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当前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2018-03-29潘梦瑶

商情 2018年8期
关键词:修宪必要性

潘梦瑶

【摘要】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修改宪法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护人民长治久安的应有之义,本文拟从修宪的概念、原因及我国修宪的历程等方面来讨论我国当前宪法修改的必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修宪;必要性;修宪历程

一、宪法修改的概念

修改宪法,简称修宪,是对宪法的修正,是指有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宪法文本的某些条款、词语或结构予以变动、补充或删除的活动。

二、宪法修改的原因

法律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用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法律显然也要顺应其改变以达到法律所需要的目的。由于宪法的适应性同稳定性是辩证相联的,而这种适应性是一個动态的过程是以宪法会不断地发生同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和脱节为前提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宪法规范虽然是客观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关系为反映对象。但它毕竟是一种主观的存在形式需通过人的认识这一中介才能形成。

第二,人们用于记载自己对现实社会关系尽心判读结果所使用的文字还无法做到精确的程度。

第三,从认识论来讲,人具有认识世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能力。但。也就是说包括宪法规范在内的法律规范作为人们将来的行为准则或界限是以人们过去的行为为标准的。

综上所述宪法的修改是必然的。现代宪法学正在经历着实证主义向实质主义的转变,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被赋予同等的价值,而宪法修改正是维护宪法的规范性与现实性平衡的基本手段。通过宪法修改使新的社会变化与原有宪法秩序得以整合,继而维护宪法的有效性。

三、我国宪法修改的历程

自“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国的宪政遭到严重破坏。在此背景下制定的1975年宪法,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大革命”的烙印,“左倾”严重。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1982年宪法,也是迄今一直在实施中的宪法。

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制定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1982年宪法已经经历了3次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主要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一次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以党的十五大为依据,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关于紧急状态的规定;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四、我国宪法修改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届二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宪法的修改,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修改宪法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以宪执政的决心。在即将对宪法修改之际,深刻领会宪法的地位、深刻领会宪法的发展规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推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宪法做适当的部分修改非常必要。

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的重大政治判断。把这些新的政治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写入宪法,尤其是用宪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固定下来,作为我们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将对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从我们党历次修改宪法的历程来看,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对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获得的成功经验的总结。把这些成功的宝贵经验用宪法固定下来,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宪法的权威性,这本身就是我们党的成功做法。这一次即将对宪法的修改,将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确保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有着根本的保障作用。

另外,这一次即将对宪法的修改,既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为对我国各分领域法律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对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完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民主法治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修宪必要性
普京:修宪不会导致寡头政治
修宪公投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