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鲁迅的“自我探索”精神

2018-03-31张淼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陌生化鲁迅故乡

张淼

摘要:鲁迅作为启蒙者的形象已经被我们所熟知,但在启蒙的外衣下,却是他对于自己的怀疑和追寻。探索这些精神矛盾,成为解读鲁迅和走进鲁迅的又一方式。本文以《故乡》为例,分析鲁迅在小说中如何进行“自我探索”。

关键词:鲁迅;《故乡》;自我探索;话语权利;陌生化

毕飞宇说:“仅仅把鲁迅界定为伟大的“战士”是极不准确的,在我的眼里,他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启蒙者。当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作家都在界定“敌人是谁”的时候,鲁迅先生十分冷静地问了一句,“我是谁?”[1]

这种对于内在自我的探寻,表现出鲁迅的个人主义以及他丰富的精神世界。但对于自己的不断拷问,也同样使得他处在矛盾的心理状态下。这一点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展现,而《故乡》作为一篇广为人知的作品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故乡》中的“我”徘徊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无论是“归乡”还是“离乡”,“我”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心态,《故乡》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一、陌生化的场景书写

在传统书写当中,故乡大多是温情的象征。鲁迅也曾在《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目中表现童年乡村的纯美。但在此篇中,鲁迅却采用“陌生化”[2]的叙述方式,故意丑化故乡。开篇的风景描写是这样的:“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了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3]而记忆当中的故乡却有着“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和“带着银项圈的十二岁的少年”。现实的故乡是丑陋的,记忆中的故乡却是美好的。于是二者形成巨大的反差。那么,到底是现实不真切,还是记忆发生了偏差?文中的“我”并没有否定上述二者,而是将矛头指向了自己:“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4]显然,作者通过“陌生化”的环境描写,为读者和小说人物本身构建了一种自我怀疑。

二、反常化的话语书写

作为启蒙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对自身觉悟水平的超民众优势和启蒙主张的合理性,充满自信;同时,对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启蒙教育的客观有效性,亦即启蒙对象的可改变性,持确信态度。”[5]然而,作为“精神战士”的启蒙者,面对启蒙对象时,却处于失语的状态。“我”的“失语”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乡镇的小市民阶级,一类是对农民,他们分别以豆腐西施和闰土为代表。

对于豆腐西施的失语,暗含着“启蒙”在乡村礼教下的弱势地位。“我”的故乡还处在一个落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遵循着固有的礼教与习惯。“我”作为启蒙者,虽然处在物质与精神的优势地位,但却类似于“异类”。如边沁的全景场式建筑中,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贯穿建筑的横切面。当我回到故乡,也被放置在这样一间囚室当中,成为被“审视”的对象。而对于闰土的失语,却隐藏着自然人性被异化的失落感。闰土对于“我”而言,保留了许多人性当中的美好。当“我”回忆起少年闰土时,我想到“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6]但是,归乡时的再次见面,他的“老爷”、“自我检讨”,使“我”童年积累的那些美好人性荡然无存,所以我只得“寒噤”、“失语”。

作为“主体”而言,“我”本身应是话语权利的主导者。但回到故乡,面对自己想要启蒙的对象,“我”却一再退让。这种反常的话语表述,正反映了“我”对于自我的怀疑。正如文末的叙述:“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7]

三、总结

“故乡”的消失,启蒙的失语,都让“我”对于自己的身份以及这些年的事业,产生怀疑。鲁迅在小说中通过这些方式来否定自我,重审自己,从而构成“自我探索”。事实上,这一方面是对自己的纾解,另一方面也是给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以安慰和出路。藤井省三在《鲁迅的<故乡>阅读史》当中提到“四合院共同体”的概念,这些人“大多数以《新青年》为媒介阅读《故乡》的读者,都是在异乡读书、后来又和故事中的“我”一样回乡的学生,或者是离开故乡很久的教师、官吏等。”[8]鲁迅正是通过这些文本中的孤独探索,在革命与启蒙之外,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毕飞宇.什么是故乡——读鲁迅先生的《故乡》[J].花城,2016,7.

[2]“陌生化”一词源于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所提出的文学理论,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3]鲁迅.吶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56.

[4]同上。

[5](英)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92.

[6]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504.

[7]鲁迅.呐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65.

[8](日)藤井省三在.鲁迅的《故乡》阅读史[M].董炳月译,新世界出版社,2002,6:15,16.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陌生化鲁迅故乡
故乡的牵挂
月之故乡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