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厨房”模式下人民日报的新闻生产方式研究
——以十九大报道为例

2018-04-02苏明明

视听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央厨房厨房中央

□ 苏明明

一、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概述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近年来成为越来越广为人知的新形态,它指的是新一代内容生产、传播和运营体系。自其运行以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推出了系列深度报道、可视化图片图表、短视频、H5产品等,提升了新闻内容的表现力,成为人民日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

在运行上,“中央厨房”采用“一次采集,多种加工,多平台分发”的机制,信息员将重要信息直接向采集员沟通,加工员、技术人员等对新闻内容进行加工操作,然后向各终端甚至是外媒推送内容。指挥人员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总体导向。

二、《人民日报》十九大报道新闻生产案例分析

在针对十九大的报道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出品了不少优秀产品。会议召开期间,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及其英文客户端共推送报道583篇,总阅读量超过8.92亿人次,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其融媒体共发布十九大相关稿件1009篇。

(一)十九大报道的新闻形式分析

具体而言,从新闻生产形式来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关于十九大的报道涵盖了短视频、直播、H5、VR全息、图片等。

在视频内容方面,人民日报制作出系列视频《十九大,开讲啦》《十九大聊天指南》、三维动画短片《刻度上的五年》等,对十九大的主要内容、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整体成就进行介绍。在直播方面,人民日报对十九大会议期间的重要节点进行直播,仅开幕会的直播观看人次就超过3120万。在H5方面,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创作的闪卡H5作品《史上最牛团队这样创业!》带领人们追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成熟的历史。在VR全息方面,《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十九大报告》通过构建人民大会堂的3D实景模型,使受众仿佛置身会场,在全景漫游中感受十九大的氛围。在可视化图片图表方面,《十九大思维导图》将3万余字报告内容用一张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而动态长图《刻度上的新时代》针对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及阶段性任务,以时间刻度轴为主线,对十九大期间的战略规划进行详细解释。

(二)十九大报道的新闻议题分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议题涵盖面广,既有“庙堂之高”的政策信息等资讯,也有“江湖之远”的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发展探析。而从新闻生产的主体来看,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下属的各融媒体子产品,还有各省的媒体入驻“中央厨房”,成为这个信息链中生产主体的一环。

从横向维度来看,在十九大的新闻生产议题中,有对于过去发展的回顾和总结,例如三维动画短片《刻度上的五年》,将新闻原声和场景原声结合起来。此外,针对当下现状的发展政策解读也是重要的新闻生产议题,例如《十九大,开讲啦》系列短视频,通过提炼不同重点的方式来解读新时代。

从新闻生产主体角度而言,除了常规的“中央厨房”下属机构供稿外,还有各省媒体入驻到“中央厨房”参与的报道,例如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H5作品《进入新时代,我为新福建添“福气”》。此外,以十九大为中心的非中文作品更凸显出了十九大报道的国际化色彩,例如人民日报国际部出品的访谈节目《外国朋友这样点赞中国》。在该访谈视频中,来自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友人对中国领导人做出了高度评价,并为中国发展点赞。

三、《人民日报》十九大报道新闻生产模式分析

(一)新闻生产特点分析

1.采编流程高效。在十九大报道中,人民日报充分发挥了中央厨房的优势,采编一体化的流程对于传统的新闻采编流程而言,是一种革命性的巨变。在“中央厨房”的模式下,总编调度中心可以根据不同的采访主题和类型,调动不同特长的记者对信息进行采编,并交由技术人员进行深层次加工,相比于传统的采编方式,这种运作模式采集的信息更为全面及时。

2.技术人员二次加工。在“中央厨房”模式下,新闻信息经采集员收集之后,还需要经过技术人员的二次加工。这种二次加工是多平台分发的前提,通过二次加工,同一信息在不同的平台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以便适应多种类型传播平台的要求。在十九大相关报道中,仅“十九大报告”这一主题就加工出多种类型的新闻产品。例如,视频《十九大,开讲啦》就有“一起为新时代打call”的专题视频,对十九大报告的亮点进行了解析;图片《十九大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十九大报告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解说;H5作品《十九大邀请你加入群聊》以微信朋友圈的形式对十九大报告内容也有所涉及。

3.表现形式多样。技术人员的加工使得新闻生产方式多样化,这些表现形式要求信息采集者在进行信息采集时采用多种信息记录形式。总体而言,一次信息采集带来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对于新闻生产而言节省了其成本,并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多数受众信息获取的需求。多样化的新闻生产方式对于受众需求来说,更便于受众按照自己对于信息的需求类型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十九大报道中,图片、H5的表现形式适应了当代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在用户的碎片时间提供十九大的“干货信息”。

(二)“中央厨房”新闻生产的优势分析

1.节约新闻生产成本。以“中央厨房”的流程进行新闻生产工作,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新闻生产成本的节约。全新的信息采编模式节约了人力资源,各个岗位被重复使用、滥用的记者资源能够高效运转工作,而信息资源也能被更充分、更具深度地挖掘,并辅之以合适的新闻呈现方式,因此在这一层面上,原本需要的新闻成本因资源的高效配置得到节约。从另一维度而言,在十九大的新闻报道中,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主体多样化,为这次的新闻生产添砖加瓦,这就使新闻内容的层次更为丰富,呈现内容更广泛和全面。此外,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生产的新闻产品由于自身的权威性,因此被其他媒体转载,尤其在十九大这样的新闻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各省入驻“中央厨房”,加之广泛的传播效果,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影响力全面的传播矩阵。这个传播矩阵带来的整体影响相对传统的传播模式既节约了成本,又扩大了传播范围。

2.运用技术优势助力。“中央厨房”本身就是新型的技术系统。从生产的新闻产品来看,在本次十九大的报道中,新闻产品涵盖了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无论是报纸版面抑或是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社交形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均有布局。H5作品《典藏十九大》以及《刻度上的五年》等作品使用木疙瘩技术进行H5的刻度轴制作,而《史上最牛团队这样创业!》采用了闪卡H5的新形式,并将闪卡H5引领成风潮。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帮助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报道兼顾各层级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

3.新闻产品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十九大期间,人民日报的新闻产品不仅在国内形成了报道矩阵,也在其他国家形成了报道声势。据《人民日报》报道,英国每日邮报网、墨西哥通讯社、今日哈萨克斯坦通讯社、埃及金字塔报等媒体主动刊发或者援引了《人民日报》的稿件。外媒对十九大的关注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为其他国家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的通道,同时也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生产的新闻产品推向世界,使之产生国际影响力。直接援引的新闻报道方式相对于过去的外媒报道而言更能凸显我国的立场和报道视角,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央厨房”这种新型新闻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

(三)“中央厨房”新闻生产的劣势分析

1.新闻内容的同质化。在传统的新闻采编过程当中,因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导致各媒体关注重点的一致,产出相似新闻内容的状况时常出现。如今,这样的窘状在“中央厨房”的模式下有增无减。“中央厨房”的模式下产生困境的并非来源于外部,而是自身子媒体之间由于采用了“一次采集”的架构,导致各子媒体焦点重合,仅在表现方式中存在差异,实际新闻内容的核心相似。此外,“一次采集”的信息采集员在新闻中所能呈现的视角是有限的,受制于自身的主观倾向性被限定在特定的报道维度内。因此,“中央厨房”新闻产品的同质化更会偏向同一维度,从而影响用户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2.未找到有效盈利模式。在重要的新闻事件中,“中央厨房”的模式应用得很广泛。但这样一哄而上的热度并不意味着“中央厨房”的模式可以被效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找到合理的盈利模式。我国媒体具有“事业经营,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在体制的制约下,媒体既要满足宣传、信息传达的需求,同时又要兼顾社会利益和自身的经济效益,维持自身发展。“中央厨房”模式需要打通空间、技术、人员上的壁垒,是一种资源的重新配置,对于发展规模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媒体而言并非刚需,因此并不宜随意模仿。更重要的是,“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发展至今并没有一个明朗的盈利方式,即使是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在发展中也存在盈利难的痛点。即使在十九大的新闻报道中,“中央厨房”也仅仅是在新闻报道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能力,而在变现方面并未有丝毫表现。如何运用好“中央厨房”的模式,在为受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新闻产品的同时将媒体效益难题解决,仍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议题。

3.新闻生产者的隐忧。“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要求在新闻生产链条上的分工者各司其职,但“中央厨房”模式现已运行与培养适应生产需求的记者所需的时间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冲突,因此在新闻生产者方面难免力不从心。与此同时,“中央厨房”的模式类似于“上传下达”,这种模式对于新闻生产这种自主性较强的活动而言并非完全适宜。在“中央厨房”的模式之中,记者进行信息采集的方式、内容甚至是需要的表现形式都是在信息采集前即制定好的,这就造成了信息采集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无法在信息采集中针对采集现场遇到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采访方式进行应变,而需要向生产链的下一终端沟通,这就会造成信息采集中的尴尬。此外,加工员对信息现场的感知与采集员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因加工方式处理失当而造成的信息失真亦会出现。

四、研究结论

通过对十九大报道的案例分析,笔者发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1.新闻生产主体层级化,除本身外还有各地方机构和各级党政机关;2.新闻内容上硬新闻软着陆,以保证用户的阅读便利程度;3.新闻产品表现形式多样,结合技术优势,适应不同用户需求;4.新闻产品发布渠道多样,兼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5.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方式相对于传统模式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升国际影响力,但也在盈利模式、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痛点,如何解决在现存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促使“中央厨房”运行得更好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中央厨房厨房中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厨房里打电话会引发爆炸?
厨房真热闹
厨房跑出黏黏怪
媒体“中央厨房”的实践与思考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城市广电媒体融合发展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思考
萌萌兔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