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津游戏经验的合理借鉴与反思改进

2018-04-03王丽娟沈建洲王晓丽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利津创设幼儿园

王丽娟, 沈建洲,王晓丽

(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利津游戏” 是“山东省利津县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简称,由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赵兰会及其团队历经10余年实践探索和总结而形成。在目前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小学化”“成人化”、忽视游戏和幼儿快乐童年的今天,“利津游戏”的成功做法为广大幼儿园及其教师认识理解幼儿园、回归幼儿园教育的本义,让入园有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榜样。

一、利津游戏的主要成功经验

(一)善用自然环境,创设生态游戏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主要载体[1],幼儿对环境的反应往往比成人更为积极。在自然环境中,他们总是能够发现高低、远近、软硬、明暗、刚柔、方圆、多少等概念或现象,并对此充满好奇,而他们用来探索这些概念、现象的客观物体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强化其学习的乐趣[2]。对于幼儿来说,户外有阳光、空气、水和动植物……这一切都充满诱惑和挑战,与之交流、互动有利于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不仅是一个接触阳光和空气、娱乐和玩耍的地方,更是一个具有教育功能的场所。

利津二幼占地面积50亩,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大环境开辟创建适宜的游戏环境。其保教楼的左侧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他们以树干为支撑、绳索为材料,编制成长约20米的攀爬游戏区;树林里,蜿蜒的水渠、松软的土地、高高的土坡、密密的木桩、清澈的小池塘、精致的小桥构成了自然的游戏场所,既保留了自然的静逸,又兼顾了幼儿游戏和发展的需要,处处都能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致。土坡的下方有山洞,池塘的上方有绳索、木梯等,可供孩子们钻爬、攀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尽情穿梭在树木间、草丛间的幼儿,或三五成群玩打仗游戏的幼儿;也可以看到静静蹲在沙池中玩沙或以沙为材料探究天平的幼儿;你既可以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呼喊声,也会听到他们在窃窃私语。利津二幼将园内环境充分且合理的规划利用,形成了一处又一处鲜活而灵动的生态式游戏环境,处处透露出“人文化成”与“自然天成”的游戏环境创设理念。

保教楼后面的植物园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弥漫着果蔬的清香,沁人心脾。植物园的中间有一条被绿植覆盖的长廊,两侧是通往不同年龄班种植园地的甬道,园地里果蔬丰富多样。在这里,幼儿不仅能体验各种植物从播种、浇水、除草到收获的全过程,也能在自然而然的养护过程中认识各种植物、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规律、懂得植物生长的条件、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着“全收获”的喜悦。这些植物和农副产品的果实、籽粒、杆茎、叶子等作为幼儿游戏或学习操作材料,广泛运用在不同游戏或操作活动之中;植物园的旁边还有幼儿最喜欢的小动物园,这里饲养有许多动物,有兔子、还有小马,在饲养员和老师们的组织关照下,幼儿可以零距离接触,还可以乘坐小马车观光。这些润物细无声的自然生态渗透在教育环境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总之,利津二幼珍视游戏和生活的对幼儿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极富田园诗意的实践园地和精神家园,这正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

(二)巧用废旧材料,创意设计游戏环境

利津二幼善于利用废旧材料创设的游戏环境、制作的玩教具无处不在,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操作互动与适宜性发展。该园利用轮胎研发并制成了各种规格和样式的飞机、坦克,而且在幼儿的推动下都能转向和行进,幼儿对此乐此不彼。还有废旧轮胎制作的蹦床、爬行区、攀爬架、攀岩墙、投掷圈,平衡区……除了将轮胎做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游戏设施设备外,还将许多轮胎整齐的排列在墙边,供幼儿游戏活动时自由搭建或玩耍。

利津二幼玩沙池分为干湿两个区域,分别设置在保教楼左右两侧。在湿沙区,不仅有各种玩沙工具,还配有制式挖掘机,沙池的一侧设有自制小水车,想要用水,幼儿可以自己踩动小水车来提取,多余的水会自然流淌到水渠中;在干沙区,沙池里设置有天平和自制的简易小挖机。玩沙也需要探索和付出,可以借助机械设备,但要玩爽、玩得“有意思”却需要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还要有创造性。

利津二幼保教楼左前方的木质长廊也是引人瞩目的地方,循着有节奏的敲击声,不由你不去关注和观望,走进你会发现,许多孩子在这里有序游戏。原来,长廊的两侧挂满了各种材质的盆盆罐罐,既有大小不一的废旧钢制盆,也有制式不同的塑料桶、食品罐等,聆郎满目。幼儿在这里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击打工具,来探索声音和节奏的奥秘。饮水桶和PVC管的完美结合,也会形成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其玩法多种多样。饮水桶做成小火车,四五名幼儿踩着饮水桶前行,脸上洋溢着喜悦而自豪的笑容;饮水桶做成的小推车上坐着一名乘客,另一名幼儿专心致志地推着乘客前行;饮水桶做成滚筒,幼儿推着滚筒快乐地奔跑着……诸如此类的创意设计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游戏场景随时可见。

利津二幼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设施设备和操作材料的制作,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并且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满足幼儿创造性“玩”的需求,不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与玩法,进而根据游戏进程与结果再设计(改进)、实施新的游戏设施设备和形式;同时,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充分观察,发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游戏水平得以有效提高。

(三)妙用现代资源,创设挑战游戏环境

具有野趣的挑战性游戏环境更能唤起幼儿游戏的欲望,激发幼儿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潜能,磨炼幼儿的意志、挑战意识和能力,大班幼儿在此方面的愿望尤为突出。在利津二幼,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环境创设随处可见。在池塘两侧安装两根铁链,一高一低,幼儿手抓上面的铁链、脚踏下方的铁链,从池塘的一边走向另一边,利用自身力量,手握滑索从池塘的一边滑到另一边等,其难度和挑战性对于幼儿不言而喻;在一个长约10米的U型坑槽上方悬吊一根大绳,幼儿抓住绳索从一头荡到另一头,期间还有几名幼儿从两端不断跃抓大绳,最多的时候,大绳上有三四名幼儿在悠荡;不借助任何工具,仅靠双手和双脚爬树,甚至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能够利索地攀爬高高的钢管(专为幼儿攀爬设置的),这项活动即使是成年人也具较高难度,然而孩子却身手敏捷;从树屋上下来的方式也可谓多种多样,既可以顺着一根光滑的钢管滑下,可以踩着木质的阶梯走下来,还可以踩着安装在支架上的小木桩、绳网慢慢爬下来;自制的攀爬墙有10多米高且坡度陡,攀爬的方式有踩轮胎攀爬、踩木桩攀爬、拉着一根绳索攀爬或在绳网上攀爬,攀爬方式、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不论何种攀爬方式,幼儿都能勇敢地挑战,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 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体魄,更使他们在活动中克服了胆怯心理,变得更加坚强和强壮。可以想象,这代孩子长大成人后,或开动坦克,或驾驶着战机,或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尽力。利津二幼这一景象与当下许多幼儿园和学校取消一些具有挑战性户外活动、技巧性体育活动相比,更显其超前先行的睿智。

二、合理借鉴利津游戏成功经验

(一)学习其游戏环境创设理念

席勒认为,游戏状态是一种克服了人的片面和异化的最高的人性状态,是自由与解放的真实体现。“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3]游戏既是幼儿的一种存在方式,同时也是幼儿教育的一种存在方式。利津游戏为什么会吸引幼教工作者的眼球?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隐含在利津游戏之中。概括地讲,利津游戏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或者说是从朴素的实践认知来理解游戏:玩。这不仅回归了幼儿园的本质,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场所,更是从支持幼儿成长出发,以促进幼儿发展为基本诉求。

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引发幼儿自主游戏的最直接因素[4]。有研究发现,在中国,儿童游场地往往简单地划定为长方形,基底采用硬质材料铺装,鲜有地形的起伏变化,毫无趣味可言。游戏场所的设施设备多是活动强度大的混凝土和金属运动器械,这些器械固定在一处,且不能根据儿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变化。游戏过程中,教育者往往强调的是结构化的体育锻炼,而不是游戏过程中的自由发挥,忽略了儿童认知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诸多方面……相比之下,中国城市的儿童游戏场更注重以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而忽视了玩耍的多样性及其乐趣[5]。也就是说,众多幼儿园游戏场地设置、游戏环境创设忽视了为谁及其创设的初衷。然而,利津二幼的做法不仅用事实回应了这一研究,同时也为广大幼儿园树立了学习借鉴的榜样。因此,对利津游戏的学习,须理解“懂得幼儿”和“玩”的真正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上,读懂利津游戏所内隐的支持幼儿发展的游戏精神。若能从这个角度思考并看待利津游戏,那么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都会结合区域环境资源,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幼儿发展需求,创设出具有区域特色、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的、渗透着游戏精神的游戏环境。

(二)学习其研发创新游戏玩法与材料的精神

在利津二幼,最吸引观摩者眼球的莫过于丰富多样的游戏以及游戏材料。正是秉持“传统的东西也要体现时代脉搏”的游戏创新理念,利津二幼在继承传统游戏玩法和功能意义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思想,结合地域特点、生活环境和幼儿的兴趣、发展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编与创新,不仅体现在玩法翻新、规则创新上,还体现在场地规划创新和玩具材料研发的创造发明上。比如:大班“踩高跷”游戏,就有头顶沙包、跨轮胎、独木桥走,还有平步、蛇形、绕8字等走法。玩法的创新在不同程度上给幼儿带来了难度有别的刺激和挑战,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超越中获得满足和发展,逐步成为游戏的行家里手。正是这种满足,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迸发创造的火花,使得游戏具有了生命的意义,并不断生成新游戏。对于具有较强故事色彩的“老狼老狼几点了”的传统游戏,小班幼儿尤为喜欢,但经常玩一定会厌倦。利津二幼在传统玩法基础上,对游戏场地的规划与布置进行创新,在游戏场地设计并布置了钻山洞、跨小河、采果子等游戏情境,既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游戏进程的神秘性,更发展了小班幼儿的钻爬、跑跳等灵敏和动作协调能力,而且小班幼儿玩起这个游戏乐此不彼,在游戏中完成了《纲要》《指南》健康领域所要求的基本内容,实现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的具体要求。

三、利津游戏实践反思与问题改进

(一)如何看待集体游戏与自主游戏的关系

较之安吉游戏具有较多基于低结构材料的自主建构生成游戏,利津游戏则与此同时存在着一些基于高结构材料的集体游戏。目前看来,有些高结构材料对于支持集体游戏是必要的,有些高结构材料对于支持集体游戏则未必是必须的。更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以游戏材料丰富见长的“利津游戏”中,各类低结构材料与高结构材料之间的互补关系是什么?各类不同低结构材料之间以及不同高结构材料之间的关联关系又是什么?特别是其各类集体游戏与幼儿个体或分组自主游戏之间的有机衔接关系是什么?根据大家的现场观摩情况来看,“利津游戏”对此尚难见清晰的逻辑关系揭示与程序化规范说明。此外,幼儿游戏的自发、自主与自愿如何体现,如何避免自主游戏被干预[6],教师如何把握各类游戏中自由与规则、自主与组织、支持与指导之间的关系?对于上述问题,利津二幼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和研究,应重点挖掘各类游戏活动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教育价值。

(二)如何处理游戏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杜威指出,从儿童早期开始,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活动时期的区别,而只有重点的不同。即使很小的儿童,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而且尝试要达到这个结果。游戏不等于儿童的外部活动,它是儿童全部能力、思想、以具体化和令人满意的形式表现的身体运动、他自己的印象和兴趣等的自由运用和相互作用[7]。Hoorn等人(1993 )在《课程的游戏中心》一书中提出:课程是一个拥有三个层次的同心圆结构,三个层次从内到外依次是游戏、日常生活活动和教师计划的学习活动,而游戏又包含自发游戏、引导游戏和指导游戏,且三者存在于一个以儿童发起的游戏和成人发起的游戏为两端的连续体上[8]。这样的课程结构,不但对不同类型的活动做了有意识的安排,而且兼顾到不同类型游戏之关系的处理,是从系统层面以游戏为中心来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或许是由于观摩时间较短的原因,参观者尚未明确发现“利津游戏”与幼儿园园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在结构及其内在关系。如何用明确的课程理念这条“精致的线”把散见的“一粒粒珍珠”即各类游戏活动串成特色鲜明的整体课程体系,应是“利津游戏”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如何科学评价与积极改进游戏活动质量

游戏质量可理解为游戏的优劣和有效程度,从游戏的主体幼儿来说,游戏的有效程度可以通过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效性的程度来鉴别[9]。无论是从利津游戏的推广还是对其借鉴学习,对游戏质量的评估与考量理应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换言之,学习利津游戏不仅要关注其游戏理念和实践,更要审视游戏内在的质量。这不仅关乎利津游戏的影响与发展,也关乎广大幼儿园及其教师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更关乎幼儿的发展。从游戏指导与支持上看,教师不仅是游戏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监控者和评价者[10]。在游戏效果评价方面,目前尚未见“利津游戏”做出明确程序计划安排并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介绍。在新西兰访学期间,笔者参观并观察了Kids first kindergartens Lincoln组织的游戏活动。这个幼儿园规模和占地面积不大,硬件与国内幼儿园相比不算好,但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了“园”的要求,特别是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高水平的支持与引导值得我们学习。当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索然无味或无所事事时,教师会敏锐地观察到,并采取必要的手段、恰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及时根据游戏发展为幼儿投放新材料。因为有了新材料,游戏内容产生变化,游戏情趣得到加强,幼儿游戏得以持续与发展。正是Joyce McHerron教师基于有效观察,才能够准确判断出游戏中幼儿经验的进阶阶段,才能给予有效的指导。因此,高质量的游戏是适宜的幼儿自主和教师有效指导共同建构的。目前看来,在各类游戏活动中,如何全面深入地处理教师指导与幼儿自主之间的关系,科学评价各类游戏活动质量,特别是如何有效解决幼儿对目前游戏方式感到乏味倦怠的问题,迫切需要“利津游戏”今后去进一步探究。

关于利津游戏,国内外幼儿园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其在游戏生态环境创设和玩具研发的成就,及其利用游戏环境和玩具促进幼儿发展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要审视、反思利津游戏,并以利津游戏为“镜”,审视和反思自己所在的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创设支持幼儿发展的、适宜的游戏环境,努力开展“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1] 孙延永.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3(7):38-42.

[2] 张蕖.广州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19.

[3] 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17.

[4] 董志杰. 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 2016(9):58-60.

[5] 张天洁,刘庭风,李泽.发现与训育:20世纪初中国儿童游戏场的发展[J].中国园林.2012(05):91-94.

[6] 全为民. 浅谈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10)79-80.

[7] 邱学青.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12):4-6.

[8] 刘宇.“游戏本位学习”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其实践意义[J]. 全球教育展望,2016(2)32-40.

[9] 周草.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调查研究——以H市9所特级园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5:26.

[10] 姜娟芳. 幼儿园游戏精神的偏离与回归路径探析[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2(4):17-19.

猜你喜欢

利津创设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蟹壳画
爱“上”幼儿园
虎斗牛:传统民间舞蹈的生存环境与历史传承
把风儿捉住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