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2018-04-02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蒋鼎新

师道(教研) 2018年4期
关键词:试管思维能力化学

文/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蒋鼎新

研究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化学教师的基本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对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了下面的一管之见。

一、感知化学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极为重要。化学实验是一种很直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感受和体验,形生动的、丰富的感性知识。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次的目标教学,采取 “边教学,边实验”方式,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根据化学反应的 “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顺序进行观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务实求真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实验训练,培养操作技能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形式。学生只有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实验操作,才能熟练地掌握实验的技能技巧,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信心和化学兴趣。课堂的演示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到装置合理,操作规范。对于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对物体的加热、液体的量取、试管和滴管的使用要在演示实验的示范操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和强调,及时规范学生实验操作。通过教师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整洁、美观的演示,给学生以美感的示范,潜移默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操作习惯。学生课内实验,是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最主要的渠道,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随机应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实验是否成功,往往其中的某个环节作用举足轻重。如果把握不当,或装置的疏忽和缺失,都会导致实验无功而返。

案例:例如教材中有关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硝酸银溶液,然后加入10%氢氧化钠水溶液2滴,振荡试管,可以看到白色沉淀。再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这时得到的溶液叫银氨溶液)。最后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按道理,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被加热区域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但部分学生的实验现象达不到这一要求,为什么?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应该怎样处理呢?这个富有挑战性的实验激励着学生有了征服它的欲望,经过分析和尝试,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银镜反应用的试管必须十分洁净,若试管不清洁,还原出来的银大部分呈疏松颗粒状析出,致使管壁上所附着的银层不均匀平整,结果就得不到明亮的银镜,而是一层不均匀的黑色银粒子。另外,在此过程中,不要晃动试管,否则只会看到黑色沉淀而无银镜。学生通过开动脑筋分析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给了学生额外的动手操作和想象的空间,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训练了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现行教材中也穿插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实际上是对训练实验技能技巧的一种补充。我们应主张学生课余尽量动手去做,随时采集样品,做各种兴趣实验,能使学生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可以将课堂上的小实验变为家庭小实验。譬如讲到 “肥皂的制备”时,给学生每人分派少量乙醇、30%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饱和溶液,要求每人课后进行油脂制肥皂的实验,将所观察到的做好实验记录,然后将各人的实验成品拿来评比,并要求阐述实验成败的关键。这样的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是很有好处的。

三、利用实验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提高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而观察是积极思维的基础。在实验前,要对实验操作进行必要的提示,提醒学生应该注意什么,指定观察的项目、步骤和重点,以及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发现问题,认真思考,形成认识,每当观察到一种现象就想弄清楚为什么,要想弄懂为什么就得动脑筋思考,使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如苯酚的酸性实验:向1支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有何现象?然后往试管中逐滴加入5% (质量分数)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可以看到,加入NaOH溶液后,原来的溶液浑浊逐渐消失,最后变得澄清透明,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从而探究苯酚的性质。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验”。这样,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能够遵循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线索,逐步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试管思维能力化学
培养思维能力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培养思维能力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试管难题
奇妙的化学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