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家庭的变迁看时代的发展

2018-03-31黄伊萱

北方文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和二姑奶奶曾祖父

黄伊萱

人们常说“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在新中国建设的漫长鎏金岁月里,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家庭都是历史的载体。见微知著,翻开以生命个体构建的历史记忆,便是中国历史的一隅。

小时候,我喜欢听家里人讲故事,从高祖父到父亲,那些久远的故事,犹如一个个传奇,印入我儿时的记忆,長大后才明白其实那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

我的高祖父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慈祥老人。19世纪中后期闯关东的浪潮席卷而来,他也和同乡去了东北。东北林木葱郁,高祖父以伐木为生,准备多攒些钱回乡置地,这一干就是十年。后来老家来信让他捎些钱回去,他带着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乘船返乡,途径大连买船票时却发现钱被偷了!突如其来的打击好似五雷轰顶,当时高祖父便准备跳海寻死,幸好被一位好心人救下来并给了他票钱。遭受打击的高祖父没有返乡而又回到东北继续打工。那时三十几岁的他几乎一夜之间白了头。从此我们家族有了少白头的遗传。又过了几年,高祖父带着微薄的收入再次返乡。每每讲起那时的事情,家人都唏嘘不已。

历史的浪潮席卷而来,每个人都在夹缝中生存,都希望尽自己所能生活的更好。

20世纪初,我曾祖父与曾祖母生下了我姑奶奶、爷爷和二爷爷,虽然生活贫穷但仍幸福美满。却不想,在我爷爷3岁时曾祖母因病去世,那时二爷爷还在襁褓之中,念及年幼的孩子无人照料,曾祖父便续了弦。

当时中国虽经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但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未根除。我姑奶奶从小便在农田里干活,挑水,掰玉米,刨地瓜,没有上学。听说她手很巧,每年过年家里的衣服都是她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不仅如此,每次吃饭时,心思缜密的姑奶奶总是吃的最慢,后来爷爷告诉我,那是她怕做的饭不够吃,先让两个弟弟吃饱。

爷爷和二爷爷从小励志要读书走出农村。但当时家里穷,曾祖父规定兄弟二人白天必须放猪维持家计。听爷爷说当时人们每次收割后总有些还埋在地里的小土豆、小地瓜不易发现,而猪的嗅觉很灵敏,总能拱出准确位置,他们以此找到一些别人剩下的东西充饥。有一次猪跑出去踩坏了附近村庄的庄稼,被人打死了,兄弟二人坐在死猪的旁边眼泪哗哗地流。

农村的夜晚是寂静的,每到此时姑奶奶总会点一盏小煤油灯坐在床边做针线活,爷爷和二爷爷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每当他们打瞌睡时,姑奶奶就会用手指轻轻弹一下他们的脑门,以示惩戒。凭着顽强的毅力,兄弟二人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那段时间虽然日子清贫,但一家人心却是系在一起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国家更加重视教育改革。为了普及教育,许多中专包吃包住收费较少。中考时,二爷爷顺利考上了十五中,而爷爷却考虑家庭经济情况上了中专。或许因为这个缘故,二爷爷更加用功读书。当时全校只有二爷爷一人因离家远住校。半夜,他就把课桌拼起来铺上铺盖,以课桌为床。冬天的日子最难挨,经常冻醒,只能蜷成一团保暖。高中三年,二爷爷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的优秀品质也吸引了当时的“班花”——我现在的二奶奶。听二奶奶提起,当时勤工俭学,二爷爷去推货挣钱,二奶奶主动帮着一起推,回来的路上,她坐在小推车上,二爷爷推着她,其乐融融。那时的日子是纯洁的、质朴的。

后来国家开始建设高等院校培养新式人才。1960年,凭借着优异的成绩二爷爷和二奶奶双双被保送到了当时中国首批重点大学之一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了当年十五中的一段传奇故事。

曾祖父家庭走过的艰辛道路是中国农村发展变革的缩影,客观地反映了时代风云的变迁,也最微观地展现了中国近代发展的画面。

1958年,爷爷毕业全国分配到福建的一个新兴城市。当时正值“大跃进”。据爷爷回忆,那时家里的铁锅、铁门鼻、门锁等都要拿去炼钢,为完成1080万吨而奋斗。他们一帮子人没日没夜地干活,炼钢铁、拉风箱,运矿石,甚至有的人在睡觉时还喊着口号,手里做着动作。

1962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回驻中专家并撕毁合同。爷爷所在的单位下马了,便从福建回到了老家即墨。在这里,媒妁之言我奶奶嫁给了我爷爷,生下了我伯伯。1964年,爷爷再次被调往福建,全家一起去了闵钢,搞基建工作。1966年文革开始,破四旧、立四新,听爷爷说当时停止卖香水等化妆品,焚烧藏书名画。在文革动荡的十年里,我父亲和姑姑相继出生。

后来,伯伯和我父亲先后上了大学。当时意气风发的伯伯还有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身为学生会主席的伯伯和同班女生热恋了,对方是学校领导的千金。临近毕业,伯伯想留校工作,最后却因种种原因功亏一篑,据说是女方家长棒打鸳鸯。

我父亲毕业后去了本市的一家企业,他所在的单位历年都有福利分房,可到了父亲结婚时却取消了。无奈之下父亲只能买房,可首付8万无处可借,最后咬牙办了贷款。后来他对面的邻居听说8万还要贷款觉得诧异,可当时是真没有钱也借不到钱啊。

伯伯和父亲毕业后都没回老家,其实爷爷早早托人在县城给找了体面的工作,他多想晚年能有个儿子在身边顶家立户,但孩子的心已飞往了繁华的都市,那里有更广阔的空间,是家乡给予不了的。那回不去的乡愁只留下思念,一串串永缠心头。

从高祖父到父亲他们都是无数普普通通的万千大众中的一员。他们勤劳质朴,自强不息,在时代变迁中展现着昂扬不屈的生命力。由于客观原因和自身发展,他们的追求更多的是对物质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现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基本的物质愿望,我们还有诗和远方。这一部浸透血汗和苦难的家庭奋斗史传承给了我们后辈许多宝贵的财富。

“好风凭借力”,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和国家的道路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因此,在时过境迁的变化发展中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发展自身优势,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和二姑奶奶曾祖父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通知
陕西“十四五”路线图——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这让我难以拒绝
我的曾祖父
装傻的曾祖父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
姑奶奶
含二绝热过程和二同类多方过程的循环效率的简洁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