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

2018-03-31李利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6期
关键词: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心率

李利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术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为手术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4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4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过程心率、血压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麻醉优占比高于对照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稳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麻醉前、麻醉后组间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利于患者血压、心率平稳,具有实施价值。

【关键词】麻醉方式;髋关节置换术;血压情况;心率;腰-硬联合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2

当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患者临床比例有明显递增表现,其中以老年人为主,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针对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治疗上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主,但是手术治疗刺激大、出血多且创伤大等问题明显,加上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增加了各种并发症问题[2]。所以,为了保证手术效果,对麻醉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有效的麻醉方式是提高治疗效果、预后的关键,也增加了麻醉工作的难度[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例,进行不同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效果对比,为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合并症情况,综合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52~82岁,均值(71.20±3.30)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8例,陈旧性股骨头坏死患者1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7例。对照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54~83岁,均值(71.30±3.60)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患者27例,陈旧性股骨头坏死、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各9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组间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麻醉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检查无禁忌症情况,均进行术前常规禁食(8 h)。

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穿刺点为L3、L4,麻醉药物为盐酸罗哌卡因卡(50~100 mg、0.5%),麻醉平面控制在T10,患者麻醉后维持平卧位姿势,并间隔8 min后改变体位,另外,静脉增加咪达唑仑、芬太尼,剂量分别为

0.02 mg/kg、1 ug/kg。

实验组:腰-硬联合麻醉。本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操作和对照组患者一致。穿刺完成后插入腰麻针(25 G),见脑脊液流出后,综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盐酸罗哌卡因(10~15 mg、0.5%)、生理盐水(1 ml、0.9%)混合液,拔出患者腰麻针的基础上间隔5 min测试患者麻醉平面具体情况并合理加利多卡因。

1.3 观察指标

记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术中、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1.4 麻醉效果评价标准[4]

优——手术患者无疼痛感且肌松良好,无需药物辅助。

良——手术患者有轻微疼痛感,药物镇静辅助。

差——手术患者疼痛感受强烈且无法完成手术。

1.5 统计学方法

结果均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麻醉效果对比

经统计学计算,组间麻醉效果优、良、差占比结果对比,实验组优势显著(P<0.05)。见表1。

2.2 心率、血压水平对比

经统计学计算,术中组间心率、血压对比,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见表2。

3 讨 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手术本身创伤、刺激明显,术中镇痛效果不佳会在刺激患者的基礎上导致心血管意外、呼吸抑制等问题,增加患者的安全风险[5]。手术选择麻醉方式应更加谨慎,安全、麻醉效果好是选择麻醉方式的关键。

腰-硬联合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的基础上直接在脊神经根产生作用,可以提高麻醉效果,提高麻醉阻滞强度,起效时间短,可在小计量下取得良好的麻醉

效果[6]。

连续硬膜外麻醉,可减少循环动力学影响,但镇痛慢即起效时间长,麻醉药物使用量大,平面不易控制,最终影响麻醉预期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优占比100%高于对照组84%,且术中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确保了手术期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态。

综上所述,针对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婷辉,段思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4):3772-3775.

[2] 李建辉,郝丽娜,侯少科,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59-1461.

[3] 徐俊峰,林 梅,谢颖祥,等.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9):5461-5463.

[4] 陈 真,邱灿金.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6):930-931.

[5] 霍 兰.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59-61.

[6] 刘沁爽,戚小航,孙东辉,等.不同麻醉方式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509-51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L—CSEA分娩镇痛法用于自然分娩的临床研究
两点穿刺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腰椎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