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经验分析

2018-03-31刘智伦何向辉王松玲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误诊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刘智伦 何向辉 王松玲

【摘要】目的 研究主要分析将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病例,探究其误诊原因与区分方式。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过程、预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20例心肌酶指标均升高,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20例患者均采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超声检查,患者治疗28 d后病情稳定出院12例、治疗14 d内死亡患者8例、死亡率为40.0%。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生命体征表现,容易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后给予非对症治疗,患者死亡率较高。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9..02

急性主动脉夹层属于临床少见急性病、突发病,患者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化,容易产生误诊或漏诊等现象。部分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胸痛为主,发病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相似,根据葛洪霞等[1]分析,对主动脉夹层误诊患者采用早期溶栓治疗,其死亡率高达70%以上,本次研究就本院7年来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患者20例进行分析,旨在为急诊医师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52.1±4.3)岁。误诊时间最长为4 d,最短为6 h。参照Debekery分型:Ⅰ型患者9例,Ⅱ型患者8例,Ⅲ型患者3例。具有高血压疾病病史患者15例,超过7年期间病史患者5例。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前胸痛者6例(持续性疼痛2例、发作性疼痛4例),腰痛者3例,腹痛者2例、胸闷者5例。患者心率54次/min以上患者6例、60~100次/min患者8例、105~139次/min患者6例。

1.2 心电图诊断

患者心电图均属于异常,其中V2-4ST段抬高0.3 mV患者3例、V1-4ST段抬高0.2 mV患者2例、V7-9ST段抬高

0.1 mV患者2例、V1-2ST波高尖患者3例、Ⅲ、aVF异常患者3例、V3-6ST段抬高0.1 mV且出现T波倒置患者3例、无特异性ST-T变化患者4例。

1.3 心肌酶异常

患者心肌酶指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5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转移酶异常4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7例、a-羟丁酘脱氢酶异常4例,异常率为100%,肌钙蛋白T(ctnt)异常例数20例,异常率100%,其中CK升高239~503 U/L患者6例、CKMB升高45 U/L患者4例,心肌酶异常Debekery Ⅰ型患者5例,Ⅱ型患者5例。

1.4 影像学分析

患者采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纵膈增宽患者1例、胸腔积液(双)患者2例、心影增宽患者5例;患者采用超声检查,主动脉瓣返流患者2例、心包积液患者2例、胸腔积液患者2例。

1.5 治疗方法

所在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方法,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时间持续

4 d,其中疼痛症状无缓解患者9例、轻度缓解患者11例。给予患者常规镇痛治疗,其中吗啡用量超过10 mg/d患者5例、吗啡用量小于10 mg/d患者15例。在患者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后,均采用硝普钠等药物治疗,对心率与血压进行控制,并且同时给予镇痛药物治疗。

2 结 果

3 讨 论

3.1 误诊原因

①患者影像学超声检查临床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较为相似[2],如两种疾病多发人群都为高血压患者[3]。并且均伴有胸部、背部、腹部等放射性疼痛,临床症状均伴有恶心呕吐等。

②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识不足[4],对患者的病史未详细了解,在本次研究当中,6例患者胸痛时间超过24 h,并且疼痛部位均有网血管内膜部位迁移的现象。并且采用硝酸甘油以及吗啡的效果较差。

③体检不细致,在本次研究当中,所有患者采用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与超声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有4例患者双侧脉搏出现不对称现象,但初诊均未发现,确诊后才发现。

④诊断医师思维具有局限性,在诊断过程中,对于常见疾病的诊断重视程度高于其他疾病,过于依赖影像学分析与患者临床表现,未对患者全面症状进行了解分析。

3.2 改善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28 d后病情稳定出院12例、治疗14 d内死亡患者8例、死亡率为40.0%,给予我们极大的教训,在诊断过程中需要综合患者全面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急性分析,并且对患者病史进行细致的询问,在诊断过程中诊断医师需要克服自身的思维局限,将所有的可能性疾病列入诊断分类当中,采用逐一排除的方式进行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葛洪霞,郑亚安,马青变,等.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2).

[2] 牛 磊,费爱华,吴增斌,等.主動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一例反思并589例文献复习[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1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误诊临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