

近几年间,石油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出售非核心资产愿望强烈。石油公司通过资产整合调整业务布局,剥离非核心资产成为保障现金流稳定的重要选择。但资产整合遇到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效果有限。2015年的全球上游交易金额在1400亿美元,2016年全球有出售意向的资产达2500亿美元,但市场需求反应平淡,实际交易额1300亿美元,且主要发生在美国。石油企业压缩投资,资金紧张是交易低迷的主要原因。低迷交易市场形势下也有个案的突破,壳牌斥资700亿美元收购BG就是例子。该并购发生后,一度有分析师认为可能由此掀开油气并购大潮的序幕,事实上没有发生。壳牌并购BG主要出于聚焦天然气和瞄准深海油气、扩大在拉美地区油气份额的需要,且壳牌在天然气产业链方面具有丰富的管理运营经验和技术优势,这些要素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具备的,因此只能说是个案。

油服行业受油气上游形势低迷“株连”,业绩大面积下滑,现金流、税前利润、已占用资本投资回报率均大幅下降,萧条实现从油气企业到油服全覆盖。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威德福等油服公司在石油行业投资、工作量大幅下降形势下业绩不佳。现金流、ROCE、税前利润指标下降。由此开启了坎坷的整合之旅。哈里伯顿并购贝克休斯一度引起热议,但结局是被美国司法部以反垄断为由叫停。之后出现GE并购贝克休斯,让业界看到油服企业顽强的生命力。但不久前传出的消息是该并购并没有达到GE决策者的预期,甚至贝克休斯还拖累了GE的业绩,GE有剥离贝克休斯的意向,有评论称其为闪婚闪离。斯伦贝谢为了摆脱经营商的不利局面,一度试图逆袭传统的发展模式,打算出资购买油田开展一体化经营,同时与威德福组建合资企业以谋求竞争力提升。

面对低油价,油气行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和积极性显著提升。尽管投资总额下降影响到了石油公司研发投入,但是从科技投入强度看,石油公司的这一指标在低油价时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球12个主要工业领域中60%的技术创新集中于石油勘探、钻井和生产,油气领域技术创新热情空前提升。从实施效果看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表现在油公司通过一系列创新有效控制了上游成本。

如前所述,2017年上游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转机,主要诱因是国际油价有将近10美元/桶左右的反弹空间。油价的反弹有多方面的的原因,有经济回暖因素,有地缘政治动荡因素,但最主要的是成本因素。油价下跌之后,在经济形势低迷的大环境下,石油供需基本面因素对油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在需求水分不复存在的形势下,美国的页岩油和欧佩克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成为供给侧影响油价走势的最主要因素。无论是欧佩克还是美国的页岩油商,油价长期低于成本都是不可接受的,这一点成为国际油价下行的底线。经过对长期在巴肯等页岩油富集区从事作业生产的专业油气商经营年报数据分析发现,2017年美国页岩油维持已投产井的生产所需的平衡油价在40美元/桶。若计入钻完井、矿税、税收等成本,美国页岩油的完全成本应在55~60美元/桶左右。欧佩克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也较2014年油价下跌之初有所下降,多数成员国财政盈亏平衡油价在50-70美元/桶区间。这两个成本成为国际油价的下行底线。

2018年上游油气发展展望

眼下的油价回升有助于全球上游油气投资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的上游投资在3800亿美元,2017年4080亿美元,预计2018年上游投资继续增长,规模在4200亿美元以上。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在特朗普能源新政系列措施下保持增长。新近通过的减税法案将对能源生产企业减负,有利于刺激投资,同时反作用于油价上涨。

风险勘探力度加大,勘探投资占勘探开发总投资比例将有所上升。深层、深水油气勘探力度加大,石油公司的风险勘探意识会有所增强。低油价下石油公司的储量基础均被不同程度削弱,随着油价回暖,石油公司需要加强勘探投资以保证储采比、储量替代率得到改善。考虑到油价上涨的空间有限,在兼顾追求发现和控制风险双重目标的管理之下,石油公司油气勘探战略会发生重大调整。特别是在深层、深水勘探方面,跨界合作与联合勘探运营模式会有所加强。

中国油气领域将按照既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稳步推进。勘探方面:深化东(中)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勘查,深化成熟勘查区块的精细勘查,加强老油区的新领域深度挖潜。坚持新地区、新领域、新深度、新层位油气地质调查。加强非常规资源地质调查。2018年新增储量10亿吨。开发方面:巩固老油田,开发新油田,加快海上油田开发,加大低品位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先进采油技术、稳产技术和稠油开发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努力减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巩固发展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等西部石油生产基地,加大南海深水石油勘探力度,尽快建成石油产业基地,形成新增产能,加快上产。2018年产量预计在1.9-2亿吨。

政策“松绑”成为推动全球上游发展的重要力量。过去几年部分国家已有行动。哈萨克斯坦改革石油出口关税,巴西、阿根廷、英国出台税收政策,对石油天然气附加费、石油收入税等税种的税率进行调整,旨在降低企业负担。国内近几年一直在大力推进油气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上游市场化改革推进,以寻求应对低油价的良策,2018年为保持油气产量稳定,改革还将持续攻坚。

猜你喜欢

油价勘探油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油价涨了谁高兴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勘探石油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