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硼硅玻璃的产品质量控制

2018-03-30吴文玲

江苏建材 2018年1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成型工序

吴文玲

(北京玻璃集团博美华科玻璃有限公司,北京 100062)

0 引言

产品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硼硅玻璃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生物制药、化工、建筑和民生等领域,其采用的成型方式和产品样式多种多样,产品的质量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的方法要采用不同方式。

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分析在硼硅玻璃生产中应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控制产品质量,满足用户日益提高的质量要求。

1 高硼硅玻璃产品常见的成型方式

高硼硅玻璃常见的成型方式可分为有模成型无模成型及二次加工等方式。质量人员首先必须熟悉所在单位产品工序和生产过程。以下为高硼玻璃常用的成型方式及工艺流程简介。

1.1 机吹产品

原料-配料-熔化-吹制-爆口-捏嘴-印标-退火。

1.2 人吹产品

原料-配料-熔化-挑蘸料-滚铃-吹小泡-人工吹制-爆口-捏嘴-印标-退火。

1.3 拔管

原料-配料-熔化-成型-截管(退火)-再切-烤口-包装。

1.4 二次加工

二次加工指的是热加工,即将玻璃半成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之局部变形、软化,甚至熔化流动,从而进行切割、钻孔、焊接等加工。

2 产品质量控制

质量存在产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任何环节的疏忽将会孕育和生成有缺陷的产品。玻璃产品的生产工序因种类繁多,工序因素复杂,工序质量控制所需的工具和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产品和生产特点,要采取既经济又有效的控制方法,避免生搬硬套,才能把工序质量的波动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是设定质量控制点,即关键工序;其次是确定控制方法;第三是进行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下面就几个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进行说明和分析。

2.1 重视开发环节质量控制

产品开发环节的质量控制,往往是被质量人员忽略的环节。若产品开发环节造成产品缺陷,即使后续工作非常努力,也制造不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质量人员应掌握提高设计开发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抓住控制要点。

产品首要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实际设计阶段中,要综合考虑技术和工艺上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设备上是否配套等。对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如设计、模具、质量标准、试样、装配、采购、生产等环节进行拆分,根据每个工序的关键质量指标进行排序,选取质量风险大的工序,做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和监控对象。

2.2 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效率和竞争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合格率、产品成本、交货期和员工士气。在实际工作中,应对不同的生产方式采取不同的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2.2.1机吹产品

机吹产品因批量大,质量标准多,主要采取首件检验、在线专检、工序巡检和最终抽检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应用SPC对产品壁厚、不合格品分类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监测过程的情况,防止和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在使用吹机生产玻璃量器产品-容量瓶时,因影响容量的因素太多,包括直径、壁厚、单重、模具“烟子”的磨损等,控制产品的容量是个难题。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发现模具设计和吹制工艺是影响容量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方面从模具设计入手,另一方面寻找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方法,经过多次试验,最终找到了“重量法”,在线控制容量,使得4个规格的产品均一次试制成功。

2.2.2拉管产品

拉管产品的生产方式分为维洛 (Vello Tubing)和垂拔(Vertical Downdraw)两种方法。因产品的用途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应采取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图 1,2)。

对于大直径玻管(外径>230 mm),除了采取首件检验、在线检验和终检的方法外,还需每天对抽样的产品进行热试。通过热试,发现目测不能发现的内在产品质量问题。

图1 玻管工序调查OD正态分布曲线

图2 玻管工序调查量厚正态分布曲线

2.2.3二次加工产品

二次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因其加工的特殊性与其他产品不同。随着采购外来原料的增加,质量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除了对样品的尺寸、外观和应力等常规检测外还增加了与来自不同供应商原料的封接和全过程测试、玻璃的膨胀系数和玻璃成分全分析项目。

同时要追踪样品试制过程,对试制的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和追踪,比如阀门,从齐口、封接、磨口、组装和试压对全过程进行测试。

2.3 硬件的保障和软件的支持

2.3.1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监控检测仪器的使用

例如在生产美国肯堡烧器产品时,产品对壁厚偏壁度有了新的要求。通过引入先进的玻璃测厚仪的使用,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为工艺改进提供了基础数据,使产品的壁厚偏壁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2.3.2生产工艺和质量检验标准

质量检验标准包括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检测方法等,因检验人员的水平和经验不同,在实际执行时存在差异。为减少这种差异,企业首先制定了《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定了每类产品的检验方法;其次是编写产品缺陷手册,表明常见的产品缺陷和产生缺陷的原因;三是进行全面质量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水平和意识。

3 结语

企业员工质量意识和部门职能发挥是关键。首先,决策层领导要不断更新经营理念,强化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管理者要通过培训教育,来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技能,重视质量管理基础工作。生产部门的管理者要更新观念,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提出“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毋庸置疑,生产者是质量第一责任人。在全员质量培训中,要求下道工序的操作人员是上道工序的产品的检验员,与产品接触的每位操作人员都是检查员,可剔除次品和废品,变事后检验人员把关为人人把关,使产品质量在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1]W·爱德华兹.戴明.戴明论质量管理[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2]西北轻工业学院编.玻璃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成型工序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热成型零件点焊对碰撞的影响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三向接头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快速成型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