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特征

2018-03-30于正林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钢琴曲奏鸣曲乐句

于正林

(盐城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学院,江苏盐城 224000)

“力度”是音乐的四大要素(一定的高低,一定的长短,一定的强弱,一定的音色)之一。在古今中外所有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充分运用力度的对比与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并且表现得如此明确、如此强烈、如此突出者,当首推贝多芬。作品逻辑结构以及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力度,钢琴演奏力度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演奏的成败。本文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力度表现进行了具体分析。

1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级记号及其表现意义

人们所熟知的巴赫巴洛克音乐在表现风格上呈现宏大、单一的特点。由于键盘乐器的局限性,对各种力度的差异和处理过程因人而异。莫扎特是一代钢琴大师,对钢琴音乐力度的掌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他对p到f的力度处理较为细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演奏方式[1]。

贝多芬继承了曼海姆乐派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不断扩充钢琴力度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对钢琴音乐的十三个力度及记号有了重新的编排。他在将ppp到ff之间的力度变化重新安排以后,让观众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有了全新的看法和认识。钢琴音乐对演奏者有极高的要求,贝多芬通过聆听不同作曲家的作品,对钢琴有了全新的认识。

由于不同的演奏曲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贝多芬将戏剧的成熟演奏风格和演奏特点融入到了钢琴作品的创作当中,通过对不同琴键力度的掌控,让作品展现得更有张力,也更能迎合观众的需求。

贝多芬在大幅度展现演奏手法、高强度节奏冲击力的同时,让演奏技巧完美地呈现出来。贝多芬在晚期创作时,更苛求心理情感的抒发以及对音乐的思考。贝多芬的作品堪称经典,更是一种奇迹的象征[2]。

贝多芬对音乐有独到的理解,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对力度的掌控与钢琴左踏板使用的结合,让他的作品频繁地被应用到各大重要场合,这也使得他的作品被更多的观众认可。由于力度的良好掌控,在展现音乐深沉、内敛风格的同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奏鸣曲特点,也让最为庞大的、深奥的作品风格被人们接受。全新的创作思想以及表达方式为现代人创作音乐提供了灵感,人们在钦佩贝多芬的同时,更渴望达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领域的高度。

2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变化记号及其表现意义

贝多芬针对不同音乐力度的渐强和减弱位置要求较为严格。贝多芬在琴键力度的掌控上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让音乐的整体风格更加丰满,也让音乐剧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贝多芬对不同琴键以及强音的渐强处理得当,例如《E大调第26钢琴奏鸣曲》对力度的要求十分严格。贝多芬明确指出,由于需要建强的力度处理,钢琴所具有的发音特征需有能够达到要求的力度位置和高度。但是由于力度标记的实际局限性、颗粒性和不连贯性,琴键所能发出的声音无法达到贝多芬所要求的高度[3]。

3 关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对比及表现意义

贝多芬的钢琴演奏曲与其他的音乐家的钢琴曲在演奏上有很大的区别。贝多芬的钢琴曲多数是对音乐力度的处理。贝多芬将这种力度的转变作为音乐继续的动力,形成了贝多芬钢琴曲的特色。比如,被人们熟知的《A大调奏鸣曲》就采用跌宕起伏的音乐力度进行演绎。在对《C小调第五奏鸣曲》的主部主题进行演奏时,使用了乐句之间的音乐力度的不同来展现:整个的钢琴曲中第一个乐段的第一个乐句到第三个乐句都是使用F调,这是这部分的主要基调,接下来的两个乐句之间使用的是P调,这样在第一到第三乐句与后两个乐句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曲调上的不同,形成对比,而这两部分乐句之间的对比并不显得特别突然,整体之间的协调性也是很好的。在两个小乐句之间的音乐力度上的处理,使得整个主题部分就已经制造出一种矛盾的感觉,再加上副部主题,就形成了贝多芬式的钢琴音乐[5]。

像上面这种乐句之间的对比,具有一种曲式结构,这种存在于一个主题之间的,这种乐调之间的对比常常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之间也经常出现。这种两个主题之间形成的音乐力度的对比,更具有贝多芬钢琴曲的特色。一般在贝多芬钢琴曲中都是主部主题采用相对较强的音乐力度,副部主题采用一种相对较弱的音乐力度层次。

在贝多芬进行创作的钢琴曲中还有一种力度的使用方式,这种力度的对比是对一种素材中突然引入另一种素材的力度对比方式,在进行另一种素材的引用时并不会先进行一定的缓和,这种突然式的引入会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冲突。然而这种冲突被贝多芬通过一些曲调以及力度的调和变得不再冲突,形成一种新形式的钢琴曲。

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与其它音乐表现手段的关系

贝多芬的钢琴曲力度上的处理和钢琴曲的曲式结构有关。乐曲的曲式结构不同,音乐力度的布局也不同。作曲家在钢琴曲的创作中比较注重音乐力度的和谐,以及比较常规的音乐力度布局,音乐力度对贝多芬的钢琴曲而言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贝多芬的所有钢琴曲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各个乐章的开始部分与结尾部分以及中间插入其它音乐形式的乐章与其他的段落之间形成一个较明显的对比,虽然每个乐章的首尾都会采用的不同的乐调,但都是从基础的乐调开始,整个钢琴曲的情绪由低沉到高扬亢奋再到低沉。还有就是所有的主体主题部分都是采用的高声的曲调,而副部主题多数采用相对主体部分低的曲调。这样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很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主体部分的悠扬高亢,这一切都能够看出来音乐力度上的布局处理。

在奏鸣曲式的钢琴曲中,贝多芬一般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处理力度。第一,在奏鸣乐段结束或者下一段开始时引入快板,使两段之间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力度的处理手法不仅出现在这个地方,还会出现在再现部的处理中。贝多芬还会对这一部分引入一些其他的方式来实现部与部之间的转换,形成一个完整的钢琴曲[6]。

5 结语

贝多芬的音乐有着强烈的个性,既突破了时代及先辈的音乐范畴,又为浪漫乐派奠定了基础。从现阶段音乐界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力度研究来看,在力度因素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1]谭娜.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力度术语的细部特征[J].大众文艺(理论),2009(3):7.

[2]阎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处理特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2):188-193.

[3]唐馨.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力度分析比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7):143-144,151.

[4]刘青.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力度对比[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0(2):44-49.

[5]卢赣华.试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中的力度对比[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6(4):112-116.

[6]张波洋.浅谈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力度差异对演奏风格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2(14):87.

猜你喜欢

钢琴曲奏鸣曲乐句
手机上的奏鸣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春天的奏鸣曲
夜的钢琴曲(六)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饥饿奏鸣曲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
钢琴曲《百鸟朝凤》结构分析
我国传统琴乐句尾叠音手法的运用及其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