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018-03-30韩芳艳李文君

商情 2018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会计专业互联网+

韩芳艳 李文君

【摘要】“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带来了一场巨大的技术革命,高职培养的会计专业会计人才似乎始终是属于现在时代过剩的“低端人才”,如何避免未来被人工智能替代或者如何转型或者如何从低端人才往高端人才发展,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职业生涯规划说起,拟给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院校、管理单位和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背景

(一)百度搜索词条“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是: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

本文将阐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对自我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对社会存在的职业岗位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并通过在学校的学习过程逐步提升自身水平,为以后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过程。实践表明通过合理的职业规划,个人与职业的契合度会更高,职业生涯有可能取得更大发展。

(二)会计专业的背景

1、会计专业迅猛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增长,预计2020年有望达到50%。2016年2月23日,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联合中国科教评价网数据显示,我国开设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总计达到2552所,其中1336所高职高专(包括民办高职高专308所)。2017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里其中会计专业排在前列。由此可见开设会计专业的学校数量非常庞大,每年会计专业毕业生规模也在扩大。

由财政部公布会计人才数据:截止2017年底,全国共有执业注会108109人。637万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其中初级443万人,中级180万人,高级14万人。2016年底,637万人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级404万人,中级169万人,高级13万人,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105407人。

据调查显示,全国范围财务经理平均年薪为77300元,财务主管年薪为41293元,普通财务人员年薪为27005元。从北京地区来看,一般会计人员月薪2000元至3000元,会计主管月薪3000元至8000元,大型企业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月薪达8000元至50000元左右。近几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迅猛,毕业生人数激增,市场需求渐近饱和,低端会计人才的过剩与高端会计人才的紧缺局面同时并存。

2、会计专业面临的压力

一方面中国现有的会计人员已超过2000万的存量,这一趋势还在增长。从增量上看,全国有六百多个高校,很多高校里会计专业招生人数最多,甚至很多学校的生源需要会计专业来保证。每年有90万专、本、硕、博类毕业生涌入会计人才市场。另外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减少。随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和电子发票的推行,基础会计人员的需求将急剧减少,特别是处理票据的会计人员将大幅减少。有文章指出,未来十年70%的会计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面对这样的形势,会计人员将何去何从?原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给广大会计人指明了方向——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虽然财务会计工作量急剧减少,人员需求减少,但管理会计的工作会越来越多,人员需求量会越来越大,所以转型是必然的。而作为高职高专的会计人员,如何在三年学制阶段做好职业规划,为未来的发展选定方向,储备必要的知识和发展必要的技能,显得尤为必要。

二、引导学生认知自我选择就业倾向

(一)工商企业。

主要是体现会计的技能型特征。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企业内部从事会计或者审计工作。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从事着最基础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工作;一部分从事成本分析、财务审核、总账管理的基层管理工作;小部分从事预算、决算、决策、管理等高级管理工作。审计主要是各类企业从事出具年度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以及其他鉴证和非鉴证报告的人员,主要包括: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评估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

按性质分,内资企业包括国企和民企,对会计人员的需求量很大,但企业的待遇和上升空间欠佳。大部分中小型民企,会计多数还停留在记账和报税上,管理体系并不成熟,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而国企,岗位分工较细,工作任务少,压力小,风险也小,但要能做到财务管理岗位也需要较长的工龄。外企的待遇丰厚,管理体系成熟,但在我国企业中占的比例较小。在企业,做预算、决算的薪酬待遇较高,基础会计核算人员待遇偏低,随着财务共享的推进,基础会计核算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二)行政事业单位。

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税务部门。主要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税务部门从事的监管工作,是国家公务人员。财政部门主要进行合规性监管,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国有资金的效益性监管,税务部门主要负责收益性监管。例如各省市自治区的财政部(局)、审计署(局),主要职能是完成财政预算、决算,做好各级别的财务审计管理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适用的是政府会计准则。机关、事业单位会计不仅仅需要丰富的財务知识,更需要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财经法规,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更好地从财政资金使用的角度,去预测、反映财政资金投向,监管财政资金使用过程、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高校科研机构。

主要指从事会计理论实证研究的人员。主要从事研究或者教学,一般需要有较高的学历。包括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学术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如果学生意向往学术研究发展,第一,需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具备基本科学研究的素养;第二,需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从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调查报告来看,大部分学生就业选择“工商企业”,也就是进入企业从事财会审相关岗位的工作。企业的会计相关岗位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财务会计,职责主要是登记凭证、账簿,编制报表。二,成本和管理会计,主要职责是成本费用的计算,预算单制定和执行,部门业绩的考核。三,财务管理,主要职责是资金的筹措,运营的分析和决策,风险控制,并购与资本运作。四,内部审计,主要职责是监督企业资金的运用,制定内部控制系统和监督内控系统的执行,评估企业风险。随着财务共享和电子发票的推出,从事核算岗位的会计人员需求必将逐渐减少,高层管理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会增加。

因此,即便是高职高专学生,我们的就业目标也需从高处着眼,向懂预算懂管理能分析能的管理型的会计转型,否则只能被信息化淘汰。

三、从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目标导学,帮助学生锁定职业目标。

每年要给学生宣传就业方向和就业渠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自身素质选择就业的大方向往工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还是高校科研机构。通俗来说就是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想清楚自己要什么:想走什么样的路,想做一名“做会计”的还是“管会计”还是“研究会计”的人。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历能力,辅导员可以就学生的职业目标分别指导,“对症下药”。

1、如果意向是“工商企业”,即走技术路线,晋升通道主要是按专业技术职称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分为初、中、高三级,通过相应级别的考试一步步晋升,在实务中的岗位提升体现为、出纳、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

在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需要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才能取得报告的签字权,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是各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中考试周期最长、难度最大的。

2、如果是“行政事业单位”,这类会计职业人员主要是与会计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和其他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包括各级政府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家监察和管理部门(如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海关)等,还有其他机构或者团体,如中注协、审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等。这些人员一部分按专业技术职称分初、中、高三级进行评聘。政府部门还需要首先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3、如果是“高校科研机构”,一般需要有较高的学历,按照目前的条件,进入高职院校一般要求至少研究生学历,进入本科院校一般要求至少博士学历,排名靠前的综合性本科院校要求至少博士学历加海外留学经验。高校教师实行的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的评聘路径。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生毕业初大多数选择进企业,即主要做会计或者从事基础审计。就业面主要是商界。因此可以在三年的学习中,重点抓紧专业学习,考取会计类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等王牌资格证书。

(二)明确达到目标所学要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1、知识基础:会计知识和审计知识。需要在校学习一系列的专业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甚至需要拓展预算管理、投融资决策、ERP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总账会计需要掌握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税法、经济法等专业知识才能把握具体业务处理方式。通过报名参考资格类水平类考试来获得门槛资格,例如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中级职称考试,高级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考试等。

2、能力基础:软技能: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硬技能:软件操作能力,一般包括对Excel、Word、PPT等操作技能和ERP信息管理软件对管理的监控。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财务数据的主要来源,作为会计人员务必知晓企业的生产工艺,熟悉全部物流环节和单据,对企业降低成本和进行财务监控要能做到要业财融合,心中有数。

3、素质基础:明确职业生涯提升路径,培养必备的综合素质、例如情商、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远见与全局观等,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

(三)校师生多主体通道设计

1、学校提供平台

(1)改革教育理念,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不但要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更要提升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

(2)引入虚拟商业环境、配备理实一体化实训室,设置和职业生涯配套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生涯课程设置,实施分层教学。按照就业倾向,设置技能型会计、管理型会计、研究型会计的知识技能,侧重技能型会计的课程设置。

(3)提供多方位的主动学习环境,包括图书馆、实训室、教室的开放。

2、教师引导鼓励

(1)完善课程安排。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的开设,实训课程的开设和实务技能类课程的开设。

(2)提升教学质量。编写有针对性的教案、教学计划,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德育为先。辅导员教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行引导、监督。

3、学生应该有自我的详细规划

(1)一年级:通过心理测试,认识自我,锁定职业目标,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

(2)二年级:通过专业学习、校外实践等方式进一步思考職业目标,引发自己对职业目标的自主性认识,并通过具体的目标来修订职业目标。例如:考取相关的职业证书,对社会关系中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自我提升和扩展。

(3)三年级:搜集信息、掌握政策、走好求职之路。参加人才招聘,撰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积极面对求职。

每个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评估,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就业意愿,在三年的学制学习中,给自己每学年初设定目标,学年末总结分析调整,通过目标导向性自我管理和学习,为以后或许更大的成功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会计专业互联网+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