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高分类查询效率为导向优化图书服务手段研究

2018-04-03王艳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读者效率

王艳华

关键词:读者;分类查询;服务手段;效率

摘要:分类查询是让读者快速定位所需图书,有效节约时间的重要举措。传统分类查询只能在图书馆局域网中进行,不仅会限制图书分类查询的效率,同时也会导致图书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因此,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图书分类查询服务手段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立足于研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在让读者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图书馆服务手段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3-0121-03

图书馆在传播知识、营造“全民阅读”氛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给广大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们享受到知识带来的乐趣。图书馆服务效率提升的重点在于图书的分类查询,让读者清晰掌握图书的具体信息和所在位置,能够快速定位自己所需的图书。目前,传统图书馆面临查询信息不全、分类汇总不够完善等问题,直接降低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图书查询只能在图书馆内中完成,Web融入程度有待提升,造成图书馆服务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笔者针对当下图书馆分类查询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图书服务,让读者把图书馆装进“口袋”,达到图书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1图书分类查询效率低下的具体表现

1.1查询图书所需条件较为苛刻,模糊查询理念融入不够

读者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查找图书寻求理论指导。然而,由于图书信息未与外网相连,读者只能到图书馆才能查询到所需资料。笔者对250名读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他们对图书馆查询功能的需求(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首先,读者对融入外网的需求程度最高,人数达到7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1.2%;其次,读者对查询精确性要求较高,人数达到66人,占26.4%;最后,其他各项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外网和查询精度的需求。因此,图书馆查询条件的约束性对服务效率的提升影响较大,对图书馆硬件设备的要求较高,容易出现读者排队查询图书的问题。同时,在查询图书的过程中,只有12.9%的读者明确知道自己所需图书的名称和编号,而87.1%的读者只是确定自己的查询方向,但没有掌握图书的具体信息。然而,图书馆仍采用“条目分类”的图书查询手段,让读者根据自己对图书分类的掌握情况搜索图书,不仅会造成读者搜索不到相关图书,并且还会降低图书查询效率,影响了读者的查阅体验。因此,在图书查询过程中,图书馆需要融入模糊查询理念,将查询信息与图书名称进行吻合度匹配,便于读者对图书进行有效筛选。

1.2图书分类较为混乱,条目反映信息不够全面

科学的图书分类法是最大化发挥图书馆功能的重要途径,也是读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图书的关键,图书分类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图书分类仍采用传统图书分类法,以A、B、C、D等形式来表示图书所属的种类。由于其定义比较宽泛,图书管理人员只能按照基本划分标准将图书集中起来,并没有对科目进行细化,给读者查阅资料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由于读者大都是非图书专业人员,不太明白这些字母所表达的含义,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代表哪类图书,往往会出现在B类中查询马克思主义相关图书,在G类中查询数学、历史图书等问题。因此,要想让读者能够在图书分类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图书馆就必须做好分类汇总,让读者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达到灵活运用图书馆的目的。同时,图书架条目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不能概括所有的图书资料。传统的图书架条目以1、2、3等序号表示各自的区别,并没有提炼书架图书的概括信息,造成读者需要逐一翻阅每个书架才能完成图书查询。例如,在艺术类书架上,以J1—J7来区分美术、音乐、语言、戏剧、表演等图书,让读者根据书架上的图书主观判定其所属类型,造成读者查阅存在较大问题。

1.3图书查询与分类的结合程度不高,管理灵活性有待提升

图书查询与分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圖书查询是将分类信息快速地传递给读者,让他们按照指引查找所需图书资料;而分类是图书查询的依据,其分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查询结果。因此,图书馆做好图书查询与分类的有机统一,让它们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能真正为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图书馆图书查询与分类的结合程度不高,容易产生查询图书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如:读者在指定区域没有找到相应图书,而是出现在其他分类栏中;有的图书摆放在规定区域内,但在图书查询系统中找不到该图书,影响了查询结果的全面性。因此,图书馆需要提升图书管理的灵活性,做好图书查询与分类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

2优化分类查询需要引入的现代服务手段

2.1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数据查询的准确性

大数据具备5V特征,它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有效信息,更有效地提供图书查询服务。首先,图书馆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广泛获取读者的图书查询数据,并将数据有效地保存下来,做好对数据进行挖掘的准备。例如,在图书分类查询系统中,图书馆可以将查询时间、内容、图书信息、学号、地点等不易获取的信息储存下来,为后续的数据挖掘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图书馆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去除冗余数据,避免无效信息影响服务的准确性。同时,图书馆需要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分布式运算,明确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基本逻辑。最后,图书馆根据读者查询图书所产生的数据提供有针对性的图书服务,将有效信息快速传递给有需求的读者,大幅提高图书查询的效率。

2.2针对图书查询做好移动端的建设

截至2017年6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3.6亿人,远远超过PC端用户数量。由于具有移动性、便捷性和快速性的特点,移动电话为公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要想让图书查询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图书馆就需要做好移动端的建设。首先,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借助Html、CSS和JavaScript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读者只须到指定服务平台上,就能完成图书类目的查询与搜索。其次,利用模糊查询算法优化图书管理系统,对读者搜索的内容进行模块化和标准化,并将其分成若干关键词。如:通过SQL语句“select* from book where bookname like %关键词%”对信息进行整合,将图书按照吻合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使读者能够快速定位到所需图书。

2.3利用RFID技术对图书分类手段进行补充和完善

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存在严重缺陷,图书馆需要引入RFID技术补充和完善图书分类手段,让读者真正明确不同书架上的图书种类。目前,基于RFID技术的QR code(二维码)在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交流讨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将丰富的信息注入QR code之中,读者只须借助手机端或PC端就能读取其中的信息,快速明确该类书架上具体的图书种类。

3优化图书分类查询效率的具体举措

3.1建立图书馆公众搜索平台,提高图书查询的便捷性

建立公众搜索平台,可以让读者不必受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能进行图书查询,公众搜索平台主要以公众号和小程序的形式实现这一功能。据2017年腾讯官方数据统计,微信用户已经超过9亿人,尤其是在大学和知识分子当中,微信的使用率高达92.41%。图书馆建立微信公众号,读者只要关注该公众号就能进行图书查询,微信公众号查阅图书流程见图2。首先,用户通过选择图书查询功能模块进入移动端查询界面,根据自己所需图书填写相应的关键词。例如,读者想要查询《中国上下五千年》,他们可以抽取出“中国”“历史”“五千年”等关键词,引导图书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查询。其次,读者在填写关键词后可以将信息上传服务器,执行数据库的查询语句,围绕填写的关键词进行模糊查询,获取相应的图书信息,同时服务器对查询的图书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按照相似度高低依序排列。最后,服务器将排列好的信息反馈到移动界面上,让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挑选图书。图书馆建立微信公众号有效克服了图书查阅的空间局限性,实现了24小时查阅图书的目标,真正实现了图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2借助RFID技术丰富书架信息,科学地进行图书分类

RFID技术在图书分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RFID在借还书过程中被大量运用,但是在信息注入方面相对欠缺,因此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在信息注入中的优势,优化图书馆分类管理效率。首先,图书馆按照图书分类法将图书分为哲学、历史、理工、艺术、文学等几个大类。其次,图书馆对每个大类进行细化,把图书按照各个小类有序地排列在图书架上,并在图书架两端用QR code对图书信息进行归纳,详细介绍图书架所摆放的图书。例如,在S类农业科学图书中,图书馆可以将其分为大田作物类、蔬菜类、粮油类、果树类这四大类,在每一类中将其涵盖的图书名称注入QR code中,并按书层进行科学划分,便于图书的有效管理和讀者的查阅。

3.3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运算

在图书管理当中,图书馆需要对数以万计的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为了能让他们高效地使用图书馆,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图书服务流程(见图3)。首先,图书馆使用JavaScript技术获取访问路径,通过Web技术形成日志文件,在服务器上以实时或批量方式注入HDFS系统当中。其次,图书馆在加工数据时要把那些不合理、错误和空值数据进行处理,通常采用MapReduce技术完善数据。在形成初级处理数据后,图书馆要使用目前最有效的Hadoop技术对数据进行挖掘,获取可视化数据处理结果。此时,数据处理和分析不是一次性的,借助任务调度模块可以将大数据分析功能联系起来。图书馆通过可视化手段完成决策信息的制订,便于更好地展现数据分析结果。

参考文献:

[1]宋惠兰.云计算下的图书馆条码分类与查询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7(13):130-133.

[2]聂科.提高图书分类编目质量和效率的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2):162.

[3]蒋红坚.试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图书分类法的改进[J].图书馆,2011(2):42-44.

[4]刘轶林.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效率提高及大学生阅读引导工作的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5(35):197-198.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读者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33)
“《读者》光明行动”两周年特别公益活动(一)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