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2018-03-30王涵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

王涵

摘 要: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涵盖了丰富的通信理论与工程实践内容,课程教学难度大,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难度更大。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通信过程所遭遇到问题的能力,对通信网络规划和部署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达到用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文章对“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基于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方案,该方案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实践;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多方面的技术[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

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涵盖了丰富的通信理论与工程实践内容[2],课程教学难度大,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难度更大。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通信过程所遭遇到问题的能力,对通信网络规划和部署的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达到用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对“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于改变目前重理论、缺乏实践的教学模式。

具体地,“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3-4]:(1)通信知识内容过多过杂。(2)专业理论性过强。(3)知识点安排零散。(4)没有针对性的实验课程,特别是针对目前商用的4G—LTE移动通信网络方面的网络规划、数据配置,故障处理等方面的实验内容无法实现,这对培养具有先进移动通信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工程实践性的学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能触摸到移动通信最新发展的脉搏,又能饶有兴趣地学习乏味的移动通信理论,最后掌握移动通信的实用技术,就成为教学内容改革成败的关键。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移动通信全网虚拟仿真方法来改进现有“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具体研究内容及解决关键问题如下给出。

1 具体实施方案

1.1 确定基于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性质与任务

明确的课程性质与任务是该课程教学改革能够达到预期目标的基础。基于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过程需遵循“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确定“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的课程性质与任务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移动通信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能够比较熟练掌握移动通信的组网设计和工程设计与计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系统。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基本技术。(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2G/GSM技术。(4)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5)掌握 LTE移动通信基本原理。(6)了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7)了解未来5G移动通信及物联网的相关发展。

1.2 增加“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培养方案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文件,是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学时分配等内容,是对课程的总体设计和科学规范,是组织教学、选编教材、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

为提高“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课题组将结合宜春学院2017级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新增加“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确定课程目标,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系统规范教学秩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1.3 制订“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计划

在具体实施教学改革活动之前,必须按照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制订详细的课程教学计划,注意创新实践实施过程与正常教学秩序的时间融合问题。从时间、场地、教学秩序等方面保障应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有序进行。

1.4 改革和完善“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创新实验教学

人才培养过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主战场,高校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过程的实施上。对通信网络知识的考核需要一个全网仿真模拟,包括对移动通信网络在不同场景中的网络规划设计、网络IP地址全网规划、基本的网络配置、数据配置及业务开通及调试以及通信网络故障排除及优化等。全网虚拟仿真可以分为多个模块,例如:移动网络规划、移动网络配置、移动网络排障和移动网络优化。“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创新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是本课题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与传统通信基础实验教学不同,本教学过程实施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分组选题。按照“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实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要求,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依次按顺序选全所有移动通信网络知识模块,并引导学生收集文献资料、分析及提取有用信息,完成文献综述。

(2)模块实现。各小组成员根据各自任务,本着团队协作,共同完成的思想,全面投入模块模拟仿真工作。移动网络规划设計、网络数据配置、业务开通及调试,以及网络故障排除与优化等各个模块都全部完成一遍。由小组长对模块实施过程作简要记录,教师跟踪每小组的模块研究进展,参与讨论,并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力求让学生经历一个移动通信全网仿真过程,一方面可系统地梳理所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充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知识到技能的全面转化。在不需要额外培训的情况下,学生可迅速投入并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从而满足社会对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3)总结。模块仿真结束时,每小组必须向老师提交小组模块仿真研究报告,该报告要包含相应移动通信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截图,由教学老师验收结果。并以过程考核为主要原则,完成对各个小组的综合考核评价。

2 关键问题

2.1 确立符合学生兴趣、满足市场需求又具有实践锻炼意义的移动网络仿真项目

确定移动通信网络具体仿真内容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环节,也是决定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移动全网的仿真要包含整个实际通信过程。如果不全面,会导致学生对移动通信的一知半解。如何整合现有资料,寻找全网通信仿真平台是本课题拟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

2.2 制定合理有效的实践大纲及实验指导教材

传统的实验只对通信基础知识进行验证,而移动通信网络实际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通信系统,制定一个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大纲以及选取合适的实验教材,是本课题拟解决的第二个关键问题。

2.3 改变传统实验考核体系,确保实验效果

改变传统验证性实验只注重结果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考察,注重能力提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在通信模块实验仿真中的各项工作,确保学生能了解移动通信的整个过程,这是本课题拟解决的第3个问题。

3 结语

本文针对现阶段移动通信课程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提出基于移动通信全网虚拟仿真方法来改进现有“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增加移动网络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移动通信网络问题的能力,有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黄凌霄,彭井花.基于CDIO理念的“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8(8):28-32.

[2]王磊,刘海涛,王晓亮,等.《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49-150.

[3]杨兴全,赵常松.“新工科”背景下的移动通信实践课程的改革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14):173.

[4]劉瑶,吴涛,孟祥丽,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探索—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7):67-70.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