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遇见恩师李叔同

2018-03-31任愚颖

老年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一师李叔同丰子恺

□ 任愚颖

《自画像》李叔同

辛亥革命前期,塾馆被废止,丰润(丰子恺)只好到石门湾的“溪西小学堂”读书。因“润”字笔画稠,学堂又给他改名为丰仁。16岁那年,丰仁以班级第一名的好成绩从小学堂毕业。毕业后到哪个学校继续读书呢?母亲向人请教后,认为读师范较好,因为师范学费低,家里供得起,再说毕业后可以回到家乡做教师,不离自己身边。

丰仁到了杭州后,同时报考了三种招生日期互不抵触的学校:师范、中学、商业学校。结果商业学校考了第一,师范学校考了第三,中学考了第八。最后,丰仁遵从母亲的意愿选择了师范。

师范学校的名称是“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是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后人称作“浙江教育界巨子”“浙江文化运动的先觉者”,一些名流大家如沈钧儒、鲁迅、叶圣陶、朱自清、李叔同等人都曾在那里教过书。丰仁平时喜欢读书,国文教师单不厂对他颇为赏识,就给他起了一个号:“子”。“”(音倚),有安静、和乐之意,因“”与“恺”字通,从此,丰仁以子恺为名。在浙一师教师中,丰子恺最崇拜李叔同。李叔同名文涛,世居天津,曾在日本留学6年,攻读美术、音乐和戏剧,1912年到浙一师教音乐和美术。他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道具等许多方面,在中国近代以来都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在学校只要一提李叔同的名字,全校师生员工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他待人处事,奉行“诚”和“敬”,因此,人们对他十分佩服。李叔同传授美术和音乐的方法别致、新鲜,自然使从小就喜欢文艺的丰子恺对他产生了好奇和尊重。一次,丰子恺在其住处的案头,发现了一本明朝人刘宗洲撰写的《人谱》一书,书的封面有李叔同题写的“身体力行”四个字,意思是自己的作为要按照书本上说的去做。有一回,李叔同给同学们讲起书中所说的“先器识而后文艺”的问题,“器识”,就是人格修养,就是说一个人应该“首重人格修养,次重文艺学习。”一个文艺家如果没有“器识”,就是有再大的才能也不足为道。他还说,文艺应以人传,不可以文艺传。这些简洁而深刻的哲理,丰子恺听了觉得心头好像开了一扇明窗,大有“胜读十年书”之感。从此,他对李叔同更加崇敬了。

丰子恺更尊重李叔同的爱国精神。李叔同的爱国举止不只表现在口头上,更扎扎实实地表现在行动上。社会上和学校提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他就把平时常穿的洋装脱下,换上灰色布做的袍子,外面罩上一件黑马褂,看上去既朴实又大方。丰子恺小时候在家乡唱的《祖国歌》,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是他创作的,其中歌词“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一直深深地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李叔同严谨的教学风格,更是让丰子恺深受震动。上音乐课的时候,刚刚响过预备铃,李叔同就端坐在讲台上了。有的同学以为先生不会到,进门后看到他早已坐在那里,便红着脸不好意思地坐到了自己的位子上。上课时,有人交头接耳说话,或者看别的读物,或者有人随地吐痰,李叔同却对这些现象从不当面指责。下课后,他就让这些学生等一等再走,对他们严肃而认真地轻声说道:“下次上课不要再看别的书了。”“下次吐痰不要吐在地板上。”……学生们对他的这些举止称之为“温而厉”,也并不厌烦,只是感到亲切中肯,听后立即就能改掉自己身上的毛病。

丰子恺在一师上的图画课,也是李叔同教的。他上课,手里从来不拿什么东西,教室里放着石膏头像、炭条、橡皮……只是让同学们照着石膏模型写生,通过直接观察实物认真作画。久而久之,丰子恺对写生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晚上,丰子恺在路上碰见了李叔同,李先生对他说道:“你的画进步很快,在我所教的学生中,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的。”轻柔而温和的声音,使丰子恺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颤。他后来回忆说:“当晚这几句话,便确定了我的一生。这一晚一定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的关口,因为从这晚起,我打定主意,专门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此后,丰子恺便把眼睛能够看到的所有物象,都看作是自己研究写生的模型,天天笔不离手、手不离纸,在梦幻般的艺术世界里尽情遨游。

1916年秋末,李叔同毅然决定摒弃世俗而遁入空门。临走前,他把自己的书画、书籍、衣物等分送给了朋友和弟子们。1918年7月,在丰子恺等人的陪同下,李叔同来到杭州的虎跑定慧寺,正式披剃出家,取法名演音,号弘一。当年9月,弘一在杭州西湖灵隐寺受具足戒。后来,他成了现代律宗的一代高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可以说,李叔同的言行举止影响了丰子恺的一生。

《四言诗扇面》李叔同

《新年美景》丰子恺

猜你喜欢

一师李叔同丰子恺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用教育信息化推动“一师一校”发展
丰子恺的“人”和“文”
弘一法师的账单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对俞秀松教育理念形成的影响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