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与遗忘

2018-04-09贾铭

科学24小时 2018年4期
关键词:神经元记忆力大脑

贾铭

大脑能记住多少信息

一些具有非凡记忆天赋的人,他们令人叹为观止的记忆能力让我们知道,我们大脑的记忆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与用了一定数量后就不能再拍摄任何照片的数码相机存储卡不同的是,我们的大脑似乎永远不会耗尽空间,能够无限地记录新的信息。长期以来,神经科学家一直试图测量出人类大脑的最大容量,却一直未能得出最后的结论。一些“记忆超人”惊人的记忆力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大脑记忆容量的认知。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也得下一番功夫,但一些“记忆超人”的记忆力却远远超乎想象。例如2005年11月,中国一位24岁的研究生吕超,创造了无差错背诵圆周率至小数点后67890位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些“记忆超人”有着比吕超更惊艳的记忆能力表演。在一些比较罕见的例子中,健康者在脑部受伤后似乎会引发一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它指的是儿童或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会突然间发展出某种特殊才能。以10岁的奥兰多为例,他被一个棒球意外击中左侧头部,然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能回忆起过往经历事件的无数细节,从看到过的汽车牌照到复杂的日期计算等。

这些人为何会拥有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的强大记忆力呢?人类大脑的记忆潜力究竟能有多大?

从可量化的标准来说,我们的记忆能力是建立在大脑生理学基础上的。据粗略估计,人类大脑大约由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然而在长期记忆中起作用的只有10亿个左右,它们被称为“锥体细胞”。

假设一个神经元只能容纳一个“单位”的记忆,那么我们的大脑神经元岂不是很快就会被用完,大脑空间也随之很快就会被填满吗?

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者认为,记忆是在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连接遍布于整个神经网络中。每一个神经元都从中心向外延伸,与大约1000个其他神经元细胞形成回路。这种架构使得记忆元素分布于错综复杂缠结的整个大脑神经网络中。例如,蓝色天空的概念,可以出现在无数户外场景的离散记忆中。当然,我们还不知道单个记忆需要多少神经元的连接,或者它的存储量是否可以与数字计算机进行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大脑拥有“难以计量的大量空间”。

那么,拥有超强记忆力的人,是否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大脑呢?答案是否定的。圆周率背诵世界纪录保持者,以及其他大多数的记忆冠军都声称他们只是普通人,他们只是努力训练大脑如何更好地保存和检索所选信息。

美国记忆冠军尼尔森·德利斯曾说:“以前我的记忆力其实很糟糕,但通过几个星期甚至更少时间的训练,就能创造出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记忆奇迹,事實上我们都拥有这样的潜力。”几年前,他刚开始训练大脑记忆力的时候,花了整整20分钟的时间才记住了一副扑克牌的顺序,而现在他可以在30秒钟内一下子记住所有52张牌的排列顺序。

像其他记忆冠军一样,德利斯通过联想建立起一个“记忆宫殿”,想象他熟悉的某个场所,比如小时候住过的房屋,将要记住的东西转换成某个场景,如放在厨房桌子上的某样东西,等等。“你想象自己在这个空间里穿行,然后将具体的图景与你要记忆的东西联想起来。”德利斯说道。一些背诵圆周率的“记忆超人”也经常使用与“记忆宫殿”相似的记忆策略,如将数字串联成由字、词语和句子组成的冗长故事等。

这些记忆策略广泛获得成功的这一事实表明,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记忆天才,就看你有没有这个决心了。但是你可以不花费大量时间来记住更多东西吗?悉尼大学的艾伦·斯奈德认为,正常的人类思维主要是关注于高层次的概念思维上,而不是无数低层次的细节。

斯奈德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让人们记住一个长长的购物清单,上面列有方向盘、雨刷、头灯等物品。实验表明,人们很难记住这个长长清单里的具体物品,但他们都认为这个清单里的东西都是“汽车”物品。虽然清单里并没有“汽车”这一项,他们的大脑自动将汽车零件组装起来了。

似乎是进化让我们的大脑以这种合理的方式工作。打个比方,当一头狮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脑不会去关注狮子脸上的每一处细微的细节,如它每一根毛发的颜色之类,而是在看到它的一瞬间迅速推断:这是危险的捕食动物,我们需要快速反应,做出“逃”还是“战”的决定。

换句话说,我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的大部分数据都没有提升到某种意识水平。但一些记忆冠军不同,他们拥有记忆大量细节的特殊能力,例如,在记忆购物清单时,他们会记得各个部分(车灯、雨刷等),而忽略“汽车”这个整体概念。

尽管人类大脑的记忆容量具有很大潜力,但却有其内在局限性,即记忆瓶颈。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记得所有事情的原因,包括我们普通人通常忽略的细节和记忆冠军通常忽略的整体概念。斯奈德认为,记忆瓶颈可能与信息处理的效率有关。大脑在解释外部世界的时候,根本无法跟上外部信息刺激的洪流,这是感官意识进入记忆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瓶颈。

以我们熟悉的计算机打个比方,人类记忆的极限不在于硬盘空间的大小,而在于下载速度的快慢。事实上,并不是我们的大脑空间有可能被填满,而是我们感知体验到的信息量远大于记忆系统能够记录下来的数量。

为什么我们没有婴儿时期的记忆

刚降临人世的婴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大量新信息,但为什么我们在出生好几年以后才会形成人生的第一个记忆呢?

从生命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你出生的那一天,到你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再到你说出第一句话,甚至到你在幼儿园里的经历,我们大多数人都记不起人生最初几年的任何事情。即便在我们有了宝贵的第一次记忆之后直到童年,期间的一些回忆也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几十年来,我们人生中的这段心理空白期一直困扰着父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和语言学家。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心理疗法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早在100年前就发明了“婴儿健忘症”这个词语。

探究這段记忆缺失引发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你最早的记忆是否真的曾经存在过,还只是你臆想出来的?我们能记住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事件吗?有一天我们能找回丢失的早期记忆吗?

这些难题部分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婴儿能够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接收新信息,每一秒钟形成700个新的神经连接,飞速的语言学习能力更是让通晓多国语言的优秀语言人才为之嫉妒。据最新研究表明,婴儿在离开子宫之前就开始训练自己的大脑。

但是,即使是成年人,如果没有试图保留的话,信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丢失,所以有一种解释是,所谓的婴儿健忘症其实只是贯穿我们一生的自然遗忘过程。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对人类大脑的这种遗忘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实验,并以自身为实验对象来测试人类记忆的极限。为了确保大脑以完全空白的状态开始,他发明了一些由随机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音节和词语,开始记忆成千上万这样的词语。

他的遗忘曲线图表明,我们回忆学到知识的能力呈快速下降趋势。如果不是刻意去记忆的话,大脑会在一小时内忘掉所有获得新信息的一半,而到第30天,这些新信息只留下约2%到3%。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我们对于从出生到六七岁之间的记忆,所记得的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有趣的是,一些人撩起记忆面纱的时间要比其他人更早。有些人能够记得2岁时的事情,而另一些人可能不记得七八岁前发生的任何事情。平均而言,最早的记忆片断画面约在3岁半左右。

文化也可能决定我们记忆的方式。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在拥有了语言的力量之后,记忆才会出现。语言有助于为我们的记忆提供叙述事件的结构或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体验变得更有条理,更容易记住。

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不能记住出生后头几年的事情,仅仅是因为那时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开发出必要的“装备”。

也许,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海马体的发育还不足以形成关于某个事件的丰富记忆。老鼠、猴子和人类的后代在生命的最初几年里,都在继续向海马体添加新的神经元。婴儿期无法形成长期记忆,这是因为婴幼儿的海马体还未发育完全,而似乎就在停止创建新的神经元的那一刻,我们突然就拥有了形成长期记忆的能力。

另外,我们不能总相信早期记忆是准确的,有时记忆会受到之后谈论这些事件的影响,我们的童年记忆还有可能充满了对从未发生过的事件的错误记忆。

即使你的记忆基于真实的事件,也有可能因事后的回忆、交流或其他因素影响而被重新加工改造,被重新植入,而不是亲身经历事件的回忆。比如,你记忆中妹妹的某个滑稽模样,是你在家庭录像中看到的,或者你的3岁生日时妈妈为你做的漂亮的生日蛋糕,是你哥哥后来告诉你的。

也许最大的谜团不是我们为什么不记得我们的童年,而是我们能否相信我们的童年记忆。

猜你喜欢

神经元记忆力大脑
你的记忆力好吗
AI讲座:神经网络的空间对应
仿生芯片可再现生物神经元行为
这个神经元负责改变我们的习惯
非凡的记忆力等
最强大脑
研究人员精确定位控制饮酒的神经元
最强大脑
超强记忆力
测测你的记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