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汉县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2018-04-08牟素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宣汉巴人宣汉县

牟素琴

(四川省宣汉县文化馆,四川 宣汉636150)

宣汉县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注重以文化为载体,打造适合宣汉旅游发展的精品之路,尤其注入宣汉特色的红色文化、巴人文化、土家文化和民俗文化,用宣汉文化的龙骨擎起了宣汉旅游的脊梁。但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一些不统一、不协调、不完善的问题,致使不能形成大品牌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不足和问题

(一)红色文化未能完全发掘和开发

宣汉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基因,宣汉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解放具有特定的历史功勋。但宣汉在红色革命的传承上落后了一大步,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纪念馆,浓厚色彩的红色主题因为没有相匹配的载体来体现,与全国红色精品旅游线路的标准相差甚远,成为宣汉红色旅游的最大瓶颈。

(二)巴文化开发进展迟缓

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掘研究、保护与利用工作才刚刚起步,难以承担当下全域旅游的引擎支撑。

(三)土家文化未能得到系统开发

宣汉是全省唯一的巴人后裔—土家族聚居区,形成了独特的土家文化,且土家族分布区都在正在开发的巴山大峡谷境内,因此,研究和植入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开发对巴山大峡谷旅游扶贫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代表土家文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薅草锣鼓》也走出了宣汉,进入央视直通春晚和省市春晚节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余门拳》也被央视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宣传和展播,但代表地道的土家文化的“土家女儿节”没有恢复,土家婚庆表演、巴人舞表演、薅草锣鼓传承交流、余门拳展示展演以及土家刺绣、根雕等产业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需要在全域旅游中得到系统开发和包装。

(四)文化产业没有形成系统规划

没有从红色旅游、巴文化旅游和土家文化旅游以及民俗文化旅游上大做文章,产业方向不明晰,产业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理念有待提升,没有形成系列文化产业集群,以致不能把独特的宣汉文化做成美味文化、大餐文化,成为响当当的文化品牌,继而实现品牌独立、线路明确、规划有序、各具特色的精品文化系列。

二、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意见和建议

(一)做好特色龙头文化带动

以宣汉独特文化为基础,主要在巴文化、红军文化、土家文化中做文章。一是利用巴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发挥研讨成果,推动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建设进度,同时做好公园主题规划,突显独特巴文化神秘和古老特色,做好遗址博物馆展陈规划,搜集巴民族信仰传说素材,形成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物可依、有事可信的古老民族痕迹,为罗家坝巴人遗址营造神秘主题。二是扩建或改建红三十三军纪念馆,以形成大红色、大红军、大革命、大传承的要素思维和构件,在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筑起一座跨时代的红色丰碑,与全县红色基因相匹配,与红色功绩相吻合。三是深化“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活动,除继续加强“三巴”活动普及推广,积极申报“十万人齐跳巴人舞”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扩大巴人舞活动效应,形成巴人舞品牌。四是做精大型沉浸式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剧目。以体现巴民族爱情、战争、品格等丰厚文化特色的大型剧目,从制作效果、传奇故事、人物形象、舞台艺术等方面突出展示巴民族文化,将巴文化带入纵深穿越,形成有血有肉的巴文化载体。

(二)整合巴人演艺团体和文化载体

在巴山大峡谷景区乡镇组建民间艺术演出团队,开展地方文化与游客互动活动,既增添景区特色文化氛围,同时又可增加景区群众收入。

(三)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形成以文化为基因的相关产业发展。一是规划启动“巴人文化街”建设,开展相关产业拓展,产品创新和产品研发,形成巴人手工业、小作坊和大集团的经营模式,形成既有载体又有实体。二是创建产业体验区。在以旅游为主体的人群中对外开放,形成有创意、有休闲、有乐趣、有价值的产品创造制作体验,既丰富了旅游生活,又增添了创业收入,形成固有的旅游行业。

(四)打造好文化旅游景观

除主题文化旅游景点,要做好系列精品文化的打造,也就是子文化的打造。每一个子文化点的打造都是这一系列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子文化要形成单独的文化元素,做到既有主题又有特色,注重历史性和独特性、欣赏性和艺术性、传统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将精品和可赏贯穿其中。

猜你喜欢

宣汉巴人宣汉县
英勇善战的巴人
2020年宣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水土保持助力宣汉乡村振兴
英勇善战的巴人
宣汉之夜
宣汉之夜
巴人:一个不能忘却的文化战士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研究
四川省宣汉县招商引资对策思考
宣汉黄牛品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