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批评视角下《地下铁道》的矛盾性分析

2018-03-31刘慧娟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黑奴科拉种植园

刘慧娟

摘要:当下美国重要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的著作《地下铁道》,体现了丰富的空间特色,深刻反映了奴隶制下黑奴面临的多重矛盾。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两方面分析《地下铁道》中黑奴的理想空间与现实空间、种族内部与种族之间所体现的矛盾性,揭示深受奴隶制压迫的黑奴获得自由和平等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途径。

关键词:空间批评;列斐伏尔;《地下铁道》;矛盾性

科尔森·怀特黑德(Colson Whitehead),1969年11月6日生于纽约,毕业于哈佛大学,曾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地下铁道》先后荣获2016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和2017年度普利策新闻奖,成为21世纪唯一一部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的小说作品。科尔森·怀特黑德本人也因这部小说巨大的影响力而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该书不仅成为主流文学的重要代表,同时也肩负起批判奴隶制度、反对种族主义、促进民主和平等的重大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1]由于此作品的出版时间距今较短,国内外对其的研究较少,部分学者解析了其出版的重要价值,还有学者依据对作者的直接采访揭示了作者本人对作品的看法,鲜有人从空间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将首先以三元空间辩证法为重点介绍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其次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两方面分析《地下铁道》中黑奴的理想空间与现实空间、种族内部与种族之间所体现的矛盾性,从中揭示深受奴隶制压迫的黑奴获得自由和平等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途径。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

列斐伏尔在1974年出版的《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了空间实践(spatial practice)、空间表征(representation of space)和表征空间(representational space) 的三元空间辩证法。“空间实践”产生社会空间,包括“每一社会构成特有的生产、再生产及具体场景和空间体系。”[2]“空间表征”不是随意任一空间秩序构想,而是与生产关系关联的、由社会强势集团构想的主导空间秩序.[3]“表征空间”属生活空间(lived space),是居住者及使用者的空间,也是受控空间、被动体验的空间和想象试图改变调试的空间。[3]另外,“表征空間”“覆盖物理空间,象征性使用物体”。[2]“表征空间”与个体生活的具体物理空间关联,同时展现个体在“空间表征”影响下对物理空间的象征性运用,包括精神和社会两个维度,以此表达个体的精神内容、空间政治立场。[3]

二、物理空间—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物理空间是空间生产的基础,是人们可以感知的空间,是故事人物身处其中,言语和行动的场所。《地下铁道》中的物理空间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它的封闭和黑暗反映出黑奴的生存困境,同时折射出奴隶制的罪恶。理想空间与现实空间形成的剧烈反差揭示出黑奴为争取自由和平等所做出的斗争与低下且艰辛的生存现状之间的深刻矛盾。

佐治亚的兰德尔种植园,是《地下铁道》中黑奴生活的主要物理空间。狭小、拥挤且污秽贴切地概括了这个空间场所的整体状况。木屋之间窄窄的一条空地是黑奴们享有的唯一产业,也是他们生产各自生存资料的唯一来源。然而这样巴掌大的地块也容易随时被人抢走,科拉家祖传的仅有三码见方(约2.5平方米)的地块就曾被布莱克强占,建起了狗屋。种植园的伶仃屋,它如此拥挤不堪以至于挤睡着一起的人能闻得到彼此气息的味道。“这女人的呼吸湿漉漉的,带着怒气,酸臭”[4]伶仃屋更是白人放逐苦命人的地方,“落难伶仃屋,与那些被监工的惩罚弄成跛子的人为伍;落难伶仃屋,与那些被你能看到和不能看到的各种方式累断了脊梁骨的人为伍;落难伶仃屋,与那些错乱了神志的人为伍”[4]在这样“非正常人类”活动的不正常空间内,无疑会使身处其中的人神经紧张,产生一种集体的恐惧并不断积聚和增压。所以每个奴隶无时无刻都想着逃跑,甚至每个梦都是逃跑的梦,但最终成功逃跑的少之又少,绝大部分都在半道上被捕,然后被白人和黑人监工用极其残忍的手段虐待致死。大安东尼在跑出种植园26英里后,被治安官用铁笼子押了回来。“兰德尔的客人们啜饮着加香朗姆酒,大安东尼身上泼了油,烧烤开始了。看客们听不见他的尖叫,因为他的男根在第一天就被割掉了,塞进他的嘴巴,又做了缝合。刑具冒着烟,烤焦了,烧坏了。”[4]理想和现实的残酷对比,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黑奴追求自由空间而不得的矛盾和痛苦。

南卡罗来纳的氛围相对宽松。当科拉想要留下来过没有奴役和虐待的生活时,现实给了她沉重的一击:猎奴者里奇韦展开疯狂的追捕,血洗了南卡罗来纳。她不得不躲进密不透风的黑暗的地下,又开始逃亡......她幻想的北方里有一间明亮的厨房,有一间陈设简单但很有品位的客厅,但现实里的她正在北卡罗来纳,一个有着杀气腾腾的种族法案,白人至上主义盛行,猎奴者和密探无孔不入的地方。[5]她蜷缩在不足一米高,仅有四米五长的,塞满了陈年的弃物的逼仄的密室里。“在这又小又热的房间里,科拉的脑袋几乎擦到了天花板。”[4]“光和空气的唯一来源,就是墙上面对街道的一个小孔。”[4]这座活生生的监狱却成了她唯一的避难所。在印第安纳的瓦伦丁农场,科拉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房间,黑人们集体劳作和学习,自食其力,互相照应。瓦伦丁农场正是她想要落脚的地方。然而最终白人民防团和猎奴者在瓦伦丁农场开展了大屠杀,摧毁了这一切,科拉再次被抓。一直以来,科拉始终处于想逃逃不走,想留留不下的矛盾和困境里。

她坐上火车逃跑,却不知不确定的未来预示着更多危险。希望达到梦想的北方,却一直在黑暗的南方挣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刻煎熬着科拉的心,但她始终没有放弃斗争,这种斗争在故事中显而易见。在兰德尔种植园,她砍毁布莱克在菜园建造的狗舍,成功守护了祖传的地块;在逃亡途中砸开猎奴者的脑壳,顺利逃脱险境;在田纳西跳到猎奴者里奇的背上,用锁链勒住他的脖子,成功获救;在幽灵车站与猎奴者殊死搏斗,再次逃脱了魔爪。科拉的经历也启示被压迫的人们:在弱肉强食的环境中,逆来顺受只能招致更大的屈辱,不懈地奋起反抗才是唯一的救赎途径。

三、社会空间—种族内和种族间的矛盾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具有社會性。“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6]《地下铁道》中的社会空间可以大致分为种族内部和种族之间两个主要的社会关系,展现出黑人种族内部的矛盾和奴隶制背景下白、黑种族间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关系,从而呈现黑奴被百般折磨,痛不欲生的社会空间。

黑人内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兰德尔种植园,在那儿虽然同样被白人所奴役,但奴隶和奴隶会互相争夺脚下巴掌大的地块。“如果兰德尔动了卖掉你的念头,那么不等合同干透,某个奴隶就会把你的地块抢走。如果邻居看见你在那儿享受夜晚的宁静,面带微笑,甚至哼起小曲,或许会让他心生歹意,使出各种恐吓的招数,百般挑衅,把你从自己的地上逼走。”[4]除了梅布尔和科拉母女,以前从未有人从兰德尔种植园逃脱,因为“在充满了叛卖天性和告密者得村子里,为了逃避九尾鞭的撕咬,奴隶们可以背叛最亲爱的人.”[4]“白人会吃掉你,但有些时候,有色人的同胞同样会把你生吞活剥。”[4]

黑白种族之间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奴隶制。在奴隶制下,黑奴是货物,他们全身赤裸地接受买家的检查,按其价值被变卖和易货;他们是充当劳动力的冰冷器械,被烫上火印、被放置在有毒气的底舱、被随意践踏和摧残。种族压迫弥漫在黑人出现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共场所到私人住宅几乎每一个空间都贴满了种族歧视的标签。在各个阶层的白人眼中,他们和黑人之间只有永恒的对立。“他们看见人任何黑鬼都会截停,要求对方出示证件。他们明知道那些黑鬼是自由的,可还是要上前盘查,这样做既是为了取乐,也是在告诉非洲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属于白人,在执法部门眼里都是敌对分子。”[4]

在对待黑人较为包容的南卡罗来纳,种族间的矛盾虽稍为缓和,但却依然存在。科拉被要求在博物馆里作为活的展品,扮演非洲的土著人、运奴船上的水手和种植园里的黑奴,供白人参观者游览。她还被要求做生育能力和智商测试,甚至差点被做了绝育手术。在医院的有色病人区,白人医生把黑人女性当作实验品,研究包括潜伏期和第三期的梅毒在内的多种传染性疾病。而不论是否为奴,黑人都永远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平等和自由。在美国的很多州白人已经成了少数,为了降低黑人对白人的危险性,于是对黑人进行绝育,剥夺了黑人女性做母亲的权利。做死尸生意的卡彭特专偷黑鬼的尸体,卖给医学院做剖体,黑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被最大限度地压榨。北卡罗来纳是黑白种族矛盾最激烈的地方,那里不仅废除了奴隶制,同时还想“废除”黑人。[7]“在这黑人种族是不存在的,除非吊在绳子上。”[4]

奴隶制下的黑人女性则备受种族内部冲突和种族之间矛盾的煎熬。她们除了是最低贱的劳动力以外,还是男人娱乐和白人生产新一代奴隶的工具,科拉的外婆和母亲以及她自己都无一幸免。“伶仃屋里,白色的男人和棕色的男人狂暴地利用这些女人的身体,她们的小孩生下来就发育不良,皱巴成一团。不断的殴打,打得她们脑子里没了理智。”[4]面对社会空间内的种种矛盾,黑人女性采取的解决方式不外乎三种:自杀、服从与隐忍、逃跑。科拉的外婆在前往美国途中曾两次想要自杀,但都被运奴船上的水手阻拦,因为商人们可不想让自己买来的货物砸在手里;种植园里的绝大部分女性选择服从与隐忍,但最终难逃厄运;而科拉选择逃跑——这条唯一的生存途径。科拉的成功逃跑也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而她的成功,绝不仅仅因为她自身的优秀品质:选择逃跑的勇气、顽强的抗争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对自由锲而不舍的追求,更因为有来自黑人和白人的帮助。正是在同为奴隶的西泽和自由民罗亚尔的帮助下,科拉才从种植园和猎奴者的奴役和枷锁下成功逃脱。此外,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个黑人日夜兼程地工作,他们修建不了伟大的地下铁道,科拉也就无法获救;如果没有白人弗莱彻帮助她开启逃亡的第一站,没有伦布利站长、货车司机、无名男孩在各站的接应、没有萨姆的舍命相助和马丁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将科拉藏在自家的阁楼里,她也许早就会被饿死或被赏金猎人们捕捉。科拉的母亲,梅布尔的遭遇更是证明了这一点。她虽独自成功逃离种植园的奴役,但最终被沼泽吞没。她的失败说明单靠黑人个体的努力无法实现最终的自由,只有像科拉一样拥有黑人和白人的一路相助才能成功。

通过运用空间批评理论对《地下铁道》在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两方面进行矛盾性解析,揭示出在奴隶制下黑奴所遭受的惨重压迫和剥削,同时也指出了黑奴解决物理空间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社会空间中内黑人种族内部和黑白种族之间的矛盾,获得理想空间的途径——联合黑人和白人的共同努力,勇敢反抗并坚持不懈。此外,小说极强的空间表现力也证明空间批评作为一种多视角,多领域的新的批评方法在辅助文学评论和拓宽研究思路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参考文献:

[1]耿淑.追求自由 捍卫民主——《地下铁道》出版的价值与意义[J].出版广角,2017(291):57-59.

[2]Henry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Donald Nicholson-Smith,Trans.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1991.

[3]赵莉华.空间政治与“空间三一论”[J].社会科学家,2011,169:139.

[4]科尔森·怀特黑德.地下铁道[M].康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5]王宸.茫茫黑暗中的不灭之光—评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J].文汇报.2017.1

[6]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中国作家网.科尔森·怀特海《地下铁路》:美国奴隶叙事的暗黑童话.[EB/OL]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1214/c405173-28947209.html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黑奴科拉种植园
回头一笑
美国:种植园安全举措事关食源性疾病
小种植园里的劳动故事
全新别克 昂科拉、昂科拉GX
全新一代别克昂科拉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全新别克昂科拉、昂科拉GX
昂科拉 18T都市领先型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