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调理学生的自我张扬心性

2018-04-08邯郸市第二中学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表现欲家长评价

邯郸市第二中学 朱 峰

孜孜,你好。

你在信中谈到的那些表现欲过度强烈的孩子,行为成因比较复杂,和他们从小到大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密不可分。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外向,遇事积极主动,头脑反应快,表现欲强。但是,他们之中有些人往往不关注周围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对公共环境形成干扰,造成负面影响。要改变这样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一棍子”把孩子的热情和主动性打压下去,要迂回徐进,巧妙引导,慢慢化解。

以下几个小小的建议,或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合理引导其积极性、主动性,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合他(她)自己的展示平台。儿童的表现欲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习、探索。因此,应注意保护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在不断的自我表现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动脑筋为这些学生创造一些额外的机会,给他们可以展示实力、发挥能力的舞台。对孩子的自我表现,万不能漠视、打压、批评、嘲讽,而要巧妙引导。比如,可以根据其喜好和特长安排他们每天上课前为大家朗诵诗歌。或者让他们当“小老师”,课下给那些没听太懂或做作业有困难的孩子“补课”。也可以让他们当小“助教”,通过一些小任务,把他们的热情和精力转化为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服务。孩子充分自信时,就不需要通过过度表现来证明自己。因此,让孩子通过展示能力、帮助别人、服务别人获得自信、快乐和满足,能有效消解自我表现冲动。

对那些爱“张扬”自己的学生,老师在平时要给予积极合理、客观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评价要具体,重过程、轻结果,切不可简单、夸大。表现欲过强的孩子往往曾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被夸奖和赞美包围着的快乐的童年。对于4~5岁的幼儿来说,关注自己、积极表现自己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这个时期,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常常不吝夸赞,积极鼓励,很容易如你所说——造就了一个“被宠坏的孩子”。

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会盲目自信,只看到自己的光环而忽略了不足,心理会过于膨胀而脆弱,不利于自我的正常形成,对自身发展也不利。所以,老师在评价孩子的表现时,要戒浮夸。不要笼统地评价如何好,而应把重心放在孩子的努力上,譬如坚持做某一件事的认真、执着,碰到困难后的再努力等等,把孩子对结果的重视转移到对过程的关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还要引导他们关注周围同学对他们的反应——小伙伴们是否支持、认同?这样,不仅会开阔孩子的心胸,而且让他们学会为别人着想。

总之,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虚荣;引导他们争取人际关系对他们的支持,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平时跟学生多沟通、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优秀不是单纯通过自我表现来展现的。让孩子萌生同理心,认识到别的小朋友也有展现自我的需要,自己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想法。

争取家长的支持,建立统一“战线”。课堂上过于积极的孩子,在家中往往也会有喜欢打断别人讲话、爱插嘴,拍照时喜欢站在镜头的最前面,喜欢与人攀比,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等行为。教师要告知家长,孩子表现欲过强,长期下去会产生离群、偏执、内心脆弱而表面强势等诸多问题。父母平时要避免对孩子的表现要求过高或给予过高评价,对待孩子的各方面表现(比如才艺展示)要持平常心,不浮夸。

总之,让家长意识到孩子张扬个性本身没错,但要有度,不能放任。要多鼓励孩子谦虚、自爱、宽容、尊重别人的个性,少迁就孩子任性、自私、放纵、不懂礼貌、自我膨胀的不良习性,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祝工作顺利!

猜你喜欢

表现欲家长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体育教学中的点滴尝试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