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知视角下的“隐”

2018-03-31刘慧文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刘慧文

摘要:学界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小说节选的讨论异彩纷呈,但却不约而同地忽视了从叙述学的视角方向来审视这篇文本。全知全能视角是古代小说的叙述传统,但有些小说为了制造悬念,会巧妙地采用限知视角,即“隐”。 “隐”视角有话语隐、物象隐,以及身份隐等。叙述者对一些关键信息含而不说,一方面以此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内心活动;另一方面也以此来设置悬念,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引发读者思考,提升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全知视角;赏析

21世纪以来,随着《水浒争鸣》的复刊,学界重新掀起了一阵对《水浒传》的研究热潮。其中的名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陆续被编入人教大纲版、人教课标版以及沪教版等语文教材中,各路学者对其讨论也愈加火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是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人物性格分析、环境和艺术手法的具体探究方面,而忽视了这篇小说的叙述学价值,尤其是小说中极富特点的全知视角叙述模式,即全知与“隐”的巧妙结合。这使得对此篇小说解读不够全面系统,难以全方位展现作品的深刻含义。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清小说《水浒传》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明清小说多取材于宋元话本,就不免带有说书体的性质,也就是站在上帝的角度看待小说中事件的发生发展。但是在此篇节选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隐”,顾名思义,就是叙述者对一些关键内容含而不说,以形成悬念。叙述者在全知的大背景下,用“隐”来增加情节冲突的矛盾性,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以此成就了不朽的经典。

第一,话语隐。“叙述者拥有进入人物内心的权利,并不意味着他就持续的行使它,出其不意的沉默可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1]。沉默不仅是情节叙述的省略、话语的重点信息省略,以及人物心理活动的省略,更是引起联想的重要手段。例如小说中,李小二在偷听陆虞侯几人谈话时,并未将谈话内容和盘托出,而是以关键词“高太尉”来代表一切,在故事的高潮紧急时刻,忽然用“隐”来舒缓了叙述节奏,一张一弛紧锁读者的思绪,“从而拉长了叙事节奏,是欲擒而故纵也”[2]。在林冲听李小二说管理草料场其实是个有利可图的美差时,他道“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里的省略号,就将林冲的后话巧妙的模糊化了,叙述者并没有说明,林冲究竟是真的没有继续说,而陷入了沉思,还是后面的话没有必要交代给读者;他到底是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还是认为自己走了好运。沉默意味着留白,叙述者将人物的话语(包括内心的和外显的)中的重点隐去,从一个侧面激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引导读者在这片留白中描绘属于自己独特的故事情节,这就是完成了小说的“二次创作”,也由此形成一个无形的触手,牵引着读者继续阅读以寻找答案。

第二,物象隐。在整篇小说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物象,大到花枪、棉被,小到酒葫芦、尖刀和钥匙等,使得小说读起来显得真切且又充实。这些物象不仅为小说增添了生活气息,更是推动了整体的情节发展,林冲有了酒葫芦才会因为天气寒冷而去打酒,由此才会在路上看到山神庙,也为后文草料场“崩坏”,林冲到山神庙过夜,撞破陆谦等人的奸计买下伏笔。细数林冲从草料场带出来的东西,有花枪、尖刀、酒葫芦、被子和钥匙,再结合后文内容不难发现,在林冲杀了陆虞侯、差拨和富安走向反叛之路之时,他扔了被子和酒葫芦,“把尖刀插了”[3],钥匙这一物象被叙述者隐去了,既没有交代是被扔掉还是继续带在身上。对这一小小的物件的含而不说,却饱含着多重含义,一是引起思绪,二则是象征。首先钥匙的缺位,读者自然会在前后文中来回寻找,寻而不得的读者便会思索作者的用意,显而易见,钥匙是草料场的通行证,草料场则是“过去的”林冲“葬身”的地方,抛去钥匙不提,也是从某种角度上象征着林冲与过去忍气吞声的自己彻底告别,不愿意再将屈辱强加在自己身上,甚至不愿再提起那个曾经小心翼翼保管的“通行证”,此份决绝无可复加。

第三,身份隐。在李小二遇到三个人在自己店里鬼鬼祟祟密谋的时候,叙述者全然没有提到他们的身份,金圣叹在点评这一回目时,用“影灯漏月”一词来表现人物的身份隐,更是不断地夹批“李小二眼中事”,以此来提点读者,此时的全知视角受到了限制,李小二成为了全知视角下的“代言人”,也将限知视角中的“身份隐”体现的淋漓尽致。以“隐”取代“明”,巧妙的视角转换将读者带入了作者和自己共同创造的故事世界,此时的读者内心已然勾勒出三人的丑恶嘴脸。再比如,林冲在大石头堵住的门后听到陆谦等三人交谈,他们和盘托了出自己的阴谋诡计,此时人物出现也并未用名字这一代号,而是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模糊性代词出现的,虽未言明,林冲和读者却都了然于胸。如果说前一个身份隐之后读者会联想怀疑猜疑,这时候的读者就和林冲一样,有满腔的怒火,当然还夹杂着恍然大悟的欣喜。

综上所述,叙述者以全知视角讲述整个故事的同时,采用一系列“隐”来巧妙的达到吸引读者,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一方面保证了双线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另一方面灵活的含而不露,将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有起有落、环环相扣。

参考文献:

[1]西摩·查特曼.徐强译,故事与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邢海阔.从金圣叹评点看<水浒传>叙事悬念形成机制[J].菏泽学院学报,2008,7月(30)4.

[3]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人教版語文,必修五[M].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