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2018-03-31周懿明徐婧宋怡琳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9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大肠癌

周懿明 徐婧 宋怡琳

【摘要】大肠癌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仍以手术、放化疗、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为主。祖国医学对肿瘤的诊治由来已久,结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改善西药治疗所产生的一系列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文献做一简单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大肠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2

1 中医文献认识

大肠癌这一病名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记载,但在多种病证中均有涉及。大肠癌与历史古籍文献当中的“肠溜”、“积聚”、“便血”、“脏毒”等比较类似。《灵枢刺节真邪篇》,其有记载:“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为肠溜。”《灵枢水胀篇》中首次提到肠覃之名,并写道“寒气客于场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肠澼之名最早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僻为痔。”癌之名始见于宋代杨士瀛《仁斋直指方》: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裂如替眼,其中带青,由是簇头,各露一舌,毒根深藏,穿孔透里。”

2 中医辨证分型

现阶段,关于大肠癌临床症候的分型标准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结论。按照大肠中医科研协作会议1992年提出的结直肠癌辨证方案可知,大肠癌主要分为5型论治,分别为湿热内蕴型、瘀毒结阻型与气血两虚型、肝肾阴虚型以及脾肾阳虚型。而在随后的研究中,1994年,《中医肿瘤防治大全》指出结直肠癌中医辨证,主要分为6型,即湿热下注、瘀毒内结、肝胃阴虚与气血亏虚、脾肾阳虚以及肝肾阴虚。杨金坤[1]通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结肠癌可分为湿热内蕴型、瘀毒内结型与脾虚湿滞型、气血两虚型,同时还包括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这6种;而直肠癌则主要包括气滞血瘀型、湿热蕴结型与气血两虚型,再加上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一共6种类型。刘伟胜等[2]在其研究中指出,大肠癌主要包括湿热内蕴、瘀毒内阻以及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血双亏等。

沈艳,李莉[9]通过多年研究,更加疾病的临床症状,将大肠癌划分为热毒壅滞型和脾虚湿聚型这两种,针对热毒壅滞型大肠癌的治疗,需要其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方式,利用黄连解毒汤、当归龙荟丸以及槐花散等进行治疗;而针对脾虚湿聚型大肠癌的治疗,则要以消肿解毒为主,宜选用藿朴夏苓汤、胃苓汤、木香通气散以及桂枝桃仁汤等加减。许云,杨宇飞[10]则在研究中指出,大腸癌应该分为4型进行辩治,即湿热蕴毒患者,以清热利湿为主,采用白头翁汤加减;寒热错杂患者,以清肠温养为主,选用半夏泻心汤与黄连汤;气血瘀滞患者,以解毒化瘀为主,利用桃红四物汤加减;而对于脾虚邪实患者,则以补肾温脾为主,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基因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以辨证为基础,扶正祛邪并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基本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放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文海等[3]通过观察辨证为脾气虚、湿热蕴结型的患者,以自制的肠益煎治疗,总有效率为90%。吴和木[4]等通过观察治疗组60例(扶正消瘤汤+白细胞介素-2),对照组60例(白细胞介素-2),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临床症状与胃肠道反应均相对较轻,且治疗组患者在白细胞的变化方面也要优于对照组。刘静安等[5]也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选择在化疗的基础上配合脾肾方治疗大肠癌术后96例,并将单纯化疗组作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发现治疗组患者不仅在全身、消化道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其血象变化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郭志雄[6]也进行了相关的对比实验,其利用扶正抑癌汤配合化疗对3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治疗,扶正抑癌汤的主要成分为薏苡仁、太子参以及灵芝等,与31例常规化疗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体力状况与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9.3%,低于对照组的47.2%;同时,治疗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2%,低于对照组的17.3%,并且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免疫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王加保[7]等选取了240例中晚期胃大肠癌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参麦注射液辅助性治疗。研究结果发现,参麦注射液辅助性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反应,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侯冰宗等[8]选择3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康莱特注射乳剂对其进行治疗,将治疗结果与11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姑息手术后不用KLT治疗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KLT不仅能够杀灭癌细胞,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所以,KLT在肿瘤复发、转移的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滕圣林[11]等利用黄芪、白术、何首乌以及枸杞、党参藤梨根等材料,制成扶正抗癌口服液,并将大肠癌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将扶正抗癌口服液用于小鼠身上。实验结果证明,扶正抗癌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动物对大量化疗药物的耐受量,同时还具有抵抗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并且,扶正抗癌口服液对S180、HAC实体瘤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扶正抗癌口服液还能够提高小鼠血清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进而有效清除其血清内有害的自由基。

综上所述,目前大肠癌大多采用全面综合治疗,祖国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色,常贯穿于该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其对患者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减少术后转移复发、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上,都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但目前研究多为小样本,且缺乏双盲对照,并如何从循证医学角度及体内试验等方面,进一步了解大肠癌中药治疗的机制,尚待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金坤.现代中医肿瘤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303.

[2] 刘伟胜,徐 凯.肿瘤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06.

[3] 王文海,周荣耀.肠益煎治疗大肠癌术后5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6):325.

[4] 吴和木,宋 霖,朱劲超.扶正消瘤汤配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结肠癌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7):409.

[5] 刘静安,张悦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术后96例临床观察[[J].中草药,2000,31(5):367.

[6] 郭志雄.扶正抑癌汤在大肠癌术后治疗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9,5(1):10.

[7] 王加保,于建平,章晓景,等.参麦注射液对抗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白细胞水平下降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4):59.

[8] 侯冰宗,李 绵,刘泓基,等.康莱特对晚期大肠癌患者NK细胞活性、sIL-2R、TNF-a影响的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1999,14(6):382.

[9] 沈 艳,李 莉.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研究,2017,15(08).

[10] 许 云,杨宇飞.大肠癌手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2(02):182-186.

[11] 滕圣林,徐 鹏,杨富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9(03):190-192.

本文编辑:李 豆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论治大肠癌
冠心病从肾论治研究
肌肉骨骼超声在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病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78例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产后风湿病辨治心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