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共享理念的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设计与运用

2018-03-30林荔丹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文科类资源共享

林荔丹

摘 要:当前,国内高校高水平的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少之又少,且利用率不高。文章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从教学设备和场所、教师资源、课程内容、教学理念与管理制度、校內外及校企资源5个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以期实现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利用最大化,提高其师生受益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资源共享;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

虚拟仿真技术包括虚拟现实和仿真两部分,其中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现代科技进行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仿真则是指利用建模进行实验,模拟真实的实验步骤和流程,从而达到实验目的[1]。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日前,虚拟仿真实验室在高校中主要运用于理、工、农、医等专业领域,而在文科类专业中则运用较少。根据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名单显示,其中100个教学中心中仅有4个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分别是北京大学的考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华侨大学的旅游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心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仅占比4%[2]。因此,国内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还处于较薄弱的起步发展阶段。

福建农林大学创办于1936年,作为全国最早创办的农林院校之一,涉农专业是其特色和优势学科。发展至今,福建农林大学已兼顾理、工、经、管、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并进。目前,福建农林大学设有23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其中文科类专业本文把它界定为法学类、教育类、历史类、艺术类和文科综合类。按照此方法,福建农林大学中文科类的学院主要有公共管理学院、艺术园林学院、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文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为了打破原先陈旧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逼真的实践环境,优化学生的上课体验等,2015年文法学院成立了文法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该实验室面积约60 m2,由同声传译室、虚拟仿真场景、讲台、学生上课圆桌4个区域组成。当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主要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如平台中教学资料开放共享,包括课前预习、课中练习与测试、资料查询和课后讨论等。此外,此虚拟仿真实验室还开设了不同的实训平台,如商务英语实战平台、计算机辅助翻译平台等。固然,文法学院虚拟仿真实验室对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虚拟仿真场景解决了以往上课靠想象对话的难题。除了文法学院外,其他一些文科类专业也陆续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些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功能建设上大同小异,但一般局限于本专业或本学院课程使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本文立足于福建农林大学文科类专业的现状,探讨在整合专业需求的基础上,虚拟仿真实验室能否物尽其用,在多层面上实现资源最大共享化。

1 教学设备和场所上实现资源共享

虚拟仿真实验室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硬件平台,如高性能的图形计算机或图形工作站;二是软件平台,即根据不同应用对象的软件开发。这两部分的设备都很昂贵,特别是硬件平台。根据福建农林大学文科类专业情况,在资源共享理念的指导下,可以共享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硬件平台,然后依据专业的特色进行不同的软件平台开发。当然文科专业繁多,若每个专业都设置一套软件,不仅任务繁重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基于此,可以对各个学院的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内容和性质相近的实验室归纳,对原有实验室中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充分利用,不能利用的设备加以进一步改造。新建的文科虚拟仿真实验室可以按照相近学科或相近课程进行建设,这种建设思路体现了同一学科、不同专业的相同课程或相近课程的关联性,也体现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相同或不同课程的关联性[3]。根据福建农林大学文科专业的相关情况,可以把文科虚拟仿真实验室分为以下几大板块,各大板块下涵盖同一学科相近专业的课程。(1)艺术创作类,满足动画、风景园林、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平面设计创作的能力。(2)传媒类,满足动画、视传、广告学专业学生制作节目、摄影摄像等能力的培养。(3)心理学类,满足心理学专业学生或其他专业有涉及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与实践。(4)软件设计开发类,主要满足不同专业对仿真场景或情境的需求。(5)模拟类,主要提供模拟场景的实战演练,如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谈话,广告提案中的实战,法学的庭审现场等。这五大类平台的设计基本囊括了大部分的文科专业,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室教学设备和场所资源的最大化。

2 教师队伍实现资源共享

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教师资源包含两部分,一是教学人员队伍,二是实验技术人员。其中教学人员队伍主要负责教学计划制定、课程内容组织、实验教学项目整体设计等;实验技术人员主要侧重于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维护与升级、设备管理与更新等。针对文科类专业课程而言,其不同课程专业性较强,一般是教学教师就上课内容备课,上课时可以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上课内容与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可以有机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或对课程内容有更好的体验。如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中,教师利用平台软件让学生在不同场合中身临其境地对话交谈,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战演练。当然这并不排除专业课程对教学教师资源的共享,文科类专业可以根据具体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教师资源的合作。如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广告心理学”课程,既可以沿用具有广告学背景的教师讲授,又可以引入心理学背景的教师,给学生更多样化的体验,对心理学知识如何运用于广告中有更深入的了解。而实验技术人员则可以根据文科类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对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进行不断升级和改造,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间断参加技术类的培训,了解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的前沿,才能真正实现实验技术人员资源在文科类专业中的最大共享。

3 课程内容实现资源共享

所谓课程内容,也就是课程信息资源。福建农林大学文科类专业数目繁多,不同课程内容可以放置在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上,供本专业学生随时随地下载观看。而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和外校的学生,可以设置相关权限或者采取有偿收费方式供其学习。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与一般网站相比,其最大的特色在于交互性,即允许学习者和平台的双向互动交流。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共享上,要重点利用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交互性。不仅如此,要适当利用互联网技术,使文科实验教学突破时空限制,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如华中师范大学借助校园高速无线网络的力量,将实验教学的媒介扩充到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客户端,从而达到开展自主学习的目标,充分发挥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价值[4]。

4 教学理念与管理制度的资源共享

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5]。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中兼容较多文科类课程,不同专业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探索具有创新、开放等意识的举措,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期提高学习效果。这些举措就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学理念不仅仅适用于一门课程,不同的文科类专业课程可以根据自身课程的特点对优秀的教学理念进行修改或补充,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本课程。如现代教学中倡导的个性化理念和主体性理念,教师可以按照文科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虚拟仿真实验室的特点,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教学理念的践行。

而管理制度上的资源共享,是指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即在现有资源下能够最大限度让学生充分利用。除了一般意义上纳入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外,福建农林大学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还可以探索更多的开放形式。一是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高校可以结合每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由项目负责人申请、指导老师签字、实验室负责人审批。可要求项目组列出使用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人员、使用预期成果等。二是学生自选课题,如福建农林大学社团或协会、学生党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指导老师或是学院为单位申请使用文科虚拟仿真实验室。实验室在审核使用计划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批复。当然,管理制度不仅应该考虑到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使用最大化的可能形式,同时要做好实验室设备等的交接工作,以保证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5 校内外、校企的资源共享

目前很多高校的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一般仅在校内共享,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技术障碍,另一部分是由于技术标准不统一。因此,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建设之初,就要把技术标准囊括在内。这样,福建农林大学就不仅可以共享福州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的资源,而且可以共享国内甚至全世界其他高水平大学的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资源,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就可纵览天下。校企资源的共享途径有多种形式,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虚拟实验教学中心就相当重视与虚拟仿真行业的骨干企业开展合作和实验资源的联合研发,目前已经与深圳国泰安、美国WorldViz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同开发的实验教学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各类实验平台也已上线投入使用[6]。除此之外,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加强人才的交流和培养。如企业可以为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技术人员或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同时在此过程中,依托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平台搭建以及教师培训等,也使得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得以提升。此外,高校教师可以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反哺教学。可以说,校企合作是一条双赢的渠道。

6 结语

当前,福建农林大学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其建设及发展过程中既面临着一般虚拟仿真实验室所面临的难题,同时因为文科类专业的特殊性,因此也面临一些具体难点。随着技术的发展,文科类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必将日臻完善,更好地为文科类专业服务。在目前情况下,福建农林大学应该站在更高角度,以资源共享理念为指导,整合现有资源,力争打造出具有福建农林大学特色的文科类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室。

[参考文献]

[1]姚倩.虚拟仿真技术在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中的应用探讨.[J].新西部,2017(2):13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2015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名单公示.[EB/OL].(2016-01-13)[2018-10-10].http://www.moe.edu.cn/s78/A08/A08_gggs/s8468/201601/t20160112_227676.html.

[3]程世紅.基于资源共享的文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6):126.

[4向远明,范炤,王伏玲.虚拟仿真实验室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120.

[5]黄巧霞.探究英语课堂的时效性与有效性[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11):77.

[6]谢冬婵,林春艳,梁柏燊,等.虚拟仿真心理实验中心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6):165.

猜你喜欢

文科类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文科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
试论文科类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论高职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独立学院文科类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就业体系构建研究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