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水变江南
——赖少其与《节日的农村》

2018-03-31□蓝

老年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徽派木刻版画

□蓝 岚

安徽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中唐,成长于宋元,至明代中期已经登峰造极、辉煌灿烂,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璀璨、魅力永恒的“徽派版画”文化瑰宝。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以赖少其、郑震、周芜、师松龄等为代表的安徽版画家们,传承弘扬徽派版画艺术优秀传统,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版画作品,被李桦和古元称为“新徽派版画”而载入史册。

赖少其作为徽派版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对徽派版画的传承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15年,赖少其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下市乡,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后在皖南参加新四军,历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会委员、华北文联秘书长、上海美协副主席、安徽省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安徽省书协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1939年,作为一名专业画家的赖少其,因参加革命而失去了搞创作的机会。

赖少其学的是西画,后来搞版画,最后改为国画。新中国成立以后,赖少其一直在文艺工作的岗位上从事领导工作,组织别人创作,自己却没有机会搞创作。后来,赖少其被调到上海搞美术领导工作,也因此认识了不少著名画家,如在南京,认识了傅抱石和陈之佛先生;在上海,认识了黄宾虹、潘天寿、唐云、吴湖帆、谢稚柳、王个、江寒汀、朱屺瞻诸先生。在和他们的交往中,赖少其学到了不少专业方面的东西。因从事“领导”工作,所以他又不得不学习一些有关画画方面的知识,在理论上不得不对国画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尽可能把自己从“外行”变为“内行”。

1959年,曾在20世纪30年代被鲁迅先生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的赖少其,调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随即被省委指派负责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装饰设计方案与艺术作品布置工作。赖少其组织张弘、师松龄、陶天月、郑震、周芜、易振生等版画家去安徽各地和黄山体验生活,学习徽派版画艺术传统,创作了大型套色版画:《黄山后海》《节日的农村》《旭日东升》《黄山宾馆》《梅山水库》《水库工地》等作品,布置于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这批作品,在传统徽派版画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将徽派版画的线条、西洋画的色彩、民间艺术的趣味融为一体,表现了新的时代风貌,其尺幅之大,在版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1960年,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很多大型工程建设、工厂建设等,也都成为当时很多画家创作的题材和来源,艺术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得以体现。

《节日的农村》题材正来源于国家对淮河的治理,表现淮水变江南、农业大丰收后,人们舞龙打鼓、载歌载舞的盛大场景。作品通过前景渔谷丰收、群鸭遨游的生活场景,体现出农村大丰收后节日般的热闹气氛,与远景紧张热烈的建设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通过作品,表现了淮水治理工程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也预示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本图款识为“淮北变江南”,下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方形朱文印,交代了作品创作的背景和修理淮河并使之变江南的雄心壮志;作品右下角钤有“赖少其、张弘、师松龄合作”的朱文印章。

学西画出身的赖少其,特别喜欢印象派,因此,他把印象派的技法带进了木刻。尤其是在套色木刻方面,因他研究国画和民间木刻,所以也把国画的技法和民间木刻的技法带进了木刻,使木刻有了民族气派。这些,对其从事国画创作,形成自己的国画风格产生了颇大的影响。赖少其注重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灵感,力求严谨;而诗人的激情又往往让他的作品带有几分抒情意味。在版画技法的处理上,他擅长使用鲜明强烈的黑白对比和粗犷有力的刀触,因而,画面中又往往留有浓厚的刀味与木味。《节日的农村》便是作者将中国画的描绘手法与版画技法相融合,在构图上极为接近中国绘画的铺陈结体,色调方面也借鉴了国画的敷色方法,使作品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带有中国绘画的韵味和气氛。

《节日的农村》赖少其、张弘、师松龄合作 纸本套色 153cm×91cm 1960年作

猜你喜欢

徽派木刻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木刻年画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桌上盆景(外一幅)
多元期新徽派版画的传承与革新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李富贵木刻作品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