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埔古村道路设施现状浅析

2018-03-28叶晓文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叶晓文

【摘 要】传统村落道路设施保护迫在眉睫。本文以黄埔古村实地调研为契机,对黄埔古村的地理气候特征、道路格局以及营建技艺的现状做一个梳理与分析,意在体现出传统村落道路设施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传统村落;道路设施;传统风貌;黄埔古村

中图分类号: TU-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164-002

【Abstract】The protection of road facilities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is imminent.In huangpu, an ancient village field research as an opportunity, on the geographic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huangpu,an ancient village,road landscape,and a comb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craft,to embody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road facilities is also an essential link i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Traditional villages;Road facilities;Traditional style;Whampoa,an ancient village

1 黄埔古村区位地理特征及历史由来

黄捕古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琶洲岛东部,与黄捕区长洲隔江遥望,面积63.57公顷,东接新洲,南望仓头,西连琶洲村[1]。黄埔古村系珠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属于平原类型,绝大部分地区地质分区为Ⅲ(淤泥砂覆盖区)。该地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的平均气温约为21℃,年降雨量约为1800mm。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北风,其次为东南风,全年平均风速约为2m/s。

图2-1 黄埔古村街巷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资料绘制)

黄埔古村由来历史悠久,该村始建于北宋年间,并已经在清朝时期作为作为中外商船停泊的地方。而黄埔古村的发展历程与黄埔古港的发展密不可分,黄埔古港历史地位的凸显,则是发生在1757年,即乾隆二十二年,当时清政府下令撤销江、浙、闽三海关,独保留粤海关,指定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在这之后,直至1837年西方国家敲开清廷的大门,黄埔古港一枝独秀盛开了80年[2]。

关于“黄埔”二字的由来的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并栖息在该地,因此该村便有了“凰洲”和“凤浦”的美誉。当时因海上贸易兴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外国人,慢慢地,“凰洲”、“凤浦”便被外国人传诵为“黄埔”。现在,在黄埔村东西两头,还耸立着刻有“凰洲”、“凤浦”的彩色牌坊;后因河道堵塞变窄,黄埔古港迁至对面的長洲岛,属于黄埔区,名字沿用“黄埔港”,黄埔港与古港隔河相望,新旧相对[2]。

2 黄埔古村街巷道路格局

从图2-1中可以看出,黄埔古村被珠江水系围绕着, 村中的主路基本都是依附着水系布置,形成很多亲水道路与亲水平台。而巷道则多是垂直于一级道路或者湖布置,这是因为巷道的功能不仅是联系各级道路以及建筑,还具有通风、排水的功能。

图2-2 黄埔古村路网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资料绘制)

图2-3 黄埔古村公共空间实景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资料绘制)

图3-1 黄埔古村道路实景图

(图片来源:作者根据资料绘制)

图3-2 黄埔古村巷道铺装

(图片来源:作者摄于黄埔古村)

黄埔古村的道路格局呈现棋盘般布置,非常整齐。道路之间功能非常鲜明,一级道路(宽4~10m)负责古村外围的主要交通;二级(宽2~3m)则负责一级道路之间的联系,还有古村内部分建筑与以及道路之间的交通联系;三级道路(宽1~2m)则主要负责古村内建筑与一、二级道路之间的交通联系。(如图2-2)

黄埔古村的公共空间多聚集在南边临江广场以及中心广场附近,也有部分宗祠在村子里面,许多宗祠现在除了祭拜功能外,也会有具备一些商业功能,通常是卖纪念品之类的业态;而中心广场除了宗祠之外,同时也发展了一条商业街,是餐饮以及纪念品之类的业态,这个现象跟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不无关系。(如图2-3)

3 黄埔古村道路设施现状浅析

笔者的调研路线为:从西北边的入口进入黄埔村,从北至东南由巷道一直走至中部的中心广场,再向着东南方向由巷道走至南边的临江广场(如图3-1)。

从调研我们可以总结出黄埔古村的道路设施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1)黄埔古村的道路面层材料基本上为麻石石板铺设而成。黄埔古村无论是一级道路(宽4~10m)、二级道路(宽2~3m)还是三级道路(宽1~2m),基本上都是由麻石作为面层的铺装材料铺设,而麻石的尺寸不一,最常见的尺寸为600x1200(mm)。麻石的长端作为道路的指引方向朝着着道路的方向铺设,这种情况在巷道尤为明显。(如图3-2)

(2)黄埔古村的道路多数已被硬化,少数还保留着传统道路设施的原貌。由于现代交通工具的冲击,再加上现代技术的盛行,传统的道路设施未必符合现代的要求,于是多数的一级道路(宽4~10m)和部分的二级道路(宽2~3m)被硬化,部分的三级道路(宽1~2m)也被硬化。中心广场也有部分道路被硬化。(如图3-3)

图3-3 黄埔古村道路硬化情况

从左至右分别为黄埔古村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以及中心广场的道路硬化情况

(图片来源:作者摄于黄埔古村)

(3)黄埔古村的巷道排水设施多为暗沟排水,而临水的道路则为向着水系方向排水。从图2-1就能看出,黄埔古村的的格局类似梳式布局,巷道既起到交通作用,也起到排水作用。另外,村子远离水系的巷道则是使用暗沟排水。

【参考文献】

[1]魏志梁.康泽恩学派视角下广州黄埔古村形态特征及演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16.

[2]蒋月月.黄埔古港[J].源流,2011(22):86-89.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