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针度人 绣出鸳鸯

2018-03-30钱志萍

创新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金针鸳鸯教材内容

钱志萍

标题语出元好问的《论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原义指的是“绣出的鸳鸯可以给别人观赏,而绣鸳鸯的金针(方法)不能传授给别人”,常常用来形容授之以鱼的学徒式教育。度人金针比喻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

本文化用的含义是以阅读一篇课文“度人金针”,帮助学生“绣出鸳鸯”,即学会阅读并能读懂一类文本。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以《都市精灵》的教学为例,实现了把语文课还给语文,度学生以金针,使其逐步绣出鸳鸯。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这么定位课程性质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表明语文课程的教育本质是语用,它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运用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本身上。

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语文教师教授语文阅读课,不能仅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或者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形成学生的语文智慧,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让他们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

因此,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指向语用,逐步系统地让学生掌握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和素养,这些是不会因为课文内容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同,而语文教材却可以选择不同版本就是这个原因。

而我们目前的教学,很多陷入了误区,教一篇课文就是为了弄懂那篇课文,在经历了挖掘作者、分析背景、肢解语言文字之后,终于掌握了文章内容,了解了作者感情,于是就大功告成了。这不是真正教语文的语文课,这是教教材而已。

基于此,在教授《都市精灵》时,笔者把目标定位为:①会读会写部分字音字形;②赏析并归纳文中作者描写精彩的写作手法;③通过文本细读辨析都市有无精灵;④树立爱护动物,和谐环境的意识。设定这个目标,一是能使得课堂“教”与“學”有具体指向意义,二是希望通过目标的实现可以帮助学生寻得语文阅读的普遍规律,实现度人金针,这也符合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和素养这个大目标经过日积月累,还给语文的语文课多了,学生就能绣出鸳鸯来。

二、大胆取舍教材内容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是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的一种学习态度,如果转化为教学,则表现为教授知识点广泛,务求学生处处有所收获,无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那般去做,除了逼迫“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苦读死读零散读,对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增长并没有太大帮助。

所以全面开花,不如一枝独秀。语文课的教材内容应做到大胆取舍。教材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强调的是“用什么去教”,而教学内容指的是“教什么”,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在教学中呈现的种种知识方法等信息。当然教师发挥自己教的主体性,取舍教材内容时,一要依据教学内容,归根结底是依据教学目标;二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预设其发展远点;三要兼顾当前学生语文学习目标阶段性要求和整个语文教育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

笔者在备课《都市精灵》时,确定了以第1—6小节为重点,以第7—10小节为次重点,11、12小节一带而过的教学目标。这是在遵循上述三个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教材本身在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所起到的作用的大小。课文语句理解上并没有难度,课文的思想感情也比较浅显,所以教学重点倾向于语言的赏析方法巩固与提升,这也做到了教材内容随文而定却不随心所欲。

这种教材的取舍方式,其实本身就是传递语文阅读信息给学生:阅读并非要“贪多务得,细大不捐”,阅读应有精读略读跳读,阅读的本意是有所得而非得所有。学会取舍,是语文阅读的一种能力,这也是度人金针的一个角度。

三、巧妙促进课堂生成

语文课的生成,是衡量一堂语文课高度的标准之一。想要度人金针,更要注重促进语文课的生成。然而,因为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语文课生成不足的情况。

首先,教师过于执着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导致教学中当学生无法主动思维或出现思维不畅的情况时,不自觉地用所谓引导法,一步步点拨,直至把学生带入自己预设的“坑”,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去覆盖学生的认知,从而阻止了多元化生成的可能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预设留白,弹性教学,给学生创造思维时间。

譬如在赏析《都市精灵》的第1—3小节时,笔者尽可能多的让更多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些词句在备课时并没有关注到,譬如喜鹊“瞧,那是我们的一景”,因为学生的解读,反而促成了新的生长点:反复朗读,可以帮助读者体会作者的情感。朗读也是阅读文本的一种方法。以前教学也强调朗读,但更多的是在理解文本、明确感情之后,读出这种感情。现在是反过来,通过读推敲情。这个生成是教师和学生也许模模糊糊有意识,却未点透过的方法技巧。果然在朗读松鼠和唱歌的小鸟时,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文本中潜藏的情感—失落与感慨。现学现用,验证了这个生成的有效,激发了学生下一次生成的欲望,也推进了语文课上学生的主动思维、主动探究。

其次,教师教学中不能停留在学生已知状态,反复训练,只有拥有了新的实质性生成,才算得上是做有效课堂。

刚开始赏析《都市精灵》时,是让学生运用已有能力来进行,学生表达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如果到此为止,这堂课只能算是节复习课、训练课。教学中,当学生赏析完喜鹊,教师变换了句式排布,学生生成了新的赏析角度。

再譬如,当搜索信息到“肆无忌惮”时,教师抓住了这个词使用时的矛盾性,引领学生还原了词义。孙绍振说:“首先要从文学语言中还原出它本来的原生的字典的规范的意义,其次把它和上下文中,也就是具体语境中的语义加以比较,找出其间的矛盾,从而进入分析的层次。”如此阅读后,学生比较容易地发现了贬词褒用里强烈的情感,也落实了新的生长点。

此外还有副词、仿词和反复朗读、提纲挈领、细读细品深思比对等,每个新知识、新能力的生成,都建立在学生已知状态上,新角度、新方法的提出,都是对学生已有角度、已有方法的补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相同类型的文本。真正做到以教材为范本,度人金针,促成学生绣出鸳鸯。

当然,教师教学中生成渠道应该要多样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口笔连动等。前文所说的取舍教材内容,在重难点问题上给予足够的思维时间,也是促进生成的有力保障。此外,教师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很好”加以鼓励,要学会总结、合成、提炼、延展学生的回答,促成新的生成。

钟启泉说:“真正的优质教学应当是知识的建构,是教师引导学生同教科书对话,同他者对话,同自己内心对话的活动;是合乎学科本质,基于相互倾听关系而展开的挑战性学习活动。”所以语文课应该还给语文,教师学会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巧妙促进课堂生成,度学生以金针,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其学习方法、能力和素养,助学生绣出鸳鸯,这才是真正的优质教学。

猜你喜欢

金针鸳鸯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藏医金针疗法特色探析
欢天喜地配鸳鸯
绣鸳鸯
乡村的金针花
鸳鸯跳
人与羊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