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特色办学之舵,扬幸福教育之帆

2018-03-30杨水根祁刚

创新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师德校园

杨水根 祁刚

孝友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在“一校一品”特色建设活动中已成为二星级特色学校。长期以来,学校围绕“百善孝为先”和“独学而无友”两条主线,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使命,以“灵动课堂”“绿色评价”“孝友之春”“幸福教育”为抓手,努力构建“精神文明的校园,自主发展的学园,张扬个性的乐园,优美典雅的花园”的阳光校园,让每一位师生在孝友工作、学习期间,都能沐浴“孝友”文化的光辉,享受幸福教育,逐步成为具有“孝友”特质的人。

一、把握理念,明晰“孝友文化”内涵

1.“百善孝为先”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可见,中华文化中孝的观念不只是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广至德章·第十三》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一切善行从孝开始。以孝为原点向外发散,对国家的孝顺就是忠,对兄弟的孝顺就是悌,对朋友的孝顺就是义,乃至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仁。小孝治家,中孝治校,大孝治國治天下。孝友中学的校训是“孝贯人伦,友睦天下”,希望通过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从“孝”出发,以“孝心教育”为基点,打造“和谐孝友,幸福教育”。

2.“独学而无友”

这是《学记》中的一句名言,其后果是“则孤陋而寡闻。”《论语·述而》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爱因斯坦也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可见,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容易导致知识狭隘,目光短浅。不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名言又警示我们要慎重交友。明代学者苏浚在《鸡鸣偶记》中说:“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故要交益友,远离损友。孝友中学提出“至孝至友、共铸特质、携手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希望通过构建灵动课堂,建设团队文化,促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形成多种形式的互动,倡导广交有志之友、有识之友、有德之友,从“与书为友,与人为友,与大自然为友”出发,在阅读中,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思想,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最终成为“讲文明、重诚信、守道德、善合作、会创新、宽视野”的“孝友”人。

二、润物无声,营造孝友文化氛围

校门上方撰刻着“至孝至友、共铸特质、携手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进入校门,一眼就能看到蕴含中国结元素的“since 1905”的雕塑,细数下来,有13折。意指学校于1905年由张家创办以来,曾三迁校址,校名也经历了十三次更迭,在学校发展史上呈现了十三个重大的转折。

“since 1905”的雕塑旁边,就是一块校训石,印着“孝贯人伦,友睦天下”的校风。这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并沿用至今的校训。四幢校园主体建筑以“诚、敬、勤、朴”命名,这是20世纪初提出的早期校训,意味着历史的延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主干道两侧是孝、廉教育碑石。在校园内还伫立着两尊名人雕像,一位是张鸿,一位是张耀章,他俩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孝友学子不断前进。

校园长廊横向呈现的是丰富的常熟文化、孝友历史,与各主体建筑纵向呈现的知名校友、凡人睿语、励志格言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校园内设立的“文化墙”,呈现了“正、德、爱、孝、友、敬、诚、信、礼、勤”十个字。这源于学校编撰的校本教材《孝友德育》,每周一字,共52个字,在识字辨义的过程中,领悟为人之道,熏陶学生心灵。文化墙上的字是师生从中选出的“对学生发展最有影响的字”,这些字以不同书法字体呈现,意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成长方式是多样化的,而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建筑群上呈现的“做好每一天,成功每一年”的大字也在阳光下闪烁,激励着学生去做更好的自己。

三、团队发展,建设孝友幸福校园

集体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尤其优秀团队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而优秀团队必须在完成相关目标任务的过程中去打造,为幸福校园的建设夯下坚实基础。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在幸福校园的创建与发展中,教师是依靠,领导是关键。学校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率先垂范,正确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形成最大的工作合力。因此,加强学校领导集体建设就成了构建幸福校园的关键。在这个过程中,以校长的职业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科学发展。从注重学校硬件建设,转向重视学校软件提升,从注重学生考试分数,转向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加强行政班子建设,提升班子管理学校的执行力。学校行政人员要增强七种“意识”,即尊重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超前意识、执行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尊重教工,及时交流沟通;要胸有全局,服务教工;要积极主动、敢于担当;要率先垂范,带好头。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把师德、职业理想考核与典型选树相结合,与各类评优、职称评定相结合,重视师德修养、职业理想自觉提升,使热爱学生成为教师自觉发展的根本动力。继续开展“孝友论坛”和校内“师德标兵”评比等活动。以活动为抓手整体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引导教师争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以正能量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认真贯彻《常熟市教育局关于治理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的若干规定》,坚决遏制有偿家教。坚决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

3.加快名师群体培育

加强学校市级骨干队伍建设,分层培养、分类提高、分阶段推进,促进骨干教师再提高、再发展,不断壮大学校名教师队伍。加大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组织学科带头人开设展示课、青年教师开设研讨课,加强对学科的研究。通过各类评优、竞赛、展示等活动,搭建成才平台,保证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持续发展,有效提高骨干教师比例。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研究论文数量、质量也要提出明确目标,建立督促、考核机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和管理,发挥其引领作用。通过制度保障让骨干教师在常规教学、师德修养与教科研三个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同时让骨干教师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目前,学校有11人复评学科带头人、4人新评学科(德育)带头人、8人新评教学能手。教师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如第一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有2人获部级优课,3人获苏州市优课,14人获常熟市优课;在初中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中荣获英语团体一等奖、数学团体二等奖等;每年有近50多位教师荣获“张耀章奖教金”及其他荣誉称号。

4.绿色评价促进师生发展

根据常熟市办学质量发展性评估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评价”的实践研究,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如孝友中学作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学校,正在实施“基于课标的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实践研究”。所谓学业质量绿色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多种发展性评价理论,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不断发展的评价活动。本项目将立足课程学习,以“学习动力、学习方式、学习品质、学习成果”为指标进行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数字化学习,形成“勤学好问,乐学善思”的学习品质,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进步,健康成长。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优秀个人带动优秀团队,优秀团队成就优秀个人,孝友中学这几年发展所取得的幸福画面,正是全体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各尽所能的结果。

特色出效益,文化促提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把好“孝友”特色办学的船舵,扬起幸福教育的风帆,相信孝友中学将为常熟建设现代教育名城、促进常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让全体师生、家长满怀信心,切实感到自豪和幸福。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师德校园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