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新洲区孔子河村旅游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2018-04-03丁黎明赵珊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问题

丁黎明 赵珊

摘要:消除贫困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等伟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旅游业因其在促进就业和扶贫脱困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而广受重视。新青年下乡是武汉市围绕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出的大学生志愿活动,已经成为青年学生服务回报社会的风向标。因此将新青年下乡这一背景作为研究视角,以本校结对帮扶的武汉市新洲区孔子河村为例,首先分析了该地的旅游精准扶贫现状,然后进入实地进行调研,再对该地在旅游精准扶贫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孔子河村;旅游精准扶贫;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7.007

1引言

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禀赋较高,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十分明显。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利于提高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旅游精准扶贫主要是指在旅游扶贫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扶贫目标,以达到真正扶贫的目的。旅游精准扶贫以实现旅游扶贫“扶真贫”和“真扶贫”为目标,是区别于以往粗放式旅游扶贫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扶贫方式。旅游精准扶贫强调旅游可持续发展,应该保障贫困地区居民的持续获益。

2武汉市新洲区孔子河村旅游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孔子河村是一个闻名古村,地处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因孔子周游列国到此而得名。孔子河村,是湖北古民居,也是“省级标准历史文化名村”。目前该村正在着力打造了以“问津书院”为首的儒家文化、以“花朝盛会”为首的民俗文化、以“蕲黄四十八寨”为首的红色文化、以“报恩寺”、“庆福寺”为首的佛教文化和以“茶叶”为首的生态农耕文化,汇聚了多元文化的精华。

现在孔子河村主推“文化牌”,正在将“问津文化”打造成与“首义文化”、“知音文化”媲美的亮丽名片。为打好“文化”这张牌,该村正大力搞好基础设施。截至目前,27.5公里的红色旅游公路路基全线贯通。书院景区房屋拆迁、道路畅通、广场平填、管网建设、广告宣传、旅游标识等前期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随着红色旅游通道的建成通车,孔子河村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因此,该地在村湾建设中,重点突出问津文化特色,服务问津地区发展,重点打造了仿古一条街,新建居民新街,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的同时引导村民走上致富之路。2012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实施问津书院百年大修工程。省、市、区三级共投资4000余万元,参照清末《问津书院》新庙图总体空间布局,按照修旧如修、保持原规制的法则,进行修缮保护。历时3年,大修完成。

3武汉市新洲区孔子河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问题

3.1居民主动参与旅游开发意识不强

孔子河村部分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差,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强。他们文化素质低且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持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只愿守着几亩薄地维持目前的生计,从未动过靠着旅游发家致富的念头,安于目前的经济现状,缺乏发展前进的动力。还有部分贫困户,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对生活丧失信心,不愿积极自谋职业,不仅不寻求发展思路,而且还一心只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等、靠、要”之类的依赖思想,认为精准扶贫就是国家花钱解决他们所有的困难和问题。此外,部分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并不认同旅游能脱贫,对旅游致富仍然存在偏见,对旅游精准扶贫持怀疑态度。

3.2旅游专业从业人才缺乏

孔子河村农业种植的历史久远,许多老一辈人乡土情结浓厚,仍旧坚守着农业生产的传统,举家或部分从事农业活动,对旅游精准扶贫认识模糊不清,缺乏从事旅游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与此同时,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纷纷进城务工从事第二第三产业,而当地目前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处于起步阶段而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促使他们回乡就业创业。村里当前在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从事餐饮、食宿、导游和其它相关服务的居民文化素质偏低,盈利增收的技能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参与正规旅游知识培训的人数不多,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较弱。综上所述,孔子河村缺乏专业的旅游从业人才,这严重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3旅游项目比较单一

虽然孔子河村的旅游资源组合度好且禀赋较高,但还未转化为多样化的特色旅游项目,资源和项目的对接度不高。旅游项目单一,游客停留时间不长是孔子河村在旅游精准扶贫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孔子河村目前的旅游项目仅定位于参观游览层面,主要的功能是宣传儒家文化和特定时节的祭祀祈福。游客来了之后,除了参观问津书院及周边景观之外就是吃一顿农家饭,除此之外别无其它的活动可以参加,只能当天就返回居住地,无法留住过夜的游客。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与其它旅游景点的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类型单一,特色不明显,对以问津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不足。

3.4旅游产业链不健全

与传统行业相比,旅游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的要素。孔子河村的旅游开发起步较晚,旅游产业链不健全且,主要表现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旅游基础设施,孔子河村远离城镇,交通条件不佳,基础道路等级不高,可进人性较差,每天往返武汉市区的交通车辆较少且车次不多,与外界来往十分不便。其二,吃住娱等服务设施比较缺乏,民俗、餐馆和娱乐项目不足,难以满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其三,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备,村内缺少正规的停车场和旅游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论是市区居民若大批自驾车前去或者散客自助游过去,要不就面临着无处停车的问题,要不就面临着如厕困难的问题,抑或面临着其它问题。

4武汉市新洲区孔子河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优化对策

4.1树立正确的旅游精准扶贫认识

孔子河村居民思想陈旧,小农意识保守落后,穷在思想观念上。当地政府部门要深化对旅游精准扶贫的认识,为孔子河村贫困户量身定做发展旅游业的具体方案和实施路径,帮助他们在旅游发展中增加家庭收入和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并逐步脱贫致富。首先要做到扶贫先扶志,将精神扶贫和旅游扶贫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和个别教育,引导当地居民勇于破除“等、靠、要”等不良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和致富光荣的理想信念。其次,要让当地居民认识到旅游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動力,从娃娃抓起,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阻断精神贫困的代际传递,同时对精准扶贫建档入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防止旅游扶贫过程中因能力差异而出现的贫富差距。

4.2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孔子河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要在武汉市新洲区,特别是孔子河村的居民中,培养专门的旅游专业人才,并建立长效机制,长期服务于孔子河村旅游精准扶贫产业的发展。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因地制宜地向当地居民传授导游讲解技巧、分享生态园林小镇的知识和帮扶建设旅游电商平台等途径,帮助当地居民树立发展旅游业能够脱贫致富的信心,促使更多的第一、第二产业的剩余人才流入当地旅游业中,从根本上解决当地旅游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应当加强宣传力度,提供配套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本地在外求学的高等人才回归家乡建设,吸引大学生和文化科技人员落户孔子河村,形成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准扶贫创客基地,从多层次多方面培养孔子河村旅游人才队伍。对于现有的旅游产业人员,应当通过职业技术培训使其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4.3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孔子河村设计旅游项目应当按照“全民参与、全产业链融合和全地域打造”的理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要素,创建“处处皆风景、无处不留客”的全域旅游景观,依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例如针对一般大众推出书院文化观光旅游项目,向其传播儒家经典文化;针对都市居民推出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农家乐食宿、采茶农耕体验和垂钓养生等旅游产品;针对学生市场推出修学旅游项目,开办儒学讲堂、展开祭祀礼仪表演、与大中小学合作共建国学交流实践基地;针对广大企事业单位推出会议旅游项目,为与会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提供会议、住宿和餐饮等一条龙服务,让其在浓厚的儒学氛围中共商发展大計;针对国学爱好者推出祭孔大典等节事活动,让其身临其境体验儒学的魅力。

4.4布局旅游全产业链

孔子河村在打造旅游产业链时应该具有全局观和大局观。首先,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快旅游扶贫地区的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解决好旅游区内停车场、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问题,保证游客能够顺利方便地进出旅游区。其次,加大对民俗、餐饮和娱乐等各项服务设施及项目的投人,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开发,让游客在区内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舒心,提高客人旅游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第三,要以主导旅游产品为基础,纵向扩展和延伸产业链,开发旅游配套产品,逐步增加下游产业链的长度及其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比重,提升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及效率,增强其带动效应。最后,要加强扶贫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必须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基础上,促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要素在扶贫旅游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提高当地产品附加值和贫困人口旅游参与程度,使贫困人口从扶贫旅游开发中获得切实的利益。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问题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