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改革与研究

2018-03-28喻恒周志青于俊涛赵严冬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物联网工程导师制教学改革

喻恒 周志青 于俊涛 赵严冬

【摘 要】“本科导师制”是不同于研究生导师制的针对本科生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大学本科学习期间,为其配备专业导师,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全面工作,笔者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初步应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性,探索应用型工科培养模式改革途径。实践证明,学生不仅全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课程的学习,同时学习积极性和应用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效果良好。

【关键词】导师制;物联网工程;教学改革

中圖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106-002

【Abstract】"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graduate tutor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o develop a kind of teaching mode,is for the student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y,for it is equipped with professional instructors,by the teacher to student's precept and individual guidance, to form a good mechanism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comprehensive work of the school, the author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training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to learn and practice,explore ways to practice-oriented training mode reform.The practice proves that students not only complete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courses,but also improve their enthusiasm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Tutorial system;Internet of things works;Th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为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发展模式,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具备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将学生本科教育与各种实践竞赛以及具体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在物联网专业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学习过程不同于平时的课程学习,需要专业课老师担任学业导师全程辅导管理。

本科导师制就是四年制本科学习期间,为学生配备导师,包括生活导师和学业导师,生活导师一般由辅导员担任,学业导师主要有专业课教师担任,通过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学技能和学习生活的指导,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思想品德、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达到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大学教育最终目标是人的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本科生导师制正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1 现有模式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物联网作工程学科涉及的领域很多,涵盖硬件、软件以及网络,新生入学时往往对物联网一无所知,这就需要导师从低年级就开始对学生的问题和各种疑惑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兴趣方向,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同时也需要导师指导学生积极将理论化为实践,进行课程设计、项目设计、综合实训参加各种竞赛,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和科研项目。

从本科培养过程分析。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情况一般都是教室教学以PPT讲述为主,是一种“填鸭式”以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的交流仅限于课堂的短短的时间,而且是单方向的交流。目前我国本科高校由辅导员来管理学生日常生活,专业教师负责学生专业课程和应用技能的培养。辅导员老师不可能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遇到的各类思想问题,而对于传授理论技能的教师而言,缺乏交流导致对于学生的非课程问题也知之甚少。而本科导师制则可以弥补现行教学模式无法顾及到的地方,把教学深入到应用技能、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层面,将专业技能和崇德育人相结合,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 “导师制”教学改革的应用实践

针对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我校16级物联网专业为例,共设置导师15人,分为单片机硬件方向5人、网络方向3俩人、移动客户端方向4人、以及数据库云服务方向3人,学生300人,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合我院学生的导师制教学模式。本科导师制模式在物联网专业学科培养和创新实践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物联网专业导师师资队伍。本科导师应该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师,通过选拔具有责任心、学科竞赛经验丰富的专业骨干教师,建立导师团队和本科生实践研发团队。导师需要了解指导学生的专业水平,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的项目研发和实践,指导学生学习项目实践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关技能培训,解决学生相关专业知识遇到的问题。

建立学生导师双选模式。将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教师的个人科研方向联合起来,建立双向师生选择制度。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结合所学专业及未来工作方向选择相应的导师。导师可以从选报自己的学生中选择与本人科研方向和实践技能擅长的方向一致的学生,通过学生的应用实践进一步促进导师的科研。

建立与导师制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绩效机制,明确导师的工作和具体责任。由于导师制会增加老师现有工作量,为了稳定本科生导师团队、激励本科生导师认真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签到、课堂记录、项目记录等将导师的工作数量记入教学工作量之内。通过对导师所指导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情况、获奖情况等评价导师的培养质量,对导师适当的进行资金奖励。同时成立导师工作委员会,监督导师的工作情况,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建立专业教学培养与课外创新实践教学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案。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参与导师自己的项目或者导师布置的相关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融入具体的应用实践,从而将课堂理论学习和具体的项目开发联系起来,明确学习方向,熟练应用操作,既能解决单纯课堂教学的低效率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一定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建立区别于研究生导师制的模式。研究生培养因为人数少,资金充足,导师人数众多,不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游刃有余。而应用型本科导师因为资金有限、学生数量众多,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创新实践实验室,充分利用学生宿舍等场地,给予学生更多应用层面的指导和培训,提供相关的硬件支持,用企业制的项目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双导师制模式。针对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实行生活导师和专业导师制。生活导师由院系行政工作人员、辅导员等担任,主要管理学生的生活、社团、社会实践、道德素质的培养和管理。专业导师由院系专业课老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课程外知识体系的培训和实践,项目研发团队的管理,从而不仅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专业技能和未来就业等引导学生,更从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培养出全方位的本科应用性人才。

3 改革成果和问题

通过我院物联网专业实施导师制教学模式改革一年时间,学生整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的专业课程考核的不及格率下降明显,参与各种校级、省级以及国家级学科专业竞赛的人数增加三倍,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和人数也有很大提高,各项竞赛获奖率相比之前提高近一倍,师生交流更加紧密,导师制的实施使得教师在教学技能的评比之外增加更多层面的竞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全面促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但是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师生交流问题。因工科专业大学生的课程比较难,学业繁重,以及性格偏内向,不能积极主动与导师联系;作为导师的主要成员是一线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学指导的经验还不够丰富,从而导致师生的交流指导不够顺畅。

评优绩效机制问题。对于导师指导的本科生质量评定、工作考核及评优评先需要有公平详细的量化考核方案,同时对于导师工作量计算及绩效的奖励,学生奖励等要要有相关制度、机制,从而提高师生的积极性。

缺乏氛围及环境。本科导师制作为新型改革措施,学生的被动辅导、辅导方式不统一以及部分导师定位的不清,一些教师指导本科生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好。

时间和场地问题。导师制培养过程需要导师和学生在课外,定期交流讨论,培训授课,需要有硬件配套合适的场地和固定的时间。应用型本科因为综合因素,适合多媒体教学等条件合适的教室场地缺少,公共教室的使用手续繁琐,也不能长期使用。同时科研和项目开发需要固定的实验室或者创新实践场所,科研所需的硬件书籍的提供、报销还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这使得本科导师制之和研究生导师制从硬件上有很大区别。

4 结束语

将本科导师制应用到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过程中,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补充,改变目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现状。有利于形成纵向和横向学生研发团队,形成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良性循环,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的结构体系。增加“能干活、肯干活、干活好”的老师的认可度和收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工科专业,更需要培养出能够具有熟练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一定项目研发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导师制在这方面要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明,导师制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提高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彭廷红,秦宝荣.物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与经济.2010.23(02):51-54.

[2]刘宏玉,朱磊等.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调查——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03) :51-55.

[3]苏媛媛.杨东斌, 张焕云等.双导师制带教模式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業教育.2017,35(8):1-3.

[4]孙向阳, 李杰.基于导师制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26(2) :122-124.

[5]戴长雷,孙思淼.大学生学业导师导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4).

[6]徐国庆.学业导师制下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7(1):29-30.

猜你喜欢

物联网工程导师制教学改革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