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赫图姆库里诗集》中诗人的个人气质

2018-03-31都茜范学新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主题分类

都茜 范学新

摘要:马赫图姆库里.弗拉吉(1733—1798)是土库曼斯坦的著名的诗人、思想家、哲学家、18世纪土库曼斯坦民族古典文学奠基人。而他的《马赫图姆库里诗集》在土库曼斯坦人民中广为流传,其地位仅次于《古兰经》。由此可见,马赫图姆库里的影响之深远。本文从家庭、民族、时代等因素浅析形成马赫图姆库里的个人气质的原因,并对其诗集进行简单地分类。

关键词:马赫图姆库里;主题;分类

个人气质的形成与时代、社会、家庭等因素是分不开的。马赫图姆库里作为十八世纪土库曼斯坦最著名的诗人,土库曼文学的奠基人和先驱者则必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文学与家庭、民族因素的关系

个人气质的形成之前很大部分都与家人相处,那么就很容易受到影响。1724年,马赫图姆库里出生在里海沿岸的一个小乡村。马赫图姆库里的父亲是当地知名宗教人士,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这对马赫图姆库里的影响很大。在《马》中我们可以看到浓烈的宗教主义色彩,如文中频频出现真主、《古兰经》、天使等等这些词语,而且他常常通过真主的口吻来告诫人们真理。这可以说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张爱玲等作家一样,因为从小就接喝酒,直到钱又快用光了,他才懊悔乱花钱请狗肉朋友喝《红楼梦》的色彩。

少年时候的马赫图姆库里就读于家乡宗教学堂,这使他进一步地接触到宗教的东西。一个东西相处的时间越久那么了解和影响程度则越深。这可以从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歌德(1749—1832)的文论《文学上的暴力主义》得到论证。他写道:

一篇有意义的文字就同一段有意义的讲话一样,只能是生活的结果;作家同一般有作为的人一样,很少能制造自己诞生的环境。每一个人,包括最伟大的天才在内,都在某些方面受到时代的束缚,正如在另一些方面得到时代的优惠一样。一个杰出的民族作家,只能求之于民族。①而歌德着重讨论了产生民族的经典作家的主客观条件。他认为这种杰出的作家需要具备下列条件:他能在自己民族的历史中,看到伟大的事件及其结果;他不会感到自己同胞的思想缺乏坚强性与一贯性;他为民族精神所渗透,通过内在的禀赋通过去和现在的伟大事件发生共鸣;他的民族处在高度的文化水平,以使培育他变得水到渠成;他能收集到许多资料,能得到前人完成或未完成的实验结果,使他不必付出昂贵的学费,就能在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预见、安排,并且实行他的伟大功业。除此之外,他还总结出了一条规律:时代进步,创作倾向客观;时代倒退,创作倾向主观。

从上可以看到:一个杰出的作家、诗人必须具备远大的眼界,能够准确、正确地抓住时代的变迁,感受时代的变换,然后以自己的理解或真实的或带有艺术手法来表现传达出来;第二点是为自己的民族文化感到深深的骄傲,具有强烈的国家集体荣誉感,因此,在文中才会表现表达出爱国之情,感情的深厚文字才能深远;第三点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文化越发达,接受的教育越发达,其思想的碰撞才会越强烈。而马赫图姆库里恰好印证了歌德的理论。

马赫图姆库里生活学习在土库曼斯坦,一个人的国家荣誉感是与生俱来的,正因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他才能创作出《土库曼的......》那样情感真挚热烈的诗歌“清爽的农荫弥漫在土库曼果园,吃草的骆驼在草地上自在悠然。翠绿的草原百花绚烂,土库曼的原野开满热依罕。”在诗中他写到“土库曼的鲜花从不被践踏,凋谢的花瓣珍贵无价。”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爱国之情,即使是凋谢的花瓣也是珍贵无比的。

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认为决定文艺创作和发展的三种因素:种族、环境与时代。在种族与文艺中,他所说的“种族”因素,指的是“天生的和遗传的那种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这些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②这与我们现在说的“种族”概念并不完全一样,它实际是指由天生和遗传所造成的民族特性。泰纳认为这些天生的、遗传的特性,會显示出一个种族的血统与智力上的共同特点,成为某一民族的原始模型的巨大标记和永恒的本能。意思是一个文学作品的风格与该作家民族的性格的形成是有关的。例如:希腊人性格开朗、活泼、愉快,所以荷马与柏拉图的诗篇就具有恬静和喜悦的风格;由于希腊民族具有感觉的精细、善于捕捉微妙的关系、长于分辨细微的差别,这使得他们的艺术家能把形体、色彩等原素的内在联系结合得非常完善,使整体成为一个活的东西;希腊人对现世生活的爱好与重视,对于人的力量的深刻体会以及力求恬静和愉快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艺术家很少描写肉体的残废与精神的病态,而专门表现心灵的健康与肉体的完美。总之,民族特性对文艺创作风格及文艺发展有影响,但是将民族说成是一种由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不变的种族的特性则是片面的。

2)环境、时代的原因

泰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到了文学创作与环境、时代的关系。他认为“环境”因素既包括地理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任何种族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管是物质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在影响着事物的本质并起着干扰或凝固作用。而其中的社会环境包括国家政策、政治局面、军事战争、宗教信仰等,这些都会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他所说的“时代”是指风俗习惯、时代精神等,统称为精神气候。从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要素学说,可以看出是受到史达尔夫人的自然环境、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影响文学的说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黑格尔的“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个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③的观点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从土库曼斯坦的历史发展来探究时代、环境对马赫图姆库里的创作影响。

纵观土库曼斯坦的历史,你会发现它基本上都是处在别国的统治之下和不断的内战之中,甚至说它是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也不为过。公元5世纪曾被白匈奴控制,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土库曼,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在1040年,土库曼人建立了塞尔柱王朝,但在11世纪末塞尔柱王朝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3世纪土库曼人处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14世纪土库曼人又称为了帖木儿帝国的臣民;16世纪,乌兹别克人打败帖木儿帝国,建立了希瓦和不哈拉汗国,因此,土库曼人大部分人又处于希瓦汗国的统治之下,小部分受波斯的统治。在此期间,由于土库曼人不堪重赋和服兵役的压迫,曾多次起来反抗乌兹别克的统治,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希瓦汗国被迫答应了土库曼人的全部条件。19世纪土库曼人还与伊朗军作战,并取得伟大的胜利,从而摆脱了伊朗、布哈拉和希瓦的统治。从此之后,应该说土库曼人处于一定的和平之中。可是,19世纪60年代,俄国开始对中亚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因而,土库曼人再次处于苦难之中,再次受到压迫。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土库曼人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1917年的十二月份土库曼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27日成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至此,土库曼斯坦才实现了真正的独立。

马赫图姆库里生活在18世纪三十年代到18世纪末期,在这个时期,土库曼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作为热爱祖国的诗人自然会记录下这段历史,同时运用起来在创作中激励民众,给人们以慰藉。

同时环境也会对人的气质、作品等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下面将从土库曼斯坦的地理环境等方面来叙述其对马赫图姆库里创作的影响。土库曼斯坦是中亚五国中地形最为平坦的国家,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为图兰低地,全国约80%的领土为世界著名的卡拉库姆大沙漠,故有“沙漠牧场”之称。而南部为丘陵和科佩特山前地带。东南部是帕罗帕米兹山北麓形成的卡拉尔高地和巴德赫兹高地。东部阿姆河右岸是孙杜克沙漠。西部是里海东岸是西土库曼斯坦近海低地,是盐碱地和松散沙地。在西部的中间地带是大小巴尔坎山脉。因此,土库曼斯坦的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干旱。在他的诗集中有一篇叫《降雨吧,我的苏丹》,全篇都在重复的一句话“怜悯吧,降雨吧,我的苏丹”,这可以说是自然环境对诗人的创作产生的影响,诗人将自己的体会和社会现状当做素材并融入自己的感情,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同时我们翻阅全集发现在他创作中关于土库曼斯坦的风光等等都已经涉及,如《土库曼的......》、《松塔格山》、《我想見》。

一、题材分类

览阅《马赫图姆库里诗集》中可以分为以下题材:祖国风光、个人经历、亲情爱情诗和劝讽诗(哲理诗)。描写祖国风光的有《土库曼的......》、《松塔格山》、《我想见》和《降雨吧,我的苏丹》,这些诗中既有对祖国风光的赞美也包含着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和对家乡的思念。在个人经历中包含现实的体会如《美丽的喜尔哈孜》,喜尔哈孜是马赫图姆库里就读的学堂,全诗表达了对喜尔哈孜的深深地离别不舍之情。开篇就直抒胸臆:“在你的怀抱度过了温馨的三年,即将与你惜别,喜尔哈孜,在你的怀抱中度过了严冬和春天,即将与你惜别,美丽的喜尔哈孜”,甚至诗中不断地重复“我即将与你惜别,美丽的喜尔哈孜”“我将与你惜别,美丽的喜尔哈孜”,最后再“祝福你,美丽的喜尔哈孜”;想象的有《日趋衰弱》、《在悲哀中枯萎》、《留名》、《棒小伙儿》、《孤独》、《我在故土成为国王》,在诗篇中写道“生命啊,我那花一样的生命,在悲哀中枯萎凋谢,好像被扔进了火坑,身躯与心灵一起被焚,”而在《日趋衰弱》中写自己的生命,日趋枯竭衰老,整日为医药奔波忙碌,同时也描写了曾经与他同舟共济的人也和他一样,结尾诗人勉励自己不要“自悯自怜,倚老卖老。”

马赫图姆库里的诗集中描写个人情感比重很大,如描写亲情《啊,祖拜达,帮助我》、《阿不都拉》、《他们未归》、《我父亲的》,最打动人心的是《和父亲的谈话》,诗中将父亲的拳拳深情对儿子的关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马赫图姆库里诗集》的爱情的诗篇也很出彩,如《含羞草》、《你的美丽》、《你是什么》、《你的身姿》、《在这一天》、《致情人》和《你见到了吗?》中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你的美丽》中诗人将世间美好之物赋予恋人,自己则是被爱情折磨的夜莺,诗人的所求不过看一眼情人的容颜,你是秋风,我是落叶任你把我吹走,而你是我的前程、信仰和所有。

最后一类是劝讽诗或称哲理诗,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劝诫引导人们向善,将此作为他们的道德标准规范。如《朋友》、《远离》、《致我的心灵》、《恶语能伤人》、《没主见的男人》、《不要有所求》、《交谈多多益善》、《希望得到一件外套》等等诗歌都告诉人们: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口出恶语,要有主见,要与别人多多交谈。诗人在诗中阐述的道理浅显易懂,简明扼要,人们可以从阅读他的诗集学到很多的道理。因而,马赫图姆库里的诗集成为后人的遗训,成为土库曼人民在生活中遵循的某种道德准则。“人们出生的时候是随着马赫图姆库里的诗集出生,而死后也是伴随着马赫图姆库里死去”,由此可见,马赫图姆库里在土库曼人民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结束语

马赫图姆库里影响并且引导土库曼人遵守他诗集中所要求的道德标准行使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土库曼斯坦的建立的政治制度也来源于马赫图姆库里诗集,他诗集中的法律原则和道德标准,是土库曼建立独立自由国家的根据,他所歌颂的理想和愿望则是国家制定发展规划的指南。因此,马赫图姆库里的诗作深深地影响着土库曼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

马赫图姆库里作为18世纪的伟大的诗人,在土库曼的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他本人也被誉为“土库曼人民最忠诚的儿子”和良师益友而备受爱戴。因此,研究他的诗集和其他作品具有深远意义。

注释:

①歌德;《文学上的暴力主义》,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59页

②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36页。

③[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9页

参考文献:

[1]歌德著.《文学上的暴力主义》.见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德]黑格尔著《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M].商务印书馆,1979.

[3]马正大主编.中亚五国史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8(第二版).

[4]胡振华主编.中亚五国志[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6(第一版).

[5][土库曼斯坦]马赫图姆库里著.米娜瓦尔.艾比布拉,阿布都若夫.甫拉提译马赫图姆库里诗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1.

(作者单位:都茜 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范学新 伊犁师范学院教务处)

猜你喜欢

主题分类
分类算一算
垃圾分类的困惑你有吗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