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豇豆新品种绵紫豇1号的选育

2018-04-04李家慧徐冬梅黄海涛牛义松

中国蔬菜 2018年4期
关键词:豇豆总产量枯萎病

李家慧 徐冬梅 黄海涛 牛义松 张 杰

(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 621023)

豇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春播和夏秋播种,生长周期短,收获期长,对蔬菜夏秋淡季有着重要的补充作用(陈禅友 等,2010)。豇豆也是四川省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以泡制和鲜食为主,全省常年种植面积3.3万~4.0万hm2,种植面积居豆类蔬菜之首。多年以来,市场上销售的多为白荚和绿白荚豇豆,紫色豇豆很少,且所售的紫色豇豆短而弯曲。紫色豇豆作为特色豆类蔬菜,营养价值高,富含花青素,具有抗氧化衰老、抗突变、抗癌与抗动脉硬化功能(高华杰 等,2010;祖艳侠 等,20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和保健意识增强,消费观念也在提高,营养价值高的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紫色豇豆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1 选育过程

绵紫豇1号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龙豇24单株优选株系403-2和春秋红紫皮长豇豆优选株系2441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常规紫色豇豆新品种。

2008年春以403-2为母本,以244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秋季种植F1;2009年春至2010年秋对该组合进行4代田间定向系统选育,株系10253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一致性好,性状稳定;2011年春季进行田间观察鉴定试验,秋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2~2013年进行区域试验,2013年进行生产试验与示范。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2015010。2015~2017年在绵阳、德阳和遂宁等地累计推广1 333.3 hm2左右。

2 选育结果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11年秋季在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5 m2,株距35 cm,行距65 cm,对照为之豇28-2,栽培管理同大田管理。试验结果表明:绵紫豇1号的前期产量为191.5 kg⋅(667 m2)-1,比对照之豇28-2增产1.6%;总产量为1 365.1 kg⋅(667 m2)-1,比对照之豇28-2增产3.5%。

2.2 多点区域试验

2012~2013年在不同的生态点进行两年4点区域试验,小区面积15 m2,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采用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栽培。3月中、下旬播种,6月中旬开始收获。试验地选择前作一致,肥力均匀、中上等的地块。1.4 m包沟做畦,畦间沟深30 cm,每畦种植2行,穴距35 cm,每穴留2株,栽培管理按当地豇豆高产栽培措施进行。由于绵紫豇1号为中熟品种,其始收期晚于对照,故前期产量比对照低。绵紫豇1号平均前期产量377.54 kg⋅(667 m2)-1,比对照之豇28-2减产17.44%;平均总产量2 012.59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3.71%(表1)。

2.3 生产试验与示范

2013年在绵阳、泸州、内江、遂宁进行生产试验与示范,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2次重复,小区面积134 m2。采用直播、地膜覆盖栽培。结果表明(表2):绵紫豇1号平均前期产量365.59 kg⋅(667 m2)-1,比对照之豇 28-2减产 26.16%;总产量 2 073.25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 9.75%。

表1 绵紫豇1号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2 绵紫豇1号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4 与亲本比较试验

2013年在绵阳、泸州进行绵紫豇1号与亲本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绵紫豇1号的总产量为2 409.20 kg⋅(667 m2)-1,母本 403-2的总产量为2 199.84 kg⋅(667 m2)-1,父本 2441的总产量为1 909.18 kg⋅(667 m2)-1。绵紫豇1号比母本增产9.5%,比父本增产26.2%。

2.5 商品性

2012~2013年多点区域试验中,绵紫豇1号平均荚长48.7 cm,比对照之豇28-2短4.8 cm;单荚质量15.4 g,比对照之豇28-2重1.2 g;比之豇28-2肉厚,豆荚粗细均匀,顺直不弯曲,荚纤维含量少,采收后期很少出现鼠尾荚。

2.6 品质

经四川省分析测试服务中心检测,绵紫豇1号花青素含量0.97 mg⋅g-1,比母本403-2的0.89 mg⋅g-1高8.99%,比父本 2441的0.76 mg⋅g-1高27.63%。

2.7 抗病性

在2012~2013年的多点区域试验中,各试验点对绵紫豇1号进行田间抗病性调查(表3),其锈病病情指数、白粉病病情指数、枯萎病发病率和根腐病发病率分别为1.1、5.6、1.5%和5.4%,表明绵紫豇1号田间对锈病、白粉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的抗性均与对照之豇28-2相当。

表3 绵紫豇1号田间病害调查结果

3 品种特征特性

绵紫豇1号植株蔓生,中熟,生长势强,分枝中等,主侧蔓均可结荚。春季播种至嫩荚始收71 d(天)左右。叶片绿色、中等大小;始花节位为第5~6节,花淡紫色,每花序成荚数2~3对。商品荚长45~55 cm,单荚质量15 g左右,长圆条形,紫红色,肉厚,粗细均匀,顺直不弯曲,荚纤维含量少,鼠尾少,不鼓籽,不易老化,品质优,花青素含量0.97 mg⋅g-1,商品性好。种子肾形,红褐色,千粒重150 g。该品种后劲足,丰产潜力大,采收期40 d(天)左右,春季栽培产量1 800~2 100 kg⋅(667 m2)-1。田间对锈病、白粉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的抗性均与对照之豇28-2相当。综合性状优良,有特色,营养价值高,炒食和凉拌口感均好,适应性广,适宜四川豇豆产区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

四川地区3~7月均可播种,早春大棚、小拱棚保护地设施栽培的可提早至2月下旬播种。穴播,每穴3~4粒,定苗时每穴留2~3株,每667 m2种植密度8 000~9 000株,不宜过密,每667 m2用种量2 kg左右。地膜覆盖栽培,高畦栽培,畦宽1.3~1.5 m,每畦栽2行,穴距35~40 cm。地块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和排水、透气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种植,忌连作。

4.2 田间管理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结合化肥混合施用,遵循“前控、中促、后补”的追肥原则,施足底肥,合理追肥。整个生长期间注意清沟排滞,防止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掉叶及落花落荚。抽蔓后(5~6叶)应及时搭“人”字架引蔓,架高2.5 m左右,引蔓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及时抹除主蔓第1花序以下侧芽,促进早开花。当嫩荚已饱满,而种子痕迹尚未显露时及时采收,以确保豆荚鲜嫩。采收时不要碰伤基部花芽,以利于回头花结荚,提高产量。

4.3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苗期可用1.5%除虫菊素水乳剂2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蚜虫、粉虱。始花期可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重点防治豆荚螟。结荚期重点防治蝽象,可用30%敌百虫乳油1 000倍液防治。豇豆白粉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4 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枯萎病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防治。

陈禅友,胡志辉,赵新春.2010.长豇豆新品种‘鄂豇豆6号’.园艺学报,37(1):157-158.

高华杰,李雨菲,刚永运,何洪巨.2010.紫皮豇豆(Vigna unguiculataL.)花色苷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3):155-157.

祖艳侠,郭军,顾闽峰.2013.紫豇豆盐紫豇2号的选育.江苏农业科学,41(3):85-86.

猜你喜欢

豇豆总产量枯萎病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豇豆先生变魔术
总产量227.7万吨 山西夏粮再获丰收
我国70年来粮食总产量增长4.8倍
清淡豇豆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