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上经典(二)

2018-03-31孙文韬

老年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拓片曲靖碑文

□ 孙文韬

朴厚古茂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清乾隆戊戌年(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县城南70里的杨旗田(今麒麟区越州镇)。清咸丰二年(1852年)移置曲靖城内,现存云南曲靖一中爨园内爨碑亭。碑首为半椭圆,整碑呈长方形,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额5行,每行3字;碑文13行,每行7~30字;碑下端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全碑共400字,除题名末行最下一个字残缺外,其余均基本上清晰可见。碑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七月曲靖知府邓尔恒的跋,记录了碑的出土及移置经过。

《爨宝子碑》(局部)拓片 东晋

爨氏作为南中大姓、豪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代,诸葛亮亲征云南,平定南中大姓叛乱后,“收其俊杰”为地方官吏,其中就有“建宁爨习”,官至领军;诸葛亮又“移南中劲卒”,充实蜀汉军队,“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至南北朝,爨氏已称雄南中。南朝沿袭晋制,禁止立碑,故碑刻极少,而云南“二爨” 可谓灿若星辰,光耀夜空。与《爨龙颜碑》相较,此碑字数较少,石碑较小(高1.83米,宽0.86米),故后人称《爨宝子碑》为“小爨”。

《爨宝子碑》是云南边陲少数民族的首领因受汉文化的熏陶,仿效汉制而树碑立传的。《爨宝子碑》,字多别体,后人多有考释,是书体带有明显隶意的楷书体。碑文中一部分横画仍保留了隶书的波挑,但结体却方整而近于楷书文字。文字以方笔为主,端重古朴,拙中有巧。看似呆笨,却常现飞动之势,古气盎然。李根源说该碑“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康有为称其书法“朴厚古茂,奇姿百出”“端朴若古佛之容”,是很恰当的。

隶楷极则

《爨龙颜碑》为长方形,额半圆形,高3.38米,上宽1.35米,下宽1.46米,厚0.25米。同《爨宝子碑》相比,高出1.55米,平均宽超出0.715米,厚则超出0.04米。

称《爨龙颜碑》为“大爨”是名副其实的。碑额有青龙、白虎、朱雀浮雕。下部正中有穿(洞),左右是日、月浮雕,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碑阳正书24行,共904字。碑阴是题名,分上、中、下三段,共313字,均为正书。碑文叙述的是爨氏家族的渊源,追述死者祖孙三代的仕历,表明当时爨氏势力的强大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

此碑在元人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著录,明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中也有记载。清道光七年,此碑被云贵总督、金石学家阮元在陆良贞元堡,即现在的薛官堡访得,即令知州张浩建亭保护,并写了跋语。此碑从此闻名于世。康有为对此碑推崇备至,他在《广艺舟双楫·碑品》中将《爨龙颜碑》列为“神品第一”,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

《爨宝子碑》(局部)拓片 东晋

《爨龙颜碑》(局部)拓片 南朝.宋

据考证,爨龙颜活了61岁,比起爨宝子,他是很长寿的。正因为这样,此碑身形制高大,碑文内容较为丰富,为研究统治南中数百年的爨氏大姓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史料。而其碑文的字里行间,也非常自豪地从侧面证实了爨氏的强盛,折射出滇东这块沃土昔日的繁荣。这种繁荣,既体现了边疆与中央政府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边疆各族的团结与融合,这正是我们研究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猜你喜欢

拓片曲靖碑文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从《文心雕龙·诔碑》看蔡邕碑文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曲靖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