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

2018-03-28赵凯娜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高校

赵凯娜

【摘 要】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方式方法。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对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针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对于高校的要求。本文以当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和“美丽中国”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提出针对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美丽中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100-002

【Abstract】In the big report,put forward the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reform,China's beauty" of the targe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auty of the Chinese way.This ful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s the cor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in the beautiful China "" constructi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cultivation,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refor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realiz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education practice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beautiful China" for the new reques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ut forward on the path of the educ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y.

【Key words】Beautiful China;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中共十九大報告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题,说明了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理念、方法。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今后在生态文明发展上的目标、原则、途径。是新时代生态文明道路的转变和“美丽中国”建设理念的指导方向和根本遵循。[1]现如今,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对其教育引导,从而实现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不仅有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发展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性发展。

1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生态文明建设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的指引[2];而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的形成,需要在健全既有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3]。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意识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生态文明素养并未被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加以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生态教育主要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的形式进行,“单一的生态教育只是一种表层理论的掌握,很难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4]。从课程开设上看,在必修环节,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课程,在选修环节,少部分高校开设了诸如“生态伦理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相关校内任选课,但课程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从教育教学方法看,现阶段针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方法较为单调,主要采用的是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以教师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与其相对应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参与的实践活动十分有限,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不强,学生参与式、体验式学习程度不高,达不到美丽中国要求的实际效果,效果,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2)生态文明教育缺乏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对生态文明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没有深刻认识到制度的保障性作用,所以学校设置相关管理制度时,教学的开展和评估并未纳入到日常评估体系。比如,缺少对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教育效果的科学评价制度。制度上的缺失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更无法为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优化与完善提供参考。同时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而使生态文明的教育效果受到直接影响。[5]

(3)大学生意识到当前生态破坏较为严重,但相应的生态知识欠缺,生态保护意识有限。即使多数学生对生态环境具有较高要求,但经常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依然频频发生,出现知行不一,虽然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但缺乏实际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参与度不高。例如,许多在校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外卖包装作为白色垃圾的重要来源生态环境具有破坏作用,但是在生活中却经常使用这些一次性外卖包装。

2 美丽中国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6]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情况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美丽中国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出新要求。[7]

(1)建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要确保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顺利实施,使各项工作更加有序、科学、合理、高效开展,美丽中国要求高校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养贯穿于他们学习生活全过程,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让学生在校参与实践,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在体验中加深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使美丽中国观念念入脑入心,主动地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

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功能,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将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通过课堂教学使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脑海;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促进美丽中国理念深入学生心中;通过社会实践将美丽中国的理论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观,使生态文明教育最终产生时效、发挥作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3)创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评价机制,把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生态目标纳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

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的需要。要创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评价机制,才能够全面反映和正确评估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生态素质水平和成效。而把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生态目标纳入大学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向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美丽中国新要求的具体体现。

3 美丽中国背景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对策

结合高校生态教育的现状以及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状况和美丽中国对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高校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实践能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顶层设计

建立生态文明教育评估机制,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学校进行绩效考核的范围,列为学校教学质量报告的重要内容,并定期对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情況进行专项督导评估。

高校需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系统化整体设计,完善专业人才引进及管理机制,探索生态文明教育学科带头人制度,实现引进的高层次知识型人才效益最大化。[8]加强生态科学学科建设,深化生态文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必修环节。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更应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相关内容引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下,并融入整个大学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科学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2)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校园

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校园层面的具体体现,价值重大意义深远。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9]积极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将生态文明环境价值观的培育和学生日常生活、学校后勤管理进行结合,扎实推进节约型校园、循环型校园、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学校,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深入开展“光盘行动”,校园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倡导节水节能,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全方位融入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生活区食堂、寝室等场所,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熏陶和影响下,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3)依托第二课堂,将生态认知外化为行为

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建设“美丽中国”系列讲座活动,并辅以例如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生态保护公益设计比赛、主题摄影展、美术展、变废为宝手工活动、节能减排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增强学生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提高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程度。养成生态文明习惯,形成生态文明风尚。倡导绿色消费,培养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构建积极、文明的生活环境。

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大学生既是社会生态实践的参与者,也是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传播者。引导组织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实践团队行动,树立团队文化品牌,保持团队凝聚力和生态实践可持续性,从而扩大生态宣传的影响面和实际效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民参与。[10]通过“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下基层”等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努力成为生态实践的引导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和强化生态服务意识与能力。通过公益课堂、咨询会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传播生态知识与生态理念。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的资源,增加教学实习,组织大学生走进环保工作站、生态企业、生态工业园,进行实地考察、参观,体验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将生态发展观念和生态保护技术密切联系,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认知,并积极地行动起来。

(4)利用新媒体,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渠道

将新媒体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为丰富广泛的渠道和虚拟空间。高校应当建立基于网络尤其是移动端的常态化生态文明活动平台,为生态文明建设开辟新的发声阵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利用当代大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审美习惯充分利用QQ、微信、微博等以即时、短小为特点的社交媒体平台,以更适用于大學生接受的方式对生态文明相关理念进行深入宣传,并促使其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实践,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联动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对生态文明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并付诸于行动,成为真正具有现代生态文明观念的高级创新型人才,为既有“金山银山”更有“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建设奉献力量。[11]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于冰.生态意识的当代审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3):111-117.

[3]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2):52-55.

[4]刘开淼,魏立志.关于高校生态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9(2):3-4.

[5]朱琪.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7(11):71-73.

[6]习近平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新华网.[2017-10-19].

[7]李子涛.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5-19.

[8]王康,何京玲.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机制创新[J].环境教育,2017(9):64-66.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10]杨美勤,唐鸣.生态文明视阈下高校生态教育的转型路径[J].2017(9):241-244.

[11]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2016.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高校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