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2018-03-31刘雪婷张亚茹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

刘雪婷 张亚茹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54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27例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组)和27例的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胃脘疼痛、嘈杂泛酸、痞满嗳气等症状的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4.07%,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疼痛、嘈杂泛酸、痞满嗳气缓解时间分别为(7.26±0.49、8.61±1.53、9.36±1.37)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65±0.68、11.57±2.61、14.56±5.38)天,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已提高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为目的,缩短患者胃脘疼痛、嘈杂泛酸等症状的时间,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辅以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慢性胃炎;肝胃郁热型;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1

慢性胃炎是肝胆脾胃科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该病多是由于长期饮酒以及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所致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由于幽门螺杆菌入侵患者体内或者其他病毒入侵,也较容易导致该病疾病的发生[1]。患者患病后,多表现为腹泻、食欲减退以及胃反酸等,一些严重的还会出现呕血以及便血等临床表现,该病的病程较长,患者一般在治愈后,稍不注意就会再次患上该病。病情的反复发作不但影响了患者的身体,还会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从而产生消极治疗的负面状态,不良的负面状态,不但不利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还会使患者病情加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次研究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对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同时联合护理干预,发现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治疗的“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54例,按照数字表达法分为27例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組)和27例的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组)。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在入院时,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及相关检查,均不存在精神障碍及其他不能进行配合治疗的疾病,两组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其中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7:10,年龄26~63岁,平均(47.6±2.4)岁,病程3个月~8年11个月,平均(3.7±0.6)年;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8:9,年龄29~64岁,平均(48.5±2.6)岁,病程5个月~9年10个月,平均(4.1±0.7)年。两组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比显示两组患者在病程及其他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克拉霉素及阿莫西林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0~14 d,同时辅以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具体药方为:牡丹皮6~8 g、延胡索

8~10 g、佛手7~9 g、白术8~10 g、白芍13~15 g、陈皮5~7 g、土贝母13~15 g等药物,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若患者存在便秘可在药方中加入大黄6~8 g等,如果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腹痛可药方中加入柴胡8~10 g等。同时也辅以护理干预,具体为:针对患者性格及家庭情况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在彼此的交谈过程中,将自身病情及其相关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讲解,使其提高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提醒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及其作息时间,在工作之余加强自身锻炼等。

1.3 评估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胃脘疼痛、嘈杂泛酸、痞满嗳气等症状的缓解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74.07%,组间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疼痛、嘈杂泛酸、痞满嗳气缓解时间分别为(7.26±0.49、8.61±1.53、9.36±1.37)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65±0.68、11.57±2.61、14.56±5.38)天,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多样化,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多数患者会采用阿莫西林等西药对其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2]。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其治疗时间,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同时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发现效果较好,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冷国杰.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133-134.

[2] 杨树全.奥硝唑在辅助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0):198-200.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