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第五集 少年英雄

2018-03-30河北省档案局河北广播电视台

档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王二小首歌敌人

河北省档案局 河北广播电视台

编者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举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河北省档案局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共同推出60集微纪录片《世说新语 档案百年》。该片是一部通过翔实的档案史料、鲜活的故事脉络,真实再现河北百年革命风云的点睛之作,一经播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扩大该片的社会影响力,本刊将连续刊载该片脚本文字及图片以飨读者。

(主持人)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童谣被广泛传唱,感动了几代人。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加强“三光政策”,对游击区大举“蚕食”,解放区军民奋起抵抗。

1942年的元旦这一天,《晋察冀日报》刊登了一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歌中那个将日寇引入我军包围圈而牺牲的少年英雄形象,至今仍然鲜活地跃动在太行山的红色记忆中,也一直引发着人们的好奇心,王二小到底是哪里人?歌曲的原型又出自哪里呢?

(短片解说)

在河北平山县南滚龙沟村,矗立着一座王二小纪念碑(图一)。在当地,几十年来一直流传着关于”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主持人)

据滚龙沟村的老人说,王二小并不姓王,他本名叫闫富华,小名叫闫二小,是当地的孩子王,也是一名儿童团员。

(短片解说)

70多年前,南滚龙沟村曾是《晋察冀日报》所在地,日军多次来烧杀抢掠。据村里人说,王二小的原型就是为了保护当地群众而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

2013年,老作家陈模出版了《少年英雄王二小》一书(图二)。书中的王二小本名王禾,1929年出生在涞源县上庄村一户贫苦农民家里,在反“扫荡”斗争中,王二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

(同期声)

在残酷的战争面前,晋察冀边区在少年儿童当中开展了“五不运动”。这“五不运动”是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告诉敌人藏粮食的地方,不念敌人的书。在这种情况下,晋察冀边区涌现了许多少年英雄。

(短片解说)

那么歌曲中的王二小到底指的是哪个“王二小”呢?后来,诗人方冰和作曲家李劫夫(图三)谈到了这首歌的创作经历。

(主持人)

那时候,方冰听说了许多孩子为了保护八路軍壮烈牺牲的故事,他很激动,一次在和好友、作曲家劫夫聊天的时候说:“咱们打游击这一带的几个村庄里,出现了不少可爱的孩子,他们整天吃不饱,穿不暖,饿着肚子给部队和老百姓送信带路,做了许多工作,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我们应该写首歌歌颂他们,让人们永远记住他们。”劫夫说:“好哇!”两个人一拍即合。方冰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出了歌词。劫夫接过来,顺手就往上填音符,不大会儿曲谱就谱出来了。

(短片解说)

1942年1月元旦《晋察冀日报》“老百姓”副刊刊登了方冰作词、李劫夫作曲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从此以后,这首歌在全国各地传唱开来。

(同期声)

一首童谣,融合了许许多多这些少年英雄的英雄故事,正是有千千万万个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的觉醒和抗争,才有了在民族危难之际筑起了我们新的长城。

(短片解说)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抗战期间,整个河北省被日军杀害的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达4144人。其中有无辜的孩子,更有千百个“王二小”式的抗日儿童团烈士。

(主持人)

在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一个少年的力量微乎其微。一直以来,让我们感动的是小英雄表现出的,与自己年龄并不相称的勇敢与爱国精神。历史已经随着时间成为了过去,王二小式的小英雄们长眠于生养他们的这片故土,战火也已经远去,青翠的太行山上,《歌唱二小放牛郞》的歌声依然回响……

猜你喜欢

王二小首歌敌人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为王二小守墓
放牛娃
向小英雄王二小学习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如果还有明天
再不当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