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分析

2018-03-30覃丹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柳州市智能制造中小企业

覃丹

摘 要:智能制造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在2015年推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也强调了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大军的主体,相对于大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章分析了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柳州市中小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柳州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和必然结果,其发展和应用对于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智能制造的内涵、特征

1.1 智能制造的内涵

智能制造,是指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应用于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在制造过程中进行感知、分析、推理、决策与控制,实现产品需求的动态响应,新产品的迅速开发以及对生产和供应链网络实时优化,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它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提升,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

1.2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

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包括:多信息感知与融合;具有知识获取、联想记忆、存储、处理和表达功能;具有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自维护和自优化功能;具有智能分解与集成功能;还有智能容错和智能控制功能。

2 柳州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

柳州市于2009年被列为广西首个“两化融合”试验区,2011年成为“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柳州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柳州市坚持深入实施“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不断加快推进产经济转型升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渗透和覆盖,加强服务引导,优化政策环境,加快构建柳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1 实施制造业装备智能化提升行动,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稳步提升

通过《柳州市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实施方案》《柳州市工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重点支持一批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的重点项目,建立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企业10家,规划建立柳州市机器人产业园,力争打造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目前,柳州市支柱产业的大型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超过80%;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超过90%;全市企业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3 030台,其中:汽车行业2 903台,占比96%;机械行业126台,占比4%。制造业密度86.6台/万人,汽车行业密度252.5台/万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2 实施支柱产业信息化提升工程,标杆示范效应增强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工业企业在研发、制造、管理、销售等重要环节信息化。如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全生命周期(PLM)系统,柳州五菱異地协同产品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上市时间平均提前10%。

2.3 完善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建设,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建立两化融合服务体系,成立柳州市两化融合促进中心,在人才培养、评估评价体系建设、应用推广等方面为柳州市推进智能制造服务体系提供服务和支持。建设各工业园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河西、阳和等两个两化融合示范工业园区”。推动建设柳江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三江县域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融安桂北商贸物流信息化平台等三大信息化服务平台。

3 柳州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柳州工业近几年来虽然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也快速提升,智能制造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要有力推进柳州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3.1 产业集聚度高,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

从全市制造业产业结构看,在机械、汽车、钢铁、服装等产业中,产业集聚度高,产品相似度高,同行竞争激烈,整体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大。

3.2 制造业整体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

制造业企业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价格竞争,技术、知识投入不足,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依然没有根本改变。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检验方法及管控技术落后,技术改造进度较慢。

3.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能力薄弱

一部分中小企业面向产业需求,研制、引进、转化,从而形成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大装备的整体创新能力较弱,自主知识产权比较缺乏,成果转化效率较低。从制造业发展基础环境看,各行业在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过程中,对智能制造重大装备、关键器件、软件产品、整体解决方案有着强烈需求,但是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现有行业的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技术支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的协作能力有限。

4 柳州市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措施

4.1 创新驱动,构建智能制造自主创新体系

(1)结合产业需求,研制、引进、形成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大装备。充分结合柳州现有工业基础、产业需求、智能制造装备方面的优势,坚持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聚焦一批与支撑重点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重大装备。

(2)形成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建立龙头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

(3)结合柳州产业基础特点,推动“工业强基”建设。柳州传统工业基础雄厚,既是优势,但也容易形成路径依赖,难以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因此,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强基”。

4.2 突破瓶颈,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产品/装备

4.2.1 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产品

重点发展智能汽车、智能汽车配套、智能驾驶辅助产品,汽车自动控制系统,半自动及全自动驾驶系统;发展增材制造材料,智能制造新材料;发展工业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无线射频识别(RFID)设备、物联网设备及终端、人机交互系统、智能制造关键元器件、信息技术设备;发展智能家居、智能化照明、智能家电、智能安防等产品。

4.2.2 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智能装备及成套系统

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专用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高端智能制造装备、3D增材制造装备;发展可穿戴式医疗器械,智能医疗影像设备、智能医疗健康检测设备,医疗机器人;发展智能工程/农业机械、自动化装备;发展冶金石化智能成套设备、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备,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发展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智能化建材成套设备、智能化日化品制造生产线、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高端纺织成套装备、智能供变电及传输设备、开关设备;发展自动化、柔性化生产线、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

4.3 标杆引领,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1)以示范企业和试点项目为牵引,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级智能制造专项。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中积极推荐优秀企业申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以及自治区级的智能制造重点项目等。重点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数字化车间以及智能工廠建设及改造工程。

(2)总结推广标杆企业经验,发挥引领作用。定期对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进行跟踪、考评,总结、提炼试点示范的经验和方法,带动更多企业认识、应用智能制造技术。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带动提升企业智能制造的水平,将柳州建设成为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3)推进离散型制造领域的数字化车间建设。在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以离散制造为主的生产车间,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敏捷化生产,推行个性化定制和匹配,以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釆用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模式。

4.4 垮界发展,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

(1)以“互联网+”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合力营造有利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萌芽和发展的环境氛围,推进面向“四新”的投融资机制建设, 打造“四新+基地+基金”的产业发展模式,聚焦重点领域,细分产业链,吸引一批“四新”企业形成集聚优势。

(2)加快推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①实施行业电商专项,重点打造“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工程机械”“互联网+钢铁”“互联网+日化”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物流、服务等全流程的在线协同商务。②鼓励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对接融合,推广射频识别、二维码、红外感应器和全球定位系统应用,提高电子商务智能化水平。③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做大做强移动支付体系和结算中心业务,发展电子票据、在线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业务,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设,探索跨境支付业务。④支持发展网络直销(M2C)、社交营销、网络团购等电子商务新模式,积极探索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O2O)等模式。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郭朝晖.工业4.0与智能制造的概念本质及其在行业的落地[J].中国工业评论,2016(8):105-106.

[3]黄群慧.“新经济”基本特征与企业管理变革方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1-7.

[4]郭朝晖.推进智能制造需关注“玻璃墙”[J].中国工业评论,2016(5):104-105.

[5]董志学.中国汽车产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耦合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6]陶素华.中国(成都)国际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Z].成都:成都年鉴,2015.

[7]兰富荣.实施智能制造 加快造纸装备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C].潍坊:第三届中国造纸装备发展论坛报告和论文专集,2016.

猜你喜欢

柳州市智能制造中小企业
柳州市精业机器有限公司
柳州市常见小花紫薇品种的种植、养护
柳州市:坚持问题导向 提高执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