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

2018-03-30汤敏彭佳楠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研究

汤敏 彭佳楠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更是公民做人的基本要求。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其诚信度的高低最终关系到社会能否安全稳定地运转。但令人甚为忧虑的是,现在大学生频繁出现诚信失范现象。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行动的诚信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1.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中西方文化在高校的交融,西方的拜金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在高校中开始蔓延,大学生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盲目攀比、追求金钱与虚荣等现象。如何将这样一支庞大的学生团体教育好、培养好,尤其是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抬头的当今社会,把他们教育成既具有精湛的技能和技艺,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2.诚信教育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志之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我们只有合理科学的定位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①诚实守信是个人的财富,更是当代大学生在職业生涯中致胜的法宝,目前大学院校培养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而每位学生都要面临就业,除了他们已经在校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外,诚信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创造财富,能否真正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一个人品德方面有问题,那其能力的大小和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性往往成反比。

3.诚信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就业与市场经济顺利对接的重要保证

大学教育培养的是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一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的教育培养。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更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度,学校的培养更要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同时不能忽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尤其是诚信这一道德品质。没有了诚信意识,就无法实现就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对接。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研究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诚信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和谐校园构建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和谐校园的建设,既要靠校纪校规的规范,更要借助道德教育的推动。诚信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道德教育,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诚信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基本建设的重点内容,应当培养大学生中作为未来接班人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诚信的群体典范,也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响应时代的要求。

2、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人格健全和自身发展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在就业时,德才兼备的学生最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其中“德”之根本就是诚信。失去了诚信,将影响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人们常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3、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有利于传统美德的弘扬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儒家经典《大学》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有的学者因此将传统美德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最终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个人美德中就包括诚实守信。

三、对当前大学生诚信状况和诚信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学习方面

学习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活动,而考试则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效果的手段,在考试活动中,也突显出了学生诚信缺失问题,不少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而投机取巧,采用作弊方式,近年来各地媒体多有报导高考、英语四六级考试等集体作弊案件,甚至还有试题被盗案件发生,大学生诚信问题已经一次又一次的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2.经济方面

经济活动中更是存在投机侥幸心理,严重损坏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大学生在经济上不诚信最突出的表现为:一是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率低。国家助学贷款是用来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的,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部分学生不讲信用的行为却使得这项政策难以为继。在笔者的调研中,有的学生没有表明会“自觉遵守合同,按时还贷”。二是在中请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时,许多学生为了得到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蓄意夸人困难程度,甚至家庭富裕的学生谎称家庭经济拮据,有的学生找熟人打招呼,增加了国家助学金、困难补助发放工作的难度。

四、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学校方面

(1)营造高校诚信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校园文化中注入诚信文化因子,可以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培养情操的平台,让他们受到感染,防止诚信道德滑坡。加强大学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可以从打造高校诚信精神文化环境方面着手。

(2)丰富诚信教育内容

马列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们都在马列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下改造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马列主义已经成为了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根本来源,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应当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指导,作为自己道德意识的灵魂,贯穿于生活、工作和学习活动之中。

(3)构建良好的学校诚信舆论环境

运用舆论评价对学生建立诚信道德规范进行引导,是有效的诚信教育方法。舆论是一定社会范围内反应多数人的社会认知和集体意识理念的共同意见,是消除个人意见差异的重要途径。虽然舆论引导并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力量,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在道德教育中,舆论所蕴含的社会公共道德约束力量,能很好的对人的行为意识和道德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在诚信教育中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

2.家庭方面

(1)家长做好诚信榜样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有着巨大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会使子女向正面的方向发展,负面影响不断积累会使子女走向负面的极端,因此在诚信教育中,家长应当给子女做好诚信的榜样。但由于社会腐败现象、社会竞争压力、家长享乐主义、家长利已主义等的影响,不少家长都有着不诚信行为,据统计有过半的子女都觉得家长不守信。如与子女的约定没有完成,不少家长轻易给子女许诺而不能兑现;随意哄骗子女降低子女信任度让子女学会向别人撒谎。

(2)家庭诚信教育应当注意方法

很多家庭还是很重视诚信教育,但在诚信教育方法上却有所欠妥,如教育上缺乏变通给子女太多压力,采用高压政策进行教育等。家长在诚信教育中,应当掌握方法。通常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些说谎行为,这是子女成长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家长在教育时应当分清子女说谎的性质和动机,是敌意性谎言、防卫性谎言还是补偿性谎言。敌意性谎言带有明显的对抗意识;防卫性谎言通常是因为担心闯祸或做错事后受罚,因内心压力产生恐惧而说谎;补偿性谎言通常是为了自我夸张、争取同伴好感、争取父母老师好感。子女不诚信的背后,往往藏着恐惧或受希望受重视的心。

3.个人方面

(1)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

学生诚信教育更多需要自我修行诚信教育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社会影响、家庭影响等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都有所不足。高校学生应当认识到诚信是一种社会美德,是一个人自我完善的需要,不论在什么年代、什么国家、什么社会体制下,诚信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品德。认识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失去财富,可以失去职业,可以失去机会,但不能失去信誉,金钱上的损失还能挽回,职业还可以重新获取,机会还会再次来临,但诚信一旦失去却再难拘回,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根本,是个人价值得以不断实现的根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将信誉放在首位,而不是将眼前的短暂的利益放在首位。

(2)提升自我诚信修养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不诚信,人们一边深恶痛绝不诚信行为时,一边随波逐流做出不诚信行为,这种自我矛盾的现象是一个人自我诚信修养不足的表现。高校学生应当将诚信修养作为自己的内在要求,自觉自愿的去学习、思考、体验诚信的价值,去体验诚信的意义,不断提升自我诚信修养境界。通过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鼓励,才能逐步树立并坚持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高校学生应当认识到,只有从自己做起,只有改变了自己,让自己坚持诚实守信整个社会才可能诚实守信。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高校学生要不断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言行,做到“一日三省”②,发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思考不诚信行为带来的影响,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彭泅清笔谈信任的破坏与建立——诚信的根基是什么[J].博览群书,2002

[2]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邹菊如、洪厚情.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0)

[4]凌取智,方玖胜.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的构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注释:

①《论语》,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1 年,第 138 页。

②熊建设,冷先福.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作者簡介:

汤敏(1993.1- ),女,汉族,籍贯:内蒙古赤峰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彭佳楠(1995.3- ),女,汉族,籍贯:吉林长春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诚信教育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