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赵真先生逝世所想到的

2018-03-30

中国水泥 2018年3期
关键词:见证者前辈史料

本刊记者 沈 颖

2月7日,又一位水泥界老前辈走了,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著名专家赵真先生以90岁高龄仙逝。屈指算来,建国以来第一代水泥行业的开拓者和见证者依然在世的,已寥寥无几!时间已经为他们画上了休止符。死亡,不幸,思索这些最深的痛楚,有时会比幸福教给我们更多东西。

除了悼念、惋惜,还有的,就是遗憾。由此想到中国水泥杂志社创办的《水泥人生》栏目,其初衷就是为了记录赵总这代人在水泥界的所干所言,所见所闻,抢救他们亲历的第一手资料,而现在,眼看前辈们一个个离世,却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两年前,计划采访北京水泥协会的胡中甲先生,未及实施,胡老先生病逝;赵真先生也在采访计划之中,厄运依然光顾;还有始料未及的,如辜成允先生,一个偶发事故就失去性命,更让人无话可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焦虑就这样如影随形。

当然,也有不留遗憾的,如天津院老专家容永泰先生,所述建国初期的水泥资料弥足珍贵,采访一年半后容老去世,但为数极少。

《水泥人生》栏目对史料的收集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老一代水泥工作者的采访,其二是对活跃于生产、科研第一线的员工的采访,迄今为止,第一部分已完成作品(包括未发表的)十八篇,第二部分已完成作品(包括未发表的)四篇,最终交由中国建材出版社成书出版。栏目虽仍在进行中,但已是力不从心,难以为继,原因很简单,在于经费的短缺。

大量史料如在当抢而未抢之时,散失在吾辈之手,既无颜面对前辈,亦无法交付后人,其咎难辞。

赵真先生的离世,更增添了我们的危机感、紧迫感:第一手资料,再不抢救,将湮没于时间,封存于逝者,记忆被中断,历史被悬置,而永无出头之日!

把珍贵的资料抢救出来,留存后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事不可失,时不我待,衷心希望有远见、有眼光、有志于此的水泥界企业、同仁,伸出手来,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共同把这件事情做下去!

猜你喜欢

见证者前辈史料
古代热兵器发展的见证者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中俄友谊的见证者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史料二则
移动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Chopard萧邦 红毯星光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