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教学让物理更有诗意

2018-03-30徐青源

创新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重力物理

徐青源

近几年在物理试题中常出现一些含有诗词的题目,如:在古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山间铃响马帮来”,铃响是怎样产生的?这样的题目,看后让人耳目一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这就是在物理教学中融入了我们民族的“乡音”。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美的各种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教学时,如果把物理知识同我们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一定也会让物理教学内容充满诗情画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物理教学内容,而且能使物理课更加生动有趣。

一、诗情画意的物理教学能使物理课生动有趣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谈到物理课的价值表现时,有这样的要求: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怎样领略自然界中的美妙与和谐,诗情画意的物理教学便是一条很好的教学途径。因为在中国的一些古诗词中,涉及到很多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如在“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两句诗中就有声学中的音色“犬吠”、光学中的夜色、热学中的风雪及运动学中参照物的选择等。这首诗好就好在诗人选择参照物时用了个“归”,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虽是雪夜,却带来了一股温暖的气息;再如张继的《夜泊枫桥》中“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就涉及光的直线传播、音色、凝华等物理现象。当你品味时,这些物理现象是不是也有了浓浓的诗韵,深深的画意呢?

学生在学习时,如果能通过物理知识体会到诗的意境,又通过诗词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物理情感的生成。

二、物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创造生活情景

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物理情景……”

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寓教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在物理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物理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例如:学习了重力知识后,可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的原理;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在讲授重力时,要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知道重力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三、生活中有物理,在教学中要多探究生活问题

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能够向学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现象,创设探究问题的物理情景,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注意力、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了惯性知识以后,要会应用惯性知识来解释汽车刹车或启动时人会往前倾或往后倒的道理,从而引出司机应系安全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另外速度太快了也会造成刹车后由于惯性大,车停不下来而发生安全事故的现象,教育学生骑车时速度不能太快。

四、理论要用于实践,多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他们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压强知识后,笔者给学生做了这样一个例题:在海滩案发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站立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蜡鞋模,测量蜡鞋模的平均厚度为3cm,质量为675g,又经测试达到脚印同样深度的压强为1.5×104Pa,求罪犯的质量。这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解决此问题必須用到压强的知识,在知识迁移过程里无形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了电能、电功率以后,可让学生查出家中电能表的标定电流,推算一下,允许接在这个电能表上各种用电器额定功率总和是多少?记录电能表1分钟的转数,怎样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五、适当应用一些“顺口溜”增强记忆力

在物理教学中,若把一些易混的概念编成顺口溜,学生会更感兴趣,记忆起来更快捷容易。

例如: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对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的像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如果记住这几句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结合图形,在做有关凸透镜成像的题时,判断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二力平衡是中考的重点,但学生做题时往往判断不对,记住顺口溜“二力若平衡,合力定为零;物处两状态,匀速或静止”,解决问题就方便多了。

总之,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落实新课标,体现物理教学的课改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培养学生见物思理的学习意识,教师就必须把课堂放开,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要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真正体现“身边物理”“见物思理”。把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物理真正走进生活,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重力物理
疯狂过山车——重力是什么
只因是物理
仰斜式重力挡土墙稳定计算复核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我不是教物理的
重力异常向上延拓中Poisson积分离散化方法比较
微重力作用下的物理现象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教学应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